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他提供一个“专属空间”,也就是专门属于他的成长空间,这是孩子感受自由的开始。

如果有条件,我们最好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房间,让他自己安排、布置自己的房间。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话,我们可以从房间里开辟一块区域,规定为孩子的“专属空间”,可以让他摆放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这个空间里,孩子可以学习,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去破坏他的世界,那么,他的天性就能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当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他就需要对此负责,要经常整理,这无形中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和自理能力。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一开始,敏敏学习系鞋带的时候,妈妈教了她好多遍,但她总是不能快速系好鞋带,妈妈看着她费劲的样子,既生气又无奈,为了节省时间,只好帮她系好鞋带。后来,妈妈索性不给敏敏买有鞋带的鞋子了。

难道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就能解决问题了吗?孩子要学会做一件事情,要掌握一项本领,需要我们若干次地教,需要一遍遍地练习,我们一定要有耐心,要有信心,给他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等待他的点滴成长。

千万别让“伪自由”毁了孩子

如今,“自由教育”成为了一个流行趋势,有的妈妈秉承“爱孩子,就给他自由”的教育观念而给孩子自由。但是,这样做真的利于孩子的成长吗?

楠楠9岁了,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家庭环境中,妈妈给了她绝对的自由,什么事情都听从她的选择。

一天,妈妈特意为楠楠做了她最爱吃的饭菜。吃饭的时候,楠楠却说:“妈妈,我不想吃。”

妈妈急忙问道:“这些菜不是你最爱吃的吗?”

“可是,我现在不想吃了。”

“那你说,你想吃什么?”

“我想吃蛋炒饭。”

“好,妈妈这就去做,你先去玩一会儿吧!”说完,妈妈就去为心爱的女儿做蛋炒饭了。

这位妈妈给了楠楠绝对的自由,“尊重”她的选择,即使她做得不对,也不去指正。这种缺乏管教的自由已经严重变味了,变成了“伪自由”。我们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在所谓的“自由”中变得为所欲为。

事实上,给孩子自由,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对他放任自流。孩子的成长需要引导和管束,就像风筝一样,需要用“线”牵引着它,给它指引一个方向,它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但是,我们也不能管束得太紧,就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紧,反弹得就越厉害。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松弛有度,既不能太放任自流,又不能管教得过严。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立定规矩,让孩子的自由建立在规矩的基础之上。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去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去做,比如,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一定的家务活;不可以挑食;进入他人的房间要敲门;等等。如此一来,孩子既得到了自由,又有了规矩的约束。

30.这是我的**,请您别侵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生活领域不断拓宽,他所吸纳的知识越来越多,他的情感越来越丰富,他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原本毫无顾忌什么都说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他的心门也会随之慢慢关闭起来。

然而,很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在成长,认为孩子不应该有自己的小秘密。于是,这些妈妈无所顾忌地闯入孩子的“**地带”,翻看他的书包、抽屉,偷看他的日记、信件、网上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等。

一天,妈妈像往常一样给12岁的女儿收拾房间。无意间,妈妈发现了女儿放在枕头底下的抽屉钥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妈妈打开了女儿本已上锁的抽屉。妈妈被抽屉里的东西吓了一跳,里面全是一些明星的照片、cd等。

女孩放学回到家,妈妈严肃地说:“到你的房间来。”

当女孩看到被打开的抽屉,生气地说:“谁让你乱动我的东西了,这是我的**。”

“我不动你的东西,我怎么知道你每天都在干什么啊!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可是你却把心思用在这些不正当的方面。”

“怎么不正当了?我还不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吗?”

“如果是某某科学家,我倒是很高兴,但是你却崇拜一些明星,这对你的学习有什么用啊!我警告你,赶快把这些东西都收走。”说完,妈妈就走开了。

女孩觉得妈妈没有尊重自己,伤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