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16 + -

第二章 饮食养生——不必求参汤,食物是仙方5

4.胃肠溃疡病人:对于胃肠溃疡病人来说,过食辛辣食物会会使胃黏膜受到刺激而充血,长期食用,会导致糜烂溃疡、蠕动加快、胃液过多分泌,从而引起胃疼,诱发或加重病症。

5.肺结核病人:中医认为肺结核病属肺阴虚而虚热阴伤。其治疗应以滋阴降火为主,对于辛辣香燥的食物,因其可助虚热炽盛,耗伤本已枯竭的肺之津液,因此应少吃或不吃。

6.夏季中暑:中暑患者由于出汗太多,脱水太过,明显的阴液不足,而进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胡椒、辣椒、花椒等之类,反而会进一步伤津耗液,使体内的水分更加不足,不利中暑后的康复。另外,辛辣食物会引导血液流向胃肠,使脑部血流量相对不足,会加重中暑导致的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

一般来说,对于肠胃不好或是身体燥热的人来说,如果实在拒绝不了辛辣食物的**,不妨选择一些微辣的食品,少吃青、红辣椒。

对于健康人来说,辛辣食物最好中午吃,早饭和晚饭最好不要吃辣的东西。中午是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最强的时候。而且人们有相对充足的活动时间,胃肠道对刺激性较强的辣菜比较容易消化。而早晨和晚上人们活动较少,胃肠道的消化速度会降低,吃辣会刺激肠胃,引发不适。如果晚饭吃了辛辣食物,饭后不要马上睡觉,一定要多活动活动,也可以喝一些淡茶和白开水,以缓解辛辣食物对肠胃的刺激,帮助消化。

春秋季节天气候干燥,天气多变,很容易使人“上火”,体内产生实热,而这种肠胃的急热就会带来便秘问题。这时“防火”除了少吃辣外,还要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达到清火排毒的目的。

多食酸,则肉胝月而唇揭

:《素问·五脏生成》。

:多食酸味会伤害脾脏,引起皮肉坚硬皱缩失去弹性,使口唇干裂掀起。

酸是主收敛的,过多的食用酸味食物,会使肝气生发太过而抑制脾土,可使肝气生发,肝胜则克脾土,脾土受克使运化水谷功能失常,致使皮肤肌肉和唇部缺乏营养,使皮肤开始萎缩,口唇皮干出现外翻的现象。

酸味食物的饮食攻略

虽说酸味食物有诸多的功效,但也不要偏嗜,过食酸味可伤肝损脾。

值得注意的是,酸味食物并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宜吃。春季肝气旺盛,由于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因此要少吃。唐代养生家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而秋季万物收敛,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增加酸味的摄入可顺应秋季的敛纳之气。

如果咳嗽有痰,或有腹泻及排尿不畅等,也不宜食用酸味食品或药物,因为酸味有“收敛”、“凝滞”作用,不利于病邪的排出。此外,血糖较高,或有消化性溃疡、胃酸过多的患者,也不适宜多吃酸。

很多女性朋友在怀孕后也不要大量食用各种腌菜、泡菜等酸味食物。因为腌菜和酸菜之中存在着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可以通过胎盘使子宫发生肿瘤和诱发胎儿畸形。

外感咳嗽的人也不要吃酸味食物。在中医学中,酸味的药物或食物,大多有收敛、酸敛的作用。对于外感初起,即一些感冒式的咳嗽,中医认为这是一种邪气侵犯人体造成的,治疗的最好办法就是“驱邪”,把这些危害人体的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赶出体外。

民间流传着一种“吃酸止咳”的说法,其实这是一大误区。当病人吃下酸性的食物或药物时,就会把这些导致感冒的不好的“邪气”敛进体内。虽然在当时感觉喉咙很舒畅,但是反而会使病情迁延,对于治疗疾病就更困难了。这其中,酸梅汤、咸金橘和一些带酸味的水果,如李子、酸苹果、柠檬等,还有西红柿、姜、醋等,都属于酸性的食物。因此,病人如果患有外感咳嗽,就应该尽量避免吃这些食物。

很多贫血的老年人由于其胃酸分泌不足,在进食菠菜、油菜、大白菜等食物时铁不容易被吸收,因为三价铁(即非血红素铁)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容易转变为容易吸收的二价铁。因此,贫血老人如果想达到良好的补铁效果,可吃些酸枣、西红柿、苹果、酸黄瓜等酸味食物。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素问·五脏生成》。

:多食用甘味,就会伤害肾脏,引起骨骼疼痛甚至不能站立,还会使头发脱落。

甜味入脾,吃甜太多导致脾盛而乘肾,脾属土,肾属水,主骨,其华在发,土能克水,甘味过多,使脾土壅塞,运化无力,则肾水无制,水邪过盛,肾气衰弱,肾主骨生髓,养发,肾气衰弱,不能生髓养骨养发,则骨痛而发落。

甘味食物莫吃多

甘味食物虽然甘美,营养丰富,又防病治病,但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多吃甘味食品会伤肾。

甘味食物主要成分是糖,长期过量吃甜不利于健康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过量吃糖,会使人体内的b族维生素因消耗过多而缺乏,以致废物蓄积于人体;同时又使体内的热能代谢,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脑与组织中能量转化受到负面影响。儿童吃甜食易致肥胖和龋齿;老年人过多吃甜食易致血糖升高;已患糖尿病的人更应远离甜品。

人的脾胃最怕生冷。甘甜的食物中也有一些偏凉的,比如梨、西瓜等水果或冰激凌等甜品,吃多了容易伤及脾胃,出现大便不成形等脾胃虚弱表现。肥胖和心血管病患者也不要吃过甜的食物,因为太过甘甜,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五行学说中,脾属土,土克水(肾属水)伤木(肝属木),会对心血管疾病不利。

美国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研究还发现,50岁左右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胆结石。这是因为,过量的糖能自行转化为脂肪,影响正常的食欲,妨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导致人体肥胖。肥胖并不会使所有的人长结石,但对中年妇女来所,它却是招致胆结石的温床。

有些专家认为,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4时左右是食用甜品的最佳时间。此时间段适当品尝一点甜食,有消除疲劳、调整心情、减轻压力的作用。

膏梁之变,足生大丁

:《素问·生气通天论》。

:经常食用美味佳肴的人最容易生大的疗疮。

现在的代谢病、糖尿病之所这么多,主要跟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我们平时总吃膏粱厚味,吃得太多了,就会长“大疔”了,就是长疮了。糖尿病后期为什么多会出现溃疡呢?与这是有关系的。

预防糖尿病的饮食习惯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营养过剩或不平衡现象也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膳食结构从以植物性蛋白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动物性蛋白为主,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增多,热量少的食物反而减少,由此导致相关的营养慢性疾病增多,糖尿病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因此,要预防糖尿病,首先应注意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习惯。

那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合理的呢?

1.饮食多样化。在饮食内容上多样化,要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零吃、食与饮等之间的合理搭配。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a、钾、镁、钙、铬、锌等对预防糖尿病十分有益,应当注意补充。为了获得这些营养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杂粮是最好的办法。

2.饮食要清谈。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往往会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的食物烹调应清淡,少吃高脂肪的猪肉,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鸡肉、鱼肉和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