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16 + -

第一章 顺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4

总的来说,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晒太阳应该每天进行,长期坚持,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防病效果。

不仅老年人和儿童需要晒太阳,年轻爱美的女性朋友为了自己的健康也要晒太阳,不要为了怕晒黑,而避免晒太阳。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皮肤发红、脱皮或起红疹等,则应立即暂停。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

人们在夏季里要重视心神的调养,不要轻易激动和恼怒,精神要像自然界的草木,枝叶繁茂、花朵秀美那样充沛旺盛,这样才有利于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平和。

夏天一定要忌怒

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中最难过的日子莫过于炎热的夏天了。夏季持续的高温潮湿天气,常使人心烦意乱,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的不足,所以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儿就容易生气发火。

百病生于气,生气会使人生病。因此,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并要切忌急躁发怒。此时应有意识地避开这种不良的心绪,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要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神清气和,乐观愉快,不可以热为热,让神经系统处于平静状态;不可急躁激动,导致心火内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夏季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心烦,感觉躁动不安。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热天里吃了大量肉食后,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烦躁。这是因为肉类中含有大量动物蛋白,会使脑中的色氨酸含量减少,而导致人有侵略、忧虑和好斗的倾向。另外,肉中含钙的比率不高,多吃会造成体内钙浓度太低,也会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倾向。因此,我们在热天里应以素食为主,少吃肉。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使阳气得到宣泄,让精神意志也要显露在外面。

夏天人们最容易激动、发火,这时我们应该适量地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这样才能使得体内阳气不断地得到宣泄。在精神调养上,要对外界事物要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只有神气充足,人体的机能才能旺盛协调;若神气涣散,人体的一切机能就会遭到破坏。

夏天要学会宣泄情绪

夏日天气炎热,心理和情绪也很容易中暑,如情绪烦躁多变,爱发脾气,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对人缺乏热情,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炎热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还有一些人力求完美的倾向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盲目自责。这种情绪持续长久,容易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宣泄,压抑的情绪一旦爆发,后果可能很严重,而如果一味的压在心里,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夏天里都应该寻求最合适的心理宣泄方式。

1.学会倾诉。当一个人有了心理上的痛苦后,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要找朋友或亲人倾吐苦衷,推心置腹,发泄情绪,然后请他们开导开导,这样不但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得到心理压力的转移机会。

2.挥泪痛哭。短时间内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因为人在情感激动时流出的泪会产生高浓度的蛋白质,它可以减轻乃至消除人的压抑情绪。但如果遇事就哭,时时哭哭啼啼,事事悲悲泣泣,反而会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3.放声歌唱。俗话说,一唱解千愁。当我们有不满情绪积压在心中时,不妨到歌厅去唱唱歌。放声歌唱,可以将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宣达发泄出去,从而尽快的恢复心理平衡。

4.要多运动。不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快乐激素”或“年轻激素”,在内腓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从而排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儿童在夏天里也要学会发泄情绪。儿童与成年人一样常有情绪变化,诸如愤怒、哀伤、失望、害怕等。保持孩子在夏季的心理健康,就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这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有益处的。

·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如果违背了夏季养生的规律,就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容易发生疟疾等病。秋天收敛的能力减弱,到了冬天就会加重病情。

如果违背了夏季的养生之道,会损伤人的心气。心主火,就像夏天一样。中医里讲,火为散,如果不让自己夏天宣散,实际上就是伤了人体的心性,就是火外散的特性,到了秋天就会出现咳疟、感冒或痢疾等病。并且提供给人们适应秋天肃杀季节的能量也会减少。夏天炎热,秋天转凉了,寒热交替,这两个季节如果没有调整好,到了冬天很可能加重病情。

秋季如何防疟疾

疟疾又叫做“冷热病”、“打摆子”,是由一种叫按蚊的蚊子叮咬人而传播的寄生虫病,是秋季最常见的传染病。即使是现在,世界上每年仍有2~3亿人得疟疾病,每年因为得疟疾病而死亡的病人高达300万左右,

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虽盖厚被,仍寒战不休,面色苍白、唇甲发绀、肢体厥冷,持续几分钟之后就开始发高烧、面色潮红、伴头痛、口渴、呼吸困难,持续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到了秋天我们如何预防疟疾呢?

1.要防止蚊虫叮咬。防蚊的措施包括:居室内应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措施;傍晚出去散步时,应穿长袖衣服;**部分使用驱蚊药水,并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2.药物预防。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氯喹和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另外,适当口服些维生素b1,也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患有恶性疟疾应高度警惕其严重并发症之一黑尿热,黑尿热症状表现为发热、急性溶血性贫血,巩膜、皮肤、小便发黄,血红蛋白尿、肾脏损害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抗疟药物,同时马上到医院就诊。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如果与夏天之气相违逆,人体内的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就会发生心虚的病。

夏令属火,心脏与之相对应,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的养生原则,那么人体内的太阳之气便不能旺盛,就会发生心气内虚,容易发生心血管系统疾病。

夏季宜清暑宁心

夏季在天为热,在人为心。夏季血液容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血流趋于体表,情绪容易激动,烦躁不安,舌质偏红等,主要表现为心火偏旺。暑热之病,往往伴随心烦、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精神类病的发病入春渐多,初夏更多。汗为心液,夏天多汗,夏天出汗较多,而出汗多会伤心血消耗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