是温终寒
字体: 16 + -

第24章 霍孙

    云脑,是相比于伪云脑更为智能的协助系统,它能够实现即时思维同步,同时它能够整合所有人的想法和思维,并将这些整合出来的新的思路同步到每一个云脑分支中去——也就是每个接入到云脑中的人。

    毫不夸张的说,云脑就是一个“全知”的大脑,只是它没有情感,只会不断地整合和同步信息和个人的思维想法。

    温寒也了解到灵庭之前的历史,那些久远的年代,写成史书都可以凑成一座浩大的历史博物馆,从历史综述上来看,其实整个人类文明的跨度超过数十万年,在这个过程中,文明更迭,就像草地一样,秋枯春生,而现在,温寒所知也只是一个梗概或者仅算皮毛而已。

    “叮!霍孙先生的模拟实景学术讲座—关于宇宙进程的既定性将于五分钟后开始,您可以点击前往。’’一道蓝色虚拟屏弹出,打断了温寒的思绪。

    对于宇宙的研究一直是灵庭的热门问题之一,局限于目前人类的生活环境,大部分的宇宙问题都只限于猜想和推测,之前关于时空的研究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人把它当做一种哲学问题来研究,但是,随着技术和思想的进步,人类逐渐能够窥见宇宙夹杂的顶尖的技术问题,掌握宇宙其广义的物理问题,不仅是人类很久的梦想,更是如今灵庭所面临的迫切的挑战。

    霍孙先生是宇宙研究中的翘楚之一,他的观点鲜明,并且作为学生与列承之间的承接人,不仅能够接触到学生的新奇想法,更能够借助云脑的协作思维,不断吸收新的学术想法。

    温寒放下记忆回放器,点击了“前往”,很快房间里的场景被改换,变成了一间学术阶梯教室,此时,这里坐了一些灰袍人,年纪不相同,也有一些和温寒年纪相差不大的第一教学阶段学生。

    整个阶梯教室呈半圆形,观众席在圆边的一面,与演讲席相对,整个教室都是白色,座椅都是连在一起的,棱角都作了防撞处理,流淌着晶亮的反射线,但是时不时闪烁的模拟光线表示这些都是虚拟场景。

    很快,霍孙也到了,他穿着灰长袍,光头,眉毛有些长,是长年没有打理的结果,他的眼神平静,嘴巴时不时张阖着,似乎在吟诵什么经文,在他的右胸口佩戴了一枚别致的金色别针,形状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形状。

    他微笑着走到台前,双手抱于腹前,看了看手腕上的时间,深呼了一口气,眼睛盯着天花板,心里应该是在计划着这场演讲。

    过了几分钟,霍孙才相反应过来似得,看了看时间,觉得合适了,轻轻咳嗽了一声,示意演讲马上开始。

    这几分钟,大家也是安静等待,时间是宝贵的,哪怕是几分钟,很多慕名前来的学生也不敢随意挥霍,随时随地保持着学习。

    温寒也合上了手上的历史书,这一本书是《人类起源》。

    “大家上午好!我是霍孙,很久没有和大家见面了,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时间在时空研究工作上实在没有什么进展,翻来覆去也就一些榨干榨尽的话题,实在不敢冒昧出门,就连和几位同学的课题讨论也推后了。”

    来听讲座的学生们也都知道老先生的脾气,生活里是一个客气谦让的好好先生,就连说话也是很谨慎的,但在学术上却绝不退让,一旦认下这个理,就是猛拽也回不了头,颇有些气概,这一点,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也得到了印证。

    “也花了些时日到各个国家去游历学习,但我这个人,或许到了尽头,又或者说是到了某个关头,所见所观都难有感触,心中愤懑,不过好在有李韩悟老师、孟王州先生以及阿斯顿先生的良言引导,才让我今日在学术上小有所获,今日在此愧表谢意,也希望各位在学习上锲而不舍,日有所进。”霍孙的声音平和,就像是一位家长在对自己的孩子讲话一样,殷切而深重。

    温寒第一次听讲座还是和苏雅一起去的,当时他才入学不久,学习了常语,已经能够理解一些词汇,于是苏雅提议去听最近一次的讲座,那是针对第一教学阶段的学生的,苏雅相信会对温寒有作用。

    事实上,那场讲座的确让温寒在一段时间里没有那么害怕了,刚入学的他在褪去了新鲜感之后就是对母亲和父亲的想念,那种莫名的感伤或者些许的孤独感让他几度不想上课。

    好在苏雅陪着他,总会在放学后第一时间赶来找他,和他说话,问他今日学习的进程,甚至有的时候,人工智能简也会出现,安慰温寒,向他分享一些开心的事,让他笑起来。

    而那场关于独立的讲座也让温寒逐渐尝试适应离开亲人照顾的生活,让自己充实起来是很有裨益的事,它让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东想西想,对于温寒来说,尤其如此,他迫切地想学习知识,了解世界。

    “我已经不想在去和那些张嘴闭嘴就是玄学的老头子们争辩了,我们的概念都不一样,理性的人不能够轻易揣度感性人的思想,不然会认不清自己,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我会不断在我心里暗示:理性、证据、实践,我要保证我的想法和我的意志保持高度一致,当然我承认他们的研究对我也有些用处,就好像早餐的黄甜酱一样。”霍孙压着眉头看着坐在座位上的观众,很无奈的表情。

    “啪啪啪!”一阵轻微的掌声,很多观众因此发笑,大家都知道,早餐的黄甜酱都只是一种装饰罢了,并没有实际用处。

    “我需要证据!在那之前我虽然已经找到了一些碎片,但是只能拼凑一个大概的形状,就像我们玩的拼图一样,如果拿在手里的那块没有特征,我们就无法确定自己拼的是什么东西,我在《宇宙发展形态研究》中已经提及宇宙发展的趋向性,即向“完善”的逐渐进化,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参考这本书,叫《宇宙发展形态研究》,三年前写的一本书,在那之后,我们的研究就陷入了一段迷惘期。”

    温寒打开了关键连接,马上就能够在虚拟屏上看到这本书以及本书的评论和梗概,当然还有一些读者的评论以及这本书在伪云脑上面的官方评论。

    这是一本论述宇宙发展的书,它对整个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做了一个阐述或者加入了一些猜测,这本书被称为是“宇宙既定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温寒快速地浏览了一下本书的梗概,大概知道了“宇宙既定”这一学派的学术思想,他们认为时空是已经确定了的,就好像树木会长大,积雪会融化一样,是不能够更改和逆转的,而对于未来,他们认为宇宙会呈现一种趋向性,这种趋向性就像一个人追求理想一样,宇宙也有自己追求的东西,而在以霍孙为代表的这类学派的学者认为,宇宙的趋向性是对秩序的趋向,由无序向有序的靠近。

    “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宇宙也是如此,诞生和消亡就是两个点,连接着两个点的就是生命过程,生物是如此,宇宙也是如此,但有一点,我们要论述的不是怎么以最快的方式死亡,那是毫无意义的,就连拜格佳也活了一百多岁,最后献身于终身热爱的自杀事业,我们应该做点积极的事。”霍孙握住拳头,做了一个很积极的表情。

    又是一阵掌声,因为大家被拜格佳这个梗逗笑了,这个疯子一辈子都在想怎么自杀最快速轻松,几十年自杀未遂,最后死于突发事故,据说是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脑袋落地,砸中一块极尖锐的石块,当场毙命。

    “我们这里所认为的距离最短的那一根直线是最理想的直线,那是理想,对于人类而言或许无法达到,但对于广袤的宇宙却可以,如我刚才所说,宇宙的趋向性,它会选择最好的方式’生活’,当然这个‘生活’需要打引号,而对于宇宙而言,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我们给出的答案是规律和秩序。”

    温寒露出思索的表情,对于宇宙的研究他还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经验,但是对于宇宙大爆炸和星系的基本运行规则还是知道的,的确,宇宙正在表现出它的规律性和秩序性,它在慢慢变成熟。

    “借助望远镜,我们开始系统地了解宇宙,现在又得益于空间技术,我们终于能够亲身走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远的地方,虽然在分裂之后,它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但是通过对现存宇宙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一部分已经完全呈现出’成熟’的状态。”

    说着,霍孙指了指投影出来的立体图像,显示的是一些实景宇宙图片,浩瀚深邃,没有边际。

    “生态宇宙还有裂闪间隔,是我们衡量宇宙成熟部分的标志,而关于生态宇宙和裂闪的概念,伟大的克廉福斯在《宇宙与时空》中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

    说着,霍孙在虚拟投影上显示了具体的大爆炸过程,宇宙从一个奇点开始,然后是大爆炸,然后是膨胀,一切的可能和所有的物质都在其中孕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