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16 + -

第四章 经络养生——经络是养生的捷径1

经脉者,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经脉》。

:经脉用来决断疾病的预后,处治许多疾病,调节虚实,因此不可不通。

经络连通人体的五脏六腑,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一旦这个通路堵了,人的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就会生病。可以说,疾病产生的原因与经络的失控有关,所以一切疾病都可以叫做经络病。只有经络通了,我们的身体才能保持正常运转。

经络可以防治各种病痛

经络是人体的生命线,它维系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中医治病之根本。因此,很多疾病的治疗都可从经络入手。

一、治感冒。

1.搓外耳:用拇指和食指搓揉外耳,要搓揉到发红发热,出现辣辣的感觉为止。在冬季如能经常搓揉外耳可以达到活血驱寒、防治感冒的目的。

2.按太冲穴: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可通过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可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方法: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之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跟内踝下方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的太冲穴,由下而上推按,双脚各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3.搓手:每天坚持搓手对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且对咽痛、打喷嚏等感冒早期症状有效。此法很简单,两手相互对搓,直到搓热为止。搓法似双掌搓花生米一样,简单而快捷。此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故可预防感冒。

二、治头痛。

1.指压太阳穴: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两眉梢后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按摩风池穴: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捏住颈后肌肉近发际处的风池穴,手法采用一上一下、一紧一松按摩,以颈部感酸胀为度,左右手可以交替进行,这样就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头痛。

三、治咳嗽。

1.按摩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可借助他人帮助,于两侧的肺俞穴上按揉50次左右。此法具有益气补肺,止咳化痰之功效,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

2.按摩乳根穴:以拇指螺纹面按摩位于胸部,当**直下,**根部的乳根穴30~50次。此法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哮喘等疾病。

四、治胃痛。

1.按摩腹部:两手交叉,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划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经常按摩腹部,不但能止痛消胀,而且还能增进食欲。

2.按摩足三里穴: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揉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至消失。

3.按摩内关穴:用拇指揉按位于腕横纹上2寸,在掌长肌腱和挠侧屈腕肌腱之间的内关穴,定位转圈36次,双手交替进行。此法可健胃行气。

五、治肩背痛。

1.指压风池穴:风池穴位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肩背疼痛时,可用双手大拇指按压或转圈2分钟。坚持按揉此穴对治疗肩背痛有很好的疗效。

2.按摩小肠经:肩臂疼痛是小肠经常表现的症状之一,我们可以稍微用力搓揉手臂外侧的小肠经络。路线:小肠经从小指外侧向上走,沿着手臂外侧的后缘,到肩关节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着颈部向上走,到颧骨,再到耳朵。经常按摩可改善肩背不舒服的现象。

六、治腰痛。

1.点按委中穴:取坐位,以两手中指指尖分别点按位于膝盖里侧中央的委中穴,点按1~2分钟,使被按部位出现酸、麻、胀的感觉。按摩此穴可治腰部疼痛或疲劳。

2.指压大肠俞:两手虎口正叉腰,用两手拇指指尖按压在位于腰椎棘突下的大肠俞穴,用力向下按压至有酸胀感后,再持续按压2分钟。按压此穴可有效缓解慢性腰痛的症状。

通过经络进行按摩还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如沿胃经的面部路线进行按摩,可以增强面部滋养,起到美容作用。路线:从鼻尖上眼内角→下到面部→口唇→从下面颌→上耳前→上额际。经常按摩可以起到美面、美目、美鼻及美唇的作用。

肺手太阴之脉

:《灵枢·经脉》。

:肺属于手太阴经脉。

肺经开始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行到胸中,联系到肺,再上行咽喉,横行到胸部外的上方,又从腋下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到腕部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过鱼际,一直到拇指指端;还有一个分支到了食指端。

如果一个人的肺经出现病变,就会出现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及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肺经上的穴位各个都是宝

1.列缺穴:把两只手的虎**叉,然后按下来,食指终点的位置就是列缺穴。《四总穴歌》中说:“头项寻列缺。”就是说列缺穴可以治头和颈部的毛病,还可以治感冒、气喘、咳嗽等,是清肺热、补肺气的,可以经常按摩。

2.中府穴:它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按摩时,我们用双手拇指同时压两边的中府穴,每次至少压5下效果较好,每下压3~5秒钟,长期坚持有丰胸的功效。此外,常按摩此穴对咳嗽、哮喘、胸闷、胸膜炎、肩背痛、腹胀等症也有好处。

4.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央稍偏桡侧,肱二头肌腱之桡侧处。肺热失眠者,可以按摩此穴,帮助泄除肺热。此处按压力度要大,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孔最穴:位于前臂桡侧,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对咳嗽、哮喘、咯血、扁桃体炎、肘臂痛不能伸屈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是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6.太渊穴: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用指压太渊穴对腕臂痛有特殊的功效,同时它还可治疗哮喘、咳嗽、胸痛等症。

7.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掌侧中点赤白肉际。患有哮喘的病人平时用双手交替按两手上的鱼际穴,再用右手大拇指与食指直接按摩位于第1胸椎处的华盖穴,一天3次,每次20分钟左右。—般坚持按摩1周,就可获得良好效果。

8.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经常按摩少商穴可以调节肺的功能,促进肺清除燥热,滋养润泽。用指压少商穴还可以治疗打呃。指压少商穴时,要用意念把上逆之气往下引,至下复丹田,再由下吞咽口水,如此数次即可止住,压时以有酸痛感为宜,持续1分钟左右即可见效。

根据子午流注学说,当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时按摩最好,这时是早上3点至5点,人们正在熟睡,我们可以从同名经上找,在上午9点至11点足太阴脾经当令时进行按摩效果也不错。

大肠手阳明之脉

:《灵枢·经脉》。

:大肠属于手阳明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起自食指桡侧(紧挨着拇指一侧)顶端,沿食指桡侧向上,通过第一、二掌骨(食指拇指延伸到手掌的部分)之间,过两筋(翘起拇指出现的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凹陷处,沿上肢外侧前缘,经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斜向后行至第七颈椎棘突下,然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络肺脏,再向下贯穿隔膜至大肠,属大肠。

它有一分支,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回过来夹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迎香)。

如果一个人的大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鼻出血,肩臂疼痛,食指不用和经脉过处灼热肿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