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荣光之永生始皇
字体: 16 + -

第13章 始皇帝的挫败

    咸阳宫。

    中车令赵高与御史王鑫离开咸阳奔赴东郡已经三天,咸阳没收到他们一片竹简布帛。

    在嬴政看来,事情颇为诡异。

    嬴政计算着御史到达东郡的时间,推算出张良应该已经被抓住,正在押解回咸阳的路上。

    然而大秦驰道上竟然没哟任何消息。

    这两天,始皇帝脑海中不断浮现张良被抓住时的画面,嬴政能够想象出年轻人脸上震惊表情,他大概到死都不会想到嬴政竟敢违背一众神灵的指示,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路杀到了自己身边。

    所谓英雄惜英雄。

    坦白说,始皇帝对张良还是颇有好感的,虽然这位韩国贵族好几次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从史料记载来看,在后来发生的楚汉战争中,这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子房先生确实有两把刷子,西楚霸王项羽之所以最终会兵败垓下,张良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让人称奇的是,刘邦夺得天下后大肆屠杀功臣,铲除异姓王,区区几位大臣最后得以幸免,其中就有张良。由此可见,此人绝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想到这样一位文韬武略式的历史人物,最终会被自己击败,嬴政心中一阵狂喜。

    然而嬴政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太久,一位派送东郡檄文的使者遍体鳞伤,连夜从东郡方向逃了回来。

    派人询问之后,嬴政得到一个惊人消息。

    东郡已经和外界断绝关系,船只马车只能进,不许出。

    想到要不了多久赵高就会张良押回咸阳,到时候是五马分尸还是剁成肉酱,都是由嬴政说了算。

    为了配合赵高王鑫他们在东郡的抓捕行动,在嬴政的精心安排下,一封以熊皇后口吻,实际上却是由丞相李斯攥写的皇后诏命,被使者分发到东郡各地。

    皇后诏命内容大致如下:

    当年楚国未灭时,楚王骄奢淫逸,嗜好珍宝女人,任用奸邪小人,迫害有德行的贤者,楚人饥寒交迫,生存艰难。

    始皇帝陛下见六国君王贪婪残暴,滥用人力,以致天下糜烂,始皇帝哀怜天下黔首,于是励精图治,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大秦境内,百姓安居乐业,男耕女织,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其乐融融。

    然而帝国偏远之地,暴徒不知皇恩浩荡,竟然冒充六国后裔,意图不轨,行刺始皇帝陛下。所幸天佑大秦,刺客伏诛,陛下仁慈,决定赦免从犯罪行,并减免东郡三年徭役,有擒获斩杀叛逆张良,项梁等人者,赏赐十万金,封万户候。

    为了方便东郡楚人阅读,始皇帝破例命咸阳宫内的博士们用楚国蝌蚪文誊写,一共誊写了三十多份。

    赵高王鑫奔赴东郡不久,始皇帝便让几十名使者将这写檄文分别送完东郡各县。又命章邯疾驰上郡,调遣蒙恬大军南下。

    做完这些,始皇帝如释重负,安心回到案几上批阅竹简奏章,静静等待东郡方向传来好消息。

    左等右等,既没有等到蒙恬率军回到咸阳,也没有东郡的任何消息。

    直到赵高他们离开后的第六天,嬴政派往东郡分发檄文的使者终于回来了。

    三十多人只回来了一个,而且还浑身是伤,骑在马上精疲力竭,摔落在地,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东郡有变。”

    嬴政望着躺在咸阳宫外的使者尸首,喃喃自语。

    “东郡有变,赵高叛乱了!”

    “东郡有变,赵高谋反了!”

    始皇帝站在咸阳宫大殿上,目光涣散,双手颤抖,没想到事情竟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原来打算让赵高张良两人在东郡如蛊毒般争斗,相互撕咬,看看到最后谁能存活。

    没想到,向来以心狠手辣著称赵高竟然直接投降张良了!难不成东郡叛逆已经到了伸手遮天的地步?!

    穿越而来,始皇帝一心想着如何延续大秦荣光,不曾想在他不懈努力下,六国余孽的叛乱竟比历史上提前发生!

    历史就是如此的荒诞,让人猝不及防!

    赵高与张良的组合,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战斗力,嬴政想想都觉得后怕。

    嬴政抬头望向前方,大殿之外,御林军甲士正昂首望向始皇帝,静静等待皇帝命令。

    “召李斯,冯去疾进宫议事!”

    “诺!”

    甲兵领命而去。

    嬴政注视着大殿墙壁那张充满写意风格的巨幅地图,目光落在东郡位置上,暗暗攥紧拳头,青筋暴涨。

    穿越之后身体异变的始皇帝力能扛鼎,一个人单挑三无头猛虎不在话下,他的战力是章邯加项羽加樊哙的总和,这样凶猛的存在,率领麾下三千御林军精锐杀出函谷关,一路杀向东郡,灭掉张良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此时的大秦已到沸腾边缘,只要再添一把火,就会彻底爆发。

    即便始皇帝战力天下无双,可是面对此起彼伏的反秦浪潮,个人的勇武恐怕也是独木难支。

    何况,他已经犯下一次错误,现在无论如何不能再轻举妄动了。

    留给大秦的机会已经不多了,等到项羽,刘邦这种级别的大boss出场,始皇帝面对的压力就会更大了。

    “或许冯去疾能给朕出个主意吧!”嬴政收拢目光,暗自叹息道。

    左丞相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虽然都贵为大秦丞相,然而两人却相差甚远。

    李斯此人心胸偏狭,依靠不断钻营投机,从吕不韦府上的闲散门客一步步爬到了大秦丞相位置。之后为了保住自己丞相位置,排除异己,连自己的同门师兄韩非子都不放过。

    综合李斯在沙丘之变时的反应来看,此人可谓昏庸无能,与赵高合谋辅佐胡亥上位是一步昏着,最后落得被赵高灭族,也是情理之中。

    倒是地位稍低的冯去疾,出身卑微,一路走来,靠的是真刀真枪的功勋。冯去疾性格沉稳,不慕名利,可以说与李斯是两个极端。

    嬴政在咸阳宫中来回踱步,一边苦思冥想当前局势,不知什么时候,忽然听见大殿外传来甲兵沉重有力的脚步声,便知道李斯冯去疾他们来了。

    抬头看时,果不其然,李斯冯去疾两位丞相一前一后走进了大殿。

    始皇帝见李斯冯去疾走进来,连忙招呼两人上前。

    两位大臣朝始皇帝行礼过后,李斯率先问道:

    “臣听说中车令赵大人在东郡还没有消息,不知········”

    嬴政挥手打断李斯,怒不可遏道:

    “还说什么赵大人,他已经投靠叛逆张良了!这会儿估摸着已经带兵北上,准备攻打函谷关了!”

    始皇帝没有说完,李斯脸上立即表现出诧异之色,口中喃喃道:

    “没想到赵高竟然如此卑鄙,真是狼心狗肺,枉费陛下对他如此信任!真是罪该万死!”

    嬴政淡淡一笑,心想这李斯真是擅长察言观色,总能把别人要说的话提前说出来,这种人,肯定能扶摇直上。

    旁边冯去疾眉头皱起,待李斯说完,抬头望向始皇帝道:

    “陛下可知御史王鑫现在何处?”

    嬴政听见询问王鑫,沉默片刻,神色暗淡下来,眼眶微微红润。

    “王鑫追随朕多年,当年朕在赵高邯郸时,他便暗中保护朕,此人性格刚烈,对大秦忠心耿耿,朕所料不错,王御史应该已经被赵高那奸贼谋害了!”

    冯去疾见嬴政情绪激动,却是神色不变,缓缓安慰道:

    “陛下节哀,王御史为国而死,死得其所,陛下努力杀贼,擒杀赵高,王大人黄泉之下也就安息了。“、

    旁边李斯也跟着附和道:“是啊,陛下,人死不能复生,应该调兵,扫灭东郡叛逆,不要让赵高跑了!”

    丞相李斯从骨子里酷爱争权夺利,对待失势同僚,习惯落井下石。

    此时的赵高虽然对李斯已经不构成威胁,然而酷爱整人的丞相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整人的机会。

    嬴政微微点头,却没有继续说话。

    直接出兵显然不在始皇帝的选项中。

    东郡只是三十六郡之一,而是距离咸阳最远的郡之一,如果因为赵高谋反就派出始皇帝手中的王牌,那么其他郡也发生叛乱,又该如何处置呢?

    李斯见始皇帝没有进一步表示,有些尴尬站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

    却听冯去疾道:“东郡叛逆,势力不容小觑,据臣所知,除了张良,还有会稽县的项氏,人数不下万人,一战不利,则全盘皆输,陛下如何打算?”

    李斯刚要开口攻击冯去疾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忽然瞥见始皇帝脸上露出赞许之色,便立即改口:

    “冯丞相说得是,是战是和,还请陛下三思而行,毕竟蒙恬大军在上郡,任嚣军在南越,这两部兵马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回来。”

    嬴政嘿然一笑,盯着李斯眼睛道:

    “这两只大军不仅不会及时赶到,恐怕南边的那只,已经不受咸阳调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