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16 + -

第四章 经络养生——经络是养生的捷径3

如果一个人的心经发生病变,就会出现头痛、喉咙干燥、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脉过处发冷、疼痛、手掌热痛等症状。

治心病求心经

1.极泉穴:在腋窝下边正中的位置,一拨动马上就会觉得很麻,它可以治一些心脑血管的毛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等。经常按摩拨动这个穴位对心脏是有好处的。可取坐位,用左手或右手中指按于对侧极泉穴,用力揉按20~30次,以局部有酸胀为度。

2.少府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就是少府穴。当你发怒冲动时,可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按压在掌侧少府穴,以鼻深吸气,用口缓缓呼出。呼气时掐压少府穴6~8下,然后吸气,待呼气时,再掐压6~8下,如此反复操作3遍,可达到制怒的目的。

3.少海穴:屈肘时,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便是此穴,取坐位,用力作左右往返拨100次左右少海穴。按摩此穴可疏通经络,可有效缓解尺神经痛,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

4.少冲穴: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处。只要你能经常按摩中少冲穴,可以摆脱焦虑不安的情绪。刺激的方法是用手指按压穴位的两侧和连续按摩。如果左右两手都感觉疼痛,可先刺激痛得较厉害的那只手。

5.通里穴:位于掌后尺侧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处。经常按摩通里穴,能宁血安神、清心火,治心悸、虚烦面赤、舌强不语等。可借助他人帮助,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捏拿左右侧通里穴各36次,一般捏拿3~5遍即可。

6.阴郄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处。按摩此穴可疏通经络,和营安神,可辅助治疗上肢瘫痪,头痛,失眠等病症。用拇指和食指的螺纹面分抵小指末节的掌背两侧,以腕部或前臂发力、叩点在于少阴心经阴郄穴上。

7.神门穴: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在神门穴处按摩,有良好的宁心安神、健脑益智的作用。将拇指指端按在神门穴处,逐渐加大力量,深压捻动。或是用拇指指端放在神门穴处,作轻柔缓和地揉动。

气血在午时(上午11点至下午13点)流注于心经,此时气血最旺,这时按摩心经上的穴位效果最好。

小肠手太阳之脉

:《灵枢·经脉》。

:小肠属于手太阳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起自小指外侧向上走,沿手背外侧后缘至腕部,到肩关节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再向前沿着颈部向上走,到颧骨,然后到耳朵。

如果一个人的小肠经发生病变,就会出现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上臂至肘部会出现麻痹、压迫疼痛,还有头重、头痛的感觉。

按摩小肠经穴位可以解决肩肘等很多问题

1.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处。由于此穴位于肩后部下方,只有中指才能触摸到。按揉时手掌需越过肩外侧,用中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的按揉,以局部酸胀为宜,按揉时可兼用指下拨揉手法。每分钟按摩80~100次左右,按摩2~3分钟。按揉肩贞穴可治疗肩后部疼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等症。

2.少泽穴: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l寸处。手压少泽穴可治疗打嗝。用拇指指甲按压少泽穴至局部出现疼痛感,或以按摩方式按压效果更好,重症病人可双侧同时进行。一般半分钟能见效,按压1~3分钟即可中止发作。

3.曲垣穴:在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上侧。按摩曲垣穴可缓解胁肋疼痛。可以让家人来帮助按摩。按摩时,取坐位,屈肘,两手交叉抱于对侧上臂。家人站其侧,将一手拇指置于患侧肩胛冈上方的曲垣穴处,其余四指置肩上,用拇指揉3~5分钟后,持续按压曲垣穴1分钟,以皮肤局部出现微红为度。

4.小海穴:在肘关节有一个像鹰嘴的地方,一拨就像麻筋一样,麻感往下走,有的还往上走。小海穴可以治一些关节炎,像肩关节不舒服,颈椎病引起的手指发麻,都可以通过按摩它来缓解不适感。用一手的食指或中指指端着力,附着在另一手的小海穴上,持续或顿挫用力按压1分钟左右。

5.养老穴:位于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常做点按揉养老穴法,可舒筋活络,明目,消炎止痛,治疗肩、背、肘、臂酸痛等症。按摩时,以一手中指指头端点按揉另一手养老穴,可左右手适当交替进行操作。

6.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每天按摩天宗穴,对消除手脚酸痛、肩背腰的疼痛均有疗效。

气血在未时(下午13点至15点)流注于小肠经,此时气血最旺,这时按摩小肠经上的穴位效果最好。

**足太阳之脉

:《灵枢·经脉》。

:**属于足太阳的经脉。

**经起于睛明穴(也就是眼睛中穴位),向上达到了额头,左右交汇于头顶部的百会穴。

它有一个分支从头顶分出来之后就到达了耳朵上角,循行的路线是头顶向后行到枕骨的位置,进入了颅腔,又回来分别下行到颈部,下行交汇于大椎穴,分别沿着肩胛骨内侧、脊柱两旁1.5寸的地方,到达腰部,深入体腔进到体内。络肾属**,就是把肾和**联系起来,所以这条经叫**经。

它的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委中穴)。

它的后项支脉,通过肩胛骨的内缘直下,经过臀部向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后向下经过小腿后侧,出外踝的后面,沿着第5跖骨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连。

如果一个人的**经发生病变,就会出现气上冲而感头痛,眼球疼痛的好像要从眼眶中脱出来一样,颈项就好像在被牵拔般紧张疼痛,脊柱和腰部疼痛剧烈,髋关节不能屈伸,膝腘部发麻,小腿肚疼痛。

**经穴出“英雄”

1.委中穴:委中穴是四总穴中的要穴,“腰背委中求”就是说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

2.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按摩睛明穴可辅助治疗面瘫。按摩时,以双手拇指指端掐按睛明穴,约15次,以酸胀感为度。

3.攒竹穴:位于眉头下方略微凹陷处。经常按摩此穴,可解除眼睛疲劳。按摩时,将双手拇指置于双眉内侧的攒竹穴上,沿眉弓往返推抹10~20次,用力要适度,速度要均匀和缓,直到自感眼前豁亮,头目轻松时,即可停止推抹。

4.天柱穴:在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处。拉按天柱穴能祛风通窍,主治后头痛、感冒、神经衰弱等。左手伸至右侧耳后,按掌于天往穴,着力自右向左拉按,过左侧天往后手掌提起。然后,再用右手伸至左侧耳后,掌按天柱穴,着力自左向右拉按,过右侧天拄穴后手掌提起。两手交替进行,各做8次。

5.大杼穴:在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经常沿着大杼穴上下拍打,每天做2~3次,每次10分钟,可以促进大杼穴气血的畅通,有效缓解电脑一族颈肩部疼痛、僵硬之感。

6.风门穴: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摩此穴可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等病症。用手拇指指肚按揉风门穴36次为1遍,可根据病情加减。按摩手法要由轻渐重,不可刺激过度,以免出现憋气或呼吸困难。按摩以局部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