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极
字体: 16 + -

第3章 「剑仙」出世;「剑魔」独行

    想要了解剑圣门,就要先了解「剑圣」。「剑圣」不是一个官爵或者头衔而是一种武学道境。

    「剑圣」的诞生,和佛教等宗教灵童转世有一点点相似。但是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在「剑圣门中「剑圣」不常有,只有达到剑圣道境的人才能被推为「剑圣」,否则宁缺毋滥。这也是「剑圣」往往百年,甚至是数百年难出一位的根源。

    「剑圣门」不是死板庸俗的江湖门派,很开放也很公允。想挑战剑圣的道境,理论上是人人皆可。只是如果天份不够,或者说是天命不归,必是自寻烦恼。因为要成为「剑圣」,并不是单纯地与人决斗,占尽威风霸气,或者是讲经辩法,只图口舌之快,以乌托之虚无大道,惑乱他人的思想欺世盗名。

    总之「剑圣」不是靠名气唬人,也不是靠弄个什么世人皆不懂,无边又无垠的博大精深的虚妄之学问来胁迫愚弄他人。「剑圣」对于剑圣门只是用剑境界的一个具象符号。如果你知道,剑圣门的人死后即便是「剑圣」,也统统去掉一切前尘印迹,皆归于「剑灵」,皆称作「剑灵」。你多少会明白一些,剑圣门是不以功德、修为、福禄、智慧等等来自虐欺人羁绊人性的。

    创派时的种种要约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自从第五任「剑圣」起默认的惯例,「剑圣」的标准是要破解两样东西。一是要能通剑灵宫的剑灵;二是要能通《北冥玄功》;三是此人必是男儿身;四是最好此人是天煞孤星转世。

    之所以最好要是天煞孤星转世,是因为男子习练《北冥玄功》,若不是天煞孤星,往往走火入魔,曾有很多大剑神挑战研修《北冥玄功》而走火入魔,白白自废武艺,甚至丢掉性命,故而后世逐渐掌握这一规律,才避免了更多剑神自毁前途。

    要了解「剑圣」出世,就要先展开剑圣门的谱系。

    剑圣门的排序依次是:「剑圣」、「剑魂」、「剑神」、「剑士」、「剑奴」、「剑客」。

    所有「剑圣门」的人死后一律平等,均隐去生前名讳统称为「剑灵」葬于剑灵宫,早期的「剑灵」都聚藏于剑灵宫。之所以聚灵不散,先人无法解释其原理,却琢磨出了利用他的一些办法。故而先后有五位「剑圣」和部分前辈「大剑神」的剑灵被封印于此。

    武艺技法可以通过书面或口授相传,但有些东西是不可能用外在形式相传的,我们通常称其为“悟”。其实“悟”本身就是一种癔症,很有可能是“误解”。但是“悟”字作为语言形式确实有着相对准确一面。只要你不是存心作作,“悟”就是一种演进发展的方法。

    北宋以后,因为一直没有出现「剑圣」。只有能力超强之人才被允许进入剑灵宫去“通灵”挑战剑圣道境。自第六任「剑圣」起之后的剑灵都被葬在武当山剑圣群峰的剑阁之中。有传言创派之时,首位「剑圣」曾预言,剑圣门只出八位「剑圣」,至此而终结。剑的时代不在,「剑圣」亦不在。彼时或许再有用剑之日,亦非我「剑圣门」之道境,即便假我门派名号蓄我门派源流,亦非我道,乃是自有命格,如古时举火,今日以烛,它日之灯,虽作用相近,却各有源头,火非烛、烛非灯、灯亦非火而不明。

    「剑魂」就是剑圣门的掌门,这个称呼外人很少提及。都只知道剑圣门掌门,其时「剑圣门」的掌门,并不一定武艺高强,只是负责传承《北冥玄功》,甚至都不一定真的能通彻此功。但要求一定是女性。所以「剑圣门」的掌门,历代都是女性。这也是要从根本上杜绝,「剑圣门」成为家族的霸业而失去公允。即便是这样「剑圣门」的掌门,也时常延续着上一代「剑圣」的血脉基因。

    「剑神」是剑圣门的长老,也是剑圣的前身。只有能力达到剑神的级别才可以挑战剑圣的道境,不能通剑灵,或无意入剑圣道境,但求逍遥者。终身为「剑神」。

    「剑士」是「剑神」的弟子,负责培训「剑奴」。

    「剑奴」为「剑士」前身。是剑圣门的「剑客」决定一生追随「剑圣门」,放弃其他武学与兵刃的终极研习,毕生致力于精修剑法,选拔而出的。

    「剑客」并不是指会用剑的侠客。是指的有意加入剑圣门的江湖人士,完全可以不会用剑,什么流派,什么武学无所谓,只要愿与剑圣门同生死共进退,都可以加入「剑圣门」,成为「剑圣门」的门客。如果门客不喜欢用剑也不强求,只是就没有了挑战剑圣道境,成为「剑圣」的资格。「剑圣门」的剑法之所以厉害,也正是得益于江湖豪客的不吝赐教,以各种武学、兵刃作为陪练。使得剑圣门的剑法日臻完善,能克制天下的诸多神兵利刃。所以「剑客」并不是「剑圣门」里武艺最差的,相反更是高手辈出人才济济。

    故事进入正题,时至明朝后期,天下衰微。剑圣门也是数百年没有出过一位剑圣了,第七任「剑圣」一直没有着落。「大剑神」李胤烈、杨逍、郭廷碧、柳荡笛、徐子摩五位剑神带着五十余门人,西出阳关游历西域。此行起因是受朝廷差遣,秘密护送一位重臣前往西域督办。此行凶险,朝廷密令剑圣门助阵。因朝廷对武当历来恩宠有佳,「剑圣门」与「武当派」又有着默契的约定,不得已而为之,作了朝廷的马前卒。此行务求平安护送到达,并不用管返程之事,这也让众人颇为不解。好在沿途虽多次遇刺客袭击,尽皆不是诸位「剑神」的对手。

    行至姑墨遗址,戈壁之中远远可见一处废墟。近处一匹高俊的战马引起了众人的警觉。众人结成兵阵缓缓靠近。探路的「剑客」回报,是一匹罕见的好马,就是在西域也难寻觅。只是这马具绝非中原形制,也不似西域诸国。众人正惊叹马具与所绘制图案华美之时,一声凄厉的雕鸣划破长空,正是「大剑神」李胤烈喂养的白头巨雕。

    「大剑神」李胤烈江湖人称「魔雕剑神」,这魔雕正是指的这只巨大的白头雕,这只雕白头白尾,背部有一条白线直至尾稍,是李胤烈的心爱之物,此番鸣叫定是发现了异常。

    「大剑神」李胤烈举目探看,对着白头雕飞来的方向喊道:“西北方八里开外,擅长骑射的兄弟跟我前去探看,其他兄弟留下保护梁大人。”说完一众人等绝尘而去。

    梁大人早已习惯了这等情形,深知这「大剑神」性子刚烈。对他诸事不请教的性格早已习以为常,怕是激怒了这些江湖豪客,反起水来抛下他不管,在这大漠戈壁反倒危害了自己身家性命。逐下令其他四位剑神及本部侍卫结成兵阵,跟在后面前往一看。

    李胤烈等人转过隔壁废墟中的一道残墙,只见数具尸体倒毙当场,似是有一场厮杀刚刚结束。这些人身材魁梧壮硕异常,更有一人如巨人般的雄浑。这些人所穿服饰和使用兵器更是古怪。那巨人所用巨战斧,怕是比起当年隋唐年间第一猛将李元霸的一对铜锤也不逞多让。

    一个胡人小男孩,正守在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彪悍胡人身边,这大胡子的胡人一身锁链甲已破损多处,似乎受了重伤生命垂危。见这一群杀气腾腾的人围了过来,那小胡人竟然并不慌乱,反身拾起一柄比他身高还要长的玄铁重剑,与众人对峙起来。

    李胤烈等人细看之下,心中甚是惊奇,这个小胡人看样子不过四五岁的年纪,银白色的头发,天蓝色的眼睛,看上去深邃而坚毅。裸露在外的身体结实异常,时不时还能挥舞两招剑式,嗷嗷的叫几声,众人也听不懂他喊些什么,正拿这个小男孩没办法之时梁大人到了。

    梁大人见到小胡人也甚是奇怪,忙上前揖礼。听那小胡人叽里咕噜的叫喊声。随同梁大人的胡商翻译似乎能明白些许。就走上前去,探看哪个重创未死的大胡子胡人。

    这个大胡子男人,金发高鼻眼窝深邃,与胡商翻译作了简短交流。胡商翻译勉强能听懂一点词汇,却也不能通其语句。胡商向导告诉哪位大胡子胡人,这些人是大明朝的官人,也不知那老胡人听不听得懂,只好用中原的“神”来称呼梁大人和李胤烈一行。大概“神”这种东西在当时更容易被人们普遍接受。大胡子胡人见到有“神”助,也顾不上是哪里的神了,临死之前将这小胡人托付给了「大剑神」李胤烈,就撒手人寰了。

    胡商无法准确翻译这大胡子男人的语言,这大胡子男人不像是西域各部的,更像是源自更远西方的遥远国度,他早年曾随父亲经商去过,故而对这种语言有一点点了解。这个孩子好像是一个王·储或者是王子,因为被认为是妖灵附体,所以遭到驱逐和追杀。多亏了忠心的侍从不忍这孩子被害,救下孩子一路奔逃。刺客沿途追杀至此,双方一场角斗同归于尽。希望大剑神李胤烈一行人,看在神的份上,能庇佑这个孩子。至于这个孩子的身世姓名等,大胡子男人讲的混乱含糊,他也没法准确翻译。

    「大剑神」李胤烈一生武痴不近女色并无子嗣,本就喜欢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给这孩子一把脉,更是惊觉这孩子绝非凡人,定是练武的奇才,怕是日后「剑圣」要着落在这个胡人小子身上也是未可知数。

    「大剑神」李胤烈与梁大人商议后决定,快速埋葬这些胡人尸体,收缴部分兵刃和器物,清扫痕迹。整顿队伍火速前往目的地,完成任务后再带着这个孩子返回中原。

    不过众人心中诧异的是,这些死去的胡人中,有几个死法甚是诡异。绝非普通兵器所致命,却又不知是被什么力量致死的。

    因为这孩子是胡人没有名姓,见他说话叽里咕噜的,梁大人就给他取了一个复姓独孤,又因为这孩子可能是胡人的王室子孙,又是受大胡子男人所托拜在「剑圣门」下,所以赐名酋拜,寓意胡酋参拜所托。这个孩子就是独孤酋拜,日后的一代「剑魔」,成就了中原武林的一段神话。

    一路上,梁大人教这孩子汉话和汉学,「大剑神」李胤烈亲自教这孩子武功,果然李胤烈判断的极为正确,小独孤酋拜绝顶聪明,汉话学的极快,习武上更是不像中原的孩子,不但体质出众,更是胆大勇于尝试。每学一招,他就能自创一式从不拘泥于所学招式的限制,进步神速。你教他轻功,他就能给你玩出个“跑酷”来,甚是聪明灵动。

    李胤烈陪梁大人在西域待了三年并不急着返回「剑圣门」,自是担心这个胡人孩子不会被「剑圣门」众人所接纳,二来也是为了保护梁大人的安全,让梁大人能教这孩子学会汉制。

    独孤酋拜九岁左右的时候,「大剑神」李胤烈把他带回了「剑圣门」面见掌门人,并坦言相告,认为这个孩子日后有做「剑圣」的可能。众人哗然,虽然也都见了这孩子的武道,验证了独孤酋拜的根骨定力,确实是远在众人之上,但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一个胡人「剑圣」的诞生。

    以「大剑神」刘承勋为代表的一部分门人极力反对,于是大家折中,日后观察再做定夺。当时的剑圣门掌门人病重,也无太大心力计较,就暂且搁置此事。

    独孤酋拜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学完了李胤烈等「剑神」的绝学,虽然内力不敌这些成年人,但是在众人的围攻之下已经可以全身而退了,众人皆惊叹不已。一时间剑圣门沸沸扬扬。

    那年中秋之夜,一个西域番僧带着两个徒弟前来剑圣门挑衅。他明知此时「剑圣门」没有「剑圣」,前一任掌门也刚刚过世不久。现任掌门人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却非嚷嚷着要与「剑圣门」掌门人决一雌雄。

    一场大战开始了,这番僧自称是元代「帝师」,一代高僧八思巴的徒孙,果然骁勇异常。打了「剑圣门」门人一个措手不及。这番僧甚是狡诈,明知「剑圣门」善于用剑,偏偏只以拳脚相加,「剑圣门」门人也不便于对个和尚动刀枪。叫这和尚钻了个空子,一路直冲「剑圣门」总坛。

    那一天独孤酋拜身体抱恙极为不适,躲在总坛怕见月亮。「剑圣门」掌门李茉仇和小师弟上官羽僮,是他最贴心的两个小伙伴正在安慰他。这番僧一路冲杀至此,欲挑衅掌门人,李胤烈以身护主,被暗算打至吐血。竟然一口鲜血喷了独孤酋拜的满脸。

    独孤酋拜见状狂怒,一股惊人的潜力爆发出来,变得如狼人鬼魅一般。只寥寥数招竟然把番僧,打的没了人形。独孤酋拜面目狰狞,犹如一头银狼,直吓得番僧的两个徒弟,连忙卷着番僧的尸体逃之夭夭,从此不敢再踏足中原,也不敢再提及师父惨死之事。

    剑圣门众人更是如同炸了锅,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剑神」李胤烈要再度推举独孤酋拜做「剑圣」。见众人不服,决议带独孤酋拜闯剑灵宫参悟「剑灵」,以此证明独孤酋拜就是「剑圣」的不二人选。众人拦他不住,只得默许。

    果然独孤酋拜不复李胤烈所望,居然真的能通「剑灵」,只是比较慢。其实独孤酋拜早已破解了「剑灵」,只是看不惯这些汉人一项对他存有芥蒂的油滑嘴脸,所以找了个由头,躲在剑灵宫里图个清净。故而要求给他三年的时间参悟一下。众人也无二话可说。

    自然他的小伙伴是常来看他的。面对掌门人李茉仇和小师弟上官羽僮,独孤酋拜这个大哥哥自然别有疼爱之情,平常很少有汉人的孩子愿意和他玩,只有这个小师弟性格乖张,偏爱结交不凡之人,破天下庸规俗矩之礼。掌门人李茉仇和小师弟上官羽虹青梅竹马,自然爱屋及乌,三人就成了剑圣门的一个小小帮派。独孤酋拜把自己悟道的剑灵功夫,倾囊相授都传给了小师弟上官羽僮。而掌门人李茉仇更是偷偷的把《北冥玄功》的心诀教给大家分享。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二十岁的独孤酋拜,已长成伟岸英俊的青年。李胤烈大喜过望,希望独孤酋拜能挑战「剑圣」的道镜,但是阻力重重。很多人不愿独孤酋拜做「剑圣」,一来,独孤酋拜是胡人,样貌甚怪;二来,当年发了失心病,如魔似鬼活撕了哪个西域番僧,做「剑圣」怕是不稳妥。三来,「大剑神」刘承勋的大弟子上官羽僮也已经是十八岁的英武少年,人品武艺俱佳才智卓绝,也是人中龙凤「剑圣」的不二人选。

    这样一来两方又争执不休,更是有人提出“武斗”的损招。最终两派决定折中,让上官羽僮也去参悟剑灵,那自然是一窥既透,不要说有独孤酋拜讲解在先,其实凭着上官羽虹的本事,自己也完全可以通剑灵的。两年后,上官羽僮有所大成。

    双方陷入僵局,这就不得不进行终极pk,就是研习《北冥玄功》,谁先通晓谁就是「剑圣」的人选。

    可是众人哪里知道,独孤酋拜和上官羽僮两个人早已然,被掌门人点化了《北冥玄功》的心诀,其实此时「剑圣门」已然有了两位「剑圣」了。

    但是论实力和入剑圣道境的先后应该是独孤酋拜更胜一筹,更何况独孤酋拜乃是一颗孤星,更符合做剑圣的要求。而上官羽虹和掌门人李茉仇师姐,情投意合乃是一对天做佳人。

    独孤酋拜自然是知晓,众人不希望他做「剑圣」,也深知掌门人李茉仇和师弟上官羽僮是情投意合的姐弟恋,若是两人相好,上官羽僮就得亲自破了「剑圣」终身不娶的规矩。为了权衡利害。独孤酋拜提出,只要众人愿意促成上官羽虹和掌门人李茉仇的因缘,他甘愿放弃「剑圣」之争,终身追随「剑圣」左右,匡扶「剑圣门」。

    众人又是一惊,历任「剑圣」未有成婚一说啊?一时间犹豫不决。独孤酋拜见众人猥琐不爽,居然当着众人的面,自废双手小指。以此明智不能再做「剑圣」。

    众人大惊,方觉自身的猥琐渺小有失公允。故而抛弃前嫌,推举独孤酋拜做「剑魔」,为众剑神之首。上官羽虹入剑灵宫闭关,参悟「剑灵」和《北冥玄功》八年,以期有所大成,免去儿女情长之时荒废修为。出关之日与「剑魂」李茉仇完婚。那时众人将正式推举上官羽僮为第七任「剑圣」。

    独孤酋拜知道,此时他若不离开「剑圣门」,上官羽僮必然无法静心修炼。要知他与掌门人李茉仇的关系甚是微妙。所以独孤酋拜,戴上用当年大胡子侍卫破损的银盔打造而成的面罩,遮掩了真面目。持着那柄玄铁重剑云游江湖。待到「剑圣」与「剑魂」的大婚之日定然返回庆贺。

    可他这一下山,江湖上就是一场血雨腥风。独孤酋拜当然知道,「剑圣」一出,江湖上众多闲人必然前来挑衅,他怎能容忍有人危及「剑圣门」的安全,更别说他的救命恩师李胤烈和挚交上官羽僮及红颜知己李茉仇。一路上「剑魔」横扫天下群雄,扬言“欲面剑圣,必先出魔”。过的了「剑魔」这一关方可挑战「剑圣」。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半年,被他自废的双手小指,居然奇迹般的复原了。在决斗中受到的其他伤害,也总是能很快复原。他深知自己绝非常人。

    那些江湖中的狂人,哪知道当年哪位番僧的下场。听说剑圣重出江湖,纷纷跃跃欲试。卯足了劲儿,要找独孤酋拜的晦气,以图能与「剑圣」当面切磋。这一来,一些心怀不善的恶徒,自然是难免殒命其中了。独孤酋拜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时间求一败而不可得。

    「剑圣」与「剑魂」大婚之日将近,独孤酋拜收到「剑圣门」的书信邀约。身在东海桃花岛做客的独孤酋拜却异常惆怅黯然销魂。沐浴在桃花雨中,独孤酋拜悟出一世苍凉,必将孤独终老,一时间看破世间种种羁绊,却将早年悟道的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自然道境推至极致,自创了《落英神剑掌》。并以此为礼物赠与「剑圣门」掌门人李茉仇。此后便游荡于江湖再无羁绊。

    又过二十年,江湖上又一场血雨腥风姗然而至。

    这一次却是因一个倭国浪人绯村剑心,挑战「剑圣」而起。当年绯村剑心本想挑战中原武林一路突进,虽然势如破竹,但是所闻皆是独孤酋拜的威名,于是下了战书要挑战,「剑圣」独孤酋拜,在他心里独孤酋拜就是「剑圣」,可是这战书一出,矛头却首先直指实为「剑圣」的上官羽僮。

    再说上官羽僮,做了「剑圣」之后,并不愿意以「剑圣」自居,他深知独孤酋拜才更应受此殊荣。所以一直以来都自命「剑仙」。这「剑仙」性格是有些乖张的,不然当年也不会偏偏好于独孤酋拜这样的奇人做朋友。其日后也是广交天下奇人,不拘一格。

    而「剑仙」所交的朋友中,偏有一位是,常以与「剑仙」称兄道弟而自居的大太监姚化淳,姚公公。此人当年领皇帝谕旨去武当山祭拜献礼,结识了「剑仙」。两人都很赏识对方的才学与能力,剑仙更是对小太监悲惨的身世所打动,不嫌弃他的身份愿与结交,以小兄弟之理相待。姚化淳当时还只是个小太监却也是绝顶的聪明,虽然人并不是十分的坏,但是在宫中生存,难免要站好队抱大腿。很快就晋升为副总管之一。在一次抄家行动中。居然得到失传已久的《易筋经》古本《罗摩筋经易注》。参悟不透,便拿来与「剑仙」欣赏解析。「剑仙」很快就参悟了其中奥妙。但是并不主张姚化淳习练,这个功法难与汉人的主流意识相合。但是姚化淳痴迷于此,剑仙也不便强求,更何况这太监修炼这等妖异的功夫,本也不为过。就给这位小兄弟作了个剑术陪练,帮他指正一些问题,突破瓶颈障碍。

    没有人是真心喜欢完全按照别人的意思办事的,更何况是汉人。这姚化淳当然也不会完全按照《易筋经》古本去习练,自然是要独创一门的。他选出其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剑仙」的更正。独创了《葵花宝典》一书,记录他的武学秘籍。「剑仙」上官羽僮敬告他这功夫确实是了得,只是过于妖孽。不可随意外传,免得日后为祸武林。姚化淳也心知此理,更是感念「剑仙」不弃,肯屈尊助自己创立武学。于是当着「剑仙」的面,在扉页题注:“欲见本宫,引刀自宫。”示意想要学这门功夫的人,你的先考虑考虑后果。其实即便不净身仍然可以习练。正所谓“若不自宫,仍可成功。”

    放下这《葵花宝典》暂且不说,单说这绯村剑心,一路打到「剑圣门」。自然要从「剑神」打起,方能挑战「剑仙」本尊。

    「剑仙」看在眼里,心知这绯村剑心绝非常人,论起剑术刀法,其实并不比诸位「剑神」高明多少,甚至还要落后其中几位。可是这蛮小子,力大无穷,仿佛使不完,更是身形灵活好似猿猴。若是只以拳脚相加,常常不避而是以身体生接了,却无大碍。故而与他斗剑,甚是吃力。自己还真有可能不是他的对手。

    前来助阵的少林方丈本善禅师,深知这绯村剑心的厉害。当日这混小子,只因少林戒律院首座大和尚,以玄铁重棍硬接他的宝刀,伤了他那家传宝刀的刀锋。就发起狠来,居然以诡异的手法,折了和尚的左臂,本善禅师心疼他的师弟是不行不行的。这回又见他力挫数位「大剑神」,心中甚是不爽。看来要找回颜面,看场热闹怕是也难。于是进言:“老衲看这厮不似常人,「剑仙」可知达摩禅师祖师一二否。”。上官羽僮心中一荡,已然明了。大和尚又道,“一苇渡江,岂是凡人可能为?想我达摩祖师,当年就是一位奇人。怕这蛮小子也是此类人,我今观你「剑圣」门下,具是人中龙凤,怕也奈何不得这等异能之人啊!”

    「剑仙」上官羽僮无可奈何,相视而笑。数百回合打下来,双方稍事休息。「剑仙」心中已然明了,若是再这样打下去,自己是会坚持不住,而先出破绽的。其实啊,绯村剑心每有破绽。这「剑仙」不愿以剑伤人,常常是转为拳掌相击,只想能擒下他就作罢了,可这小子蛮横无比,拳脚似乎伤不得他,这厮又异常的灵活极难擒拿。

    正没奈何之时,少林方丈,本善禅师长笑而出,“我观二位实力不俗,若这样打下去恐难分胜负,不如换个打法,可省去这不必要的漫长消耗。”

    「剑仙」上官羽僮与绯村剑心皆是一惊,不知这大和尚有什么良策,都肃立恭听。

    本善禅师道:“今番,本是比武不是角斗,故而不需以命相搏,只是分个高低上下。即是如此,我看不如以黑布遮目意念盲打,更能展示你二人的全面修为。二位觉得,可否!”

    绯村剑心很是自信:“我平日里与家奴练剑,常会以此法悟道剑术的意识流。只是不知剑仙是否也有这样的训练,否则会有失公允。”

    「剑仙」上官羽僮当然是深谙此法,只是不知这大和尚为何会出此一策,略加思索,只是微微点头。

    本善禅师可是乐开了花。“甚好甚好,既然二位都通晓此法,今天我等看客也正好领教一二啊!”

    其实这大和尚深知,平日里与「剑仙」修炼此法的,那是「大剑神」和中原各路的顶尖高手,更别说当年的「剑魔」独孤酋拜了。而那倭人手下家奴能有何等本领,在这方面肯定不会强于「剑仙」。最致命的是这绯村剑心嗜酒如命,一身的酒肉腥臊。而「剑仙」却是清净修真的高雅名仕。「剑仙」就真的是双目失明,也能准确应对这倭国蛮子的招式。不出意外,这一轮比试定会分出胜负。管教那倭国蛮子羞臊当场。

    果不其然,两人一交手,「剑仙」心中已然明了这大和尚的用意。而那绯村剑心也不是笨蛋,很快就明白自己在这方面的修为根本不是剑仙的对手。力战之下发起了蛮劲,殊死一搏。原本「剑仙」可以控制节奏,寻个破绽。双方找个台阶收场。不想又遇风云突变,一场暴雨突至,在无形之中竟帮绯村剑心掩盖了大部分气息。双方似乎由盲打变成了“瞎打”了,这样一来「剑仙」难免也乱了阵脚,力战之下不慎长剑击中绯村剑心的左臂,造成重创。

    胜负已分,绯村剑心甘拜下风。「剑仙」心中不忍,此番失手伤人,更是胜之不爽。决定留绯村剑心暂住,为其疗伤。

    绯村剑心被引荐,见到「剑魔」独孤酋拜,三人叙谈剑术武艺好不畅快。细聊之下竟得知,绯村剑心乃是大秦「狼刀尉」的后人,祖辈本是大秦治下关中地区,上郡人士,也就是今天的榆林一代。随徐福出海流落倭夷之地,却也是我华夏的血脉。

    绯村剑心决定东归,「剑仙」上官羽僮心觉不妙,他担心绯村剑心会被大太监姚化淳截杀,他是了解这个小兄弟姚化淳的脾气禀性的。更重要的绯村剑心也曾讲过,姚化淳曾数次差人阻拦他挑战「剑圣」,皆被他打发了。必然触怒大太监姚化淳。于是立刻差遣「剑神」段云空带亲笔书信前往驰援。「剑神」段云空虽败在绯村剑心手下,但是论起酒量两人确是旗鼓相当,数十日来和绯村剑心早已结为酒友,自然欣然前往。

    东海边,绯村剑心与一直等候在此的家将会合,太监姚化淳手下十三太保七人及五十余名锦衣卫精英也追杀至此。「剑神」段云空带书信赶到,十三太保不敢妄动暂做商议。

    绯村剑心知道情形不妙,他伤势未愈。手下家将不过十余人及仆人四名,人数上处于劣势,这些家将也未必是这些锦衣卫精英的对手。

    绯村剑心决定传授「剑神」段云空自创的《双手剑》绝技。希望他如有不测,「剑神」能将此技艺继续发展下去。

    黄昏时分,十三太保撕毁书信,决定不尊「剑圣」规劝,除掉绯村剑心。大战开始一番恶斗,两名太保和十余名锦衣卫精英倒毙。众人也纷纷挂彩。绯村剑心一众家将等,已经杀得死伤殆尽,只有等死的份。只有「剑神」段云空和绯村剑心尚能支撑。

    此时一股倭寇赶到,乃是「伊贺忍术流」的长女,少家主服部知火舞。服部知火舞是绯村剑心的铁杆粉丝和追求者,率领众家将来迎接绯村剑心东归。战场局势立刻逆转,二百余名忍者和浪人结成兵阵将十三太保一众人等困在其中。

    十三太保见有倭寇来犯,更是杀红了眼,誓言斩尽倭寇报效大明。锦衣卫们也是心知自己虽然名为飞鹰实乃走狗,今番能为国杀敌报效于阵前,正是当取丹心照汗青之时,锦衣卫精锐也尽皆血脉喷张,今日不图富贵前程,但求一世英名无愧当年雄心壮志。「剑神」段云空见倭寇当前,无奈只能退出战局。一场绞杀开始了。可这十三太保毕竟都是习练过《葵花宝典》中《辟邪剑法》和暗器功夫的,绝非等闲之辈。一场恶斗,鲜血染红沙滩。十三太保一行七人,五人殒命只有两名太保存活,却已是武功尽废,锦衣卫更是伤亡殆尽,个别未死之人也是垂危呻吟。

    倭人尚存百余众,虽然多也有伤残可是人多势众,依仗兵阵纯熟占得上风,正当倭寇欲最后一轮冲锋,赶尽杀绝之时。一声凄厉的雕鸣刺破长空,正是「大剑神」李胤烈的心爱之物白头雕。只见一骑白马翻过堤岸,疾驰近前。马上一人白袍银发,面戴银色狼盔。这白袍久经战阵,袖口已经撕裂成条状,漏出健硕的双臂,小臂和小腿用白色宽布条带捆扎成护具,胸前一个银色十字金属饰物嵌有狮头兽爪,不同于中原风格,与通常江湖豪客及忍者皮质护具、铁钉铆接大不相同。

    来者正是「剑魔」独孤酋拜,只见他轻身一纵,从马背上跃下。取下挂在马具上的一柄宽刃玄铁巨剑。单手抱在怀中,一手轻拍马头,那白马似乎明白了主人的用意,退避到远处静待而立。十几名不知好歹的忍者,因为前番已经占据上风,居然气势汹汹的的冲杀过来。「剑魔」独孤酋拜并不慌张,抖开玄铁重剑,使了一式剑圣门的基本功夫,「游龙战野,蛟龙锁江。」,巨剑力透千军,破开冲在前面的五名盾牌手,旋即反手斩杀了数名,突击于其后的镰刀手和倭刀剑客。众倭奴见这如同雕塑神像一般伟岸的骏马骑士,招式不但凌厉异常,更是势如雷霆实乃天神下凡,不由得皆是惊惧万分。百余众忍者浪人在一阵叽哩哇啦乱叫声中,激退数十步回归本阵。

    独孤酋拜见这倭夷浪人身形看上去好似侏儒犬伏盾行,实乃狼行狐步,是一种进退相合的暗杀技法自知不可轻敌。又见倭寇进退有度,已经结成兵阵据守,不仅对这些胆敢屡犯天朝东南沿海的匪类也是另眼相看。独孤酋拜一直辗转于中原与西域,故而极少涉足东南沿海至今从未与倭寇直面。时常听闻这些倭寇的恶行,今天既然撞见了,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想自己虽然并非汉人,然承蒙师父及汉人大儒教诲日深,终日浪迹江湖斗剑游侠,却未曾做过些许为国为民的大计。今天正是要好好教训这些倭寇一番,管教他们知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绯村剑心透过人群缝隙,见是独孤酋拜到来悲喜交加。“独孤……”两字一出,一时激动的昏厥过去。那「伊贺忍术流」的少家主服部知火舞,见爱人昏死过去,又见独孤酋拜身材伟岸,银发披肩、狼盔之下双目有蓝光浮动妖异凶悍,咄咄逼人而来。心中精惧,竟不顾一切的向所部忍者发起突击的命令。原来这些倭人是由「伊贺忍者」和倭寇浪人聚合而成的。那些倭寇浪人,见忍者不前自是不敢妄动。但是只要「伊贺忍者」发起冲锋,这些浪人就蜂拥而上,一向是专干这趁乱截杀的不齿勾当。

    可是这些人,哪里知道独孤酋拜的厉害。一众「剑神」联手围攻,都已不能望其项背,就是「剑仙」援手怕是也难轻取。这些「伊贺忍者」虽然平日训练有素又善于阵法,绞杀十三太保和锦衣卫精锐却已是损失过半,若不是人多势众,恐怕胜负还未可知。今番欲大战「剑魔」独孤酋拜,实乃是不作死不会死啊!不过小半截香头的时间,已是尸横遍野血透沙滩了。剩余不足三十余人,退到服部之火舞近前,勉强摆开残阵。再也不敢动弹分毫,不管服部知火舞如何命令。众忍者皆知冲上去是死,保不住服部之火舞回去的死法那可是比战死或切腹还要惨得多啊。今日虽败若能保全服部知火舞和绯村剑心,日后也许家主开恩还有网开一面的生机。

    绯村剑心终于醒转过来,与独孤酋拜言和。免去了一场杀戮。独孤酋拜与「剑神」段云空先后为为绯村剑心和两位太保稳定伤情。绯村剑心见只因自己一心争强好胜,竟然害了这许多无干之人性命,心中甚是悲凉,立誓此生绝不再踏足中原。

    最终独孤酋拜与「剑神」段云空调和残局,「剑神」段云空辞别绯村剑心,带着两位重伤的太保返回京城交与姚化淳救治。临别之时独孤酋拜,将玄铁重剑交与段云空,并告诉他此番进京必然遭遇凶险,如遇阻力可将此剑转交大太监姚化淳可保其性命无忧。果然姚化淳见玄铁重剑心知肚明,摄于「剑魔」独孤酋拜的威名和与「剑仙」的交情,虽然恼怒却也不敢为难「剑神」段云空,于是封赏其功,并让他把玄铁重剑带回了「剑圣门」。

    后来曾传闻,独孤酋拜与那只白头雕常在天山及西域一代行走。并与一白发女子交往甚密。那个女孩就是后世人称「白发魔女」的练霓裳。据说当年回部女英雄「飞红巾」哈玛雅,被红毛匪兵围困。一只白头巨雕,带着两位银发白袍的仙人,从天而降杀退了匪兵。后世惊为天人,传为「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岳卜崧坐不住了,打断了墨云婉儿的讲述,似乎充满疑问。

    “只是个传说。”墨云婉儿微笑着继续讲下去。

    我曾经去找过「飞红巾」的后人了解过情况,哪个「白发魔女」,实际上是独孤求败的弟子,八九岁的时候随父母经商,在天山一代被匪徒打劫杀散,父母双亡。她独自逃入山中,后为独孤酋拜所救,因感念其经历与己相似,就收做了徒弟,当时独孤酋拜应该已经是六十余岁了,又因为常年在西域行走,没有汉人认得他的模样,他就摘了面具,以真面目示人。那时他的模样应该还是二十余岁的样子,这个女徒弟他带了十二年,当时「飞红巾」一行见到他们师徒二人之时,哪个「白发魔女」应该已经也是个大姑娘了。两人都一副神仙气度,俊美异常,就难免会有神仙眷侣的传言了。不过后来独孤酋拜应该也是怕耽误了「白发魔女」的前程,便让「白发魔女」出师,自己独自西行了,据说是通过现在的土耳其前往了欧洲。至此音信全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