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16 + -

第三章 脏腑养生——保卫身体的“王国”,从现在做起8

4.玉米:玉米有健脾利湿、调中和胃、利尿的作用,非常适合脾虚的人吃。玉米的吃法很多,如煎汤,煮食,或磨粉煮粥等。将30克玉米,15克刺梨放入锅内,加水煎汤服用,有健胃消食及清暑的作用,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减少或腹泻,兼有暑热者尤为适宜。

荷尔蒙与女性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食物是补充荷尔蒙的重要因素。从中医的理论上说,人体有肾、肝、脾、心、肺五脏,而与荷尔蒙分泌有最密切关系的是肝、脾、肾。肾脏具有调节荷尔蒙分泌平衡的作用,对身体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症状,它会首先作出反应;肝脏是在荷尔蒙分泌失调时,对身体起支撑作用的关键;而肝和肾能正常运作,这完全都要归功于脾。因此,要改善荷尔蒙分泌失调导致的不良症状,首先要从健脾开始,而黄色食物是健脾的首选。

·脾恶湿

:《素问·宣明五气》。

:人体五脏各有所厌恶的东西,脾厌恶湿。

湿是长夏的主气,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长夏季节高温而多雨,湿病多见于这个季节。长夏与五脏的脾相通应,脾脏的禀性是喜欢比较干燥而厌恶湿邪。因为湿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大便溏泄、小便不利、脘腹胀满、头重身重,四肢困乏等各种症状。有的地方夏天有喝姜茶的习俗,其实就是起养脾阳而除湿的作用。

长夏湿重宜健脾

什么时候属于长夏呢?长夏也就是夏季的第3个月,合农历六月,包括大暑至白露4个节气。长夏在五运六气中属太阴湿土。

在五脏与季节的关系中,脾与长夏相对应。脾脏精气在夏季开始上升,长夏处于强势。根据五行生克原理,火生土,脾属土,因此长夏脾气相对较强;土克水,肾属水,因此肾脏相对较弱。

长夏气候比较潮湿,多发脾胃病。脾胃往往受湿邪的困阻而使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令人胃口不开、不爱吃东西。暮夏初秋,容易患腹泻等胃肠道疾病,这主要在于脾胃功能为暑湿所困。此外,夏季多吃生冷之物,细菌繁殖力强,食物易被污染,以致脾胃受损。夏季尤其是长夏养生,不能忽视对脾胃的保护。

长夏时多吃一些豆类食物,有健脾利湿的作用。适宜夏天吃的豆类包括绿豆、白扁豆、四季豆、赤小豆、荷兰豆、青豆、黑豆等,这些豆与粳米一起熬粥最宜健脾。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饮食卫生,节制饮食,不贪食生冷和肥甘厚味,不贪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脾胃。

长夏天气湿热,容易使人变得心情烦躁,所以说养脾还要保持好心情。喜悦轻松的心情对脾有益,嫉妒、忧虑、多思,则不利养脾。

·五脏化液:脾为涎

:《素问·宣明五气》。

:水液经过人体五脏的加工后,能生成各种不同的**:经脾加工后变成涎水。

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是口腔中分泌的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具有保护口腔黏膜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如果若脾胃不和,就会导致涎液分泌的急剧增加,从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流口水多是脾出了问题

“涎”就是我们俗称的口水,比较稀淡。如果一个人经常睡觉时流涎多是脾的问题。

很多小孩子在晚上睡觉常流口水,这多是因为他们的后天脾胃虚弱所致,而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虚则肌肉弹力不足,变得松弛,因此在睡觉时会张开口,形成口水外流。有些成年人也会这样。如果我们睡着后流口水,多是脾气虚所致。如果患者脾胃有热,火热会导致口水较多;如果患者脾胃虚寒,气虚不能收摄其津液,会导致口水清稀不止,大便溏薄,面白唇淡。

健脾是治疗流口水的有效方法,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扁豆、山药、薏米、莲子等都可以熬粥吃。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做相应的诊治。

如果睡觉时流的口水,带有咸味,枕巾呈淡黄色,很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积存食物残渣,天长日久牙石较多,引起的牙龈发炎,乃至牙龈少量出血。这时就应及时请口腔科医生诊治。平时也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脾藏意

:《素问·宣明五气》。

:脾脏蕴藏“意念”这一种精神活动。

意,意念,为脾所主。一个人的思虑过度会伤及脾,影响脾的健运,进而出现食欲不振、胸腹痞满等病症。

学会倾诉可以更好表达你的意

脾之意,主管身体之肌肉,肌肉无力,就是脾脏之意太弱而不能控制肌肉的收缩运动;意不坚,意就不能无孔不入传达到全身。很多人做事时心灰意懒,心不作为了,身体很快就松懈下来了,全身就会变得虚脱了。这是脾不藏意了。

生活中,有的人不会轻易向别人吐露自己的想法,他的意藏的比较深,有时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等于把意又收回了脾脏。也有的人嘴比较快,说完话又后悔,这时想收回去,但脾脏已经不再接收了,此时要脾脏的“意”去生肺的“魄”才行。

有时候,话要说出来,憋着不说或者不发声的话,再加上心之虚火旺盛却不生脾土,人就可能会生病。

当我们内心充满烦恼和忧郁,出现不良情绪时,切不可忧伤压抑,把意深藏心底,而应该把这些烦恼向我们的亲人、配偶和知心的人倾诉,以此来减轻忧伤。我们也可以躲进一个僻静的角落放声自言自语,或提笔写几首诗、几篇日记,把烦恼甩到空气里,洒在纸上。

向人倾诉发泄,是把自己的烦恼、愤怒、痛苦等向别人诉说,听听别人的见解,通过交流以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一般说来,人在受负性情绪干扰时,容易变得思维狭窄、固执、偏激,缺乏对行为后果的预见性,而通过适度发泄,情绪放松,则认知恢复正常。

倾诉也会使人在心理上出现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感觉到自己终于被人理解,内心有一种欣慰之感,进而使孤独感得到消除,紧张情绪得到释放,心理上会感到一种解脱。所以说一旦发现自己情绪有问题,及时找渠道寻求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倾诉的目的是使自己心中的坏情绪得到缓解或释放,所以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听众,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根据自己的阅历和识见给我们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的人,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脾主身之肌肉

:《素问·痿论》。

:脾主人体全身的肌肉。

脾与肌肉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可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以营养四肢肌肉,使其丰满健壮,活动有力。反之,肌肉有病,长期不愈,可内传于脾,导致脾的病变。

肌无力与脾有关

一个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往往关系到肌肉的盛衰。人体四肢也属牌所主,脾胃健盛,则水谷精微能达于四肢,四肢肌肉得养,津液充沛,血脉畅利,筋骨有力,则四肢肌肉丰满强劲,肌肤润泽,四肢健壮有力,能伸能屈,手握能固,足能远行。

大家都听过“重症肌无力”这个病。用现代话说,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中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一旦发生肌无力危象,其死亡率接近30%。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害怕的病。

重症肌无力在中医里属痿证范畴,主要与脾和肾有密切关系。肾藏精,生髓主骨,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又因,脾在志为思,“思”的太多就会耗损太多的脾脏元气,气血不能给肌肉提供一定的能量,四肢肌肉就不听指挥,心场罩不住了。根据五行学说,火生土,火的能量用完后成了土,脾脏的土旺才能生金,才能把火生的土带走。脾脏之元气散失了,带不走自己肌肉内的土,就真成了土垃圾,淤在肉里面了,时间一长就会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