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整山河
字体: 16 + -

第18章 揭露

    “吴兵呀,按你的说法,这个崇祯皇帝继位马上就诛灭了祸国殃民的阉党并且起用的大明的贤臣的东林党人,大明的情况是应该越来越好了,那你能解释一下为何关外的建奴现在都把大明的京城附近变成了他们的游猎场,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有官兵敢和他们作战。”

    “而在国内呢?是流贼四起,农民是在官府的压迫和天灾的双重压力之下再也活不下去了,纷纷参加流贼,反正在他们看来怎么就是个死,参加流贼说不定还能活命。这就造成了官兵屡屡打败流贼,但却始终打压不下去。”

    “再说说你吧,你们家原来还过得去,应该说比大部分的农民生活条件要好一些,现在就连你们家都出来逃荒了,你想那些不如你们家的农民会怎么样呢?这一切你都想过没有?”李文起还是脸上挂着笑容看着吴兵问道。

    “都督,我……,我也想过,但是却想不明白为何会这样?”吴兵苦恼地抓了抓头发说道。

    “崇祯九年,按你说新皇登基九年了,而官府也在九年前改变了以往灾后免税,救灾的政策,反而不救灾而加税,这两个九年你难道就没想过有什么联系吗?”李文起继续诱导地问道。

    “什么联系?都督,您是说这个政策其实就是新皇登基后改变的,也就是说是新皇的政策?”吴兵忽然想到了什么,吃惊地张大了嘴,眼睛瞪得溜圆的看着李文起问道。

    “难道不是吗?崇祯皇帝是在九年前登基的,你所敬重的东林大儒们也是在九年前开始辅佐崇祯皇帝的。而九年前官府开始改变了救灾免税的政策,如果不是新皇和东林大儒的政策,为何从前你嘴里所说的怠政的万历皇帝和昏庸无道的天启皇帝及其你所说的祸国殃民的阉党执政的时候一直都在进行着救灾免税的政策,而到了新皇登基,东林大儒执政时就变了呢?”李文起进一步逼问道。

    他知道现在的吴兵肯定是思想受了了严重的冲击,可以说他从小到大的价值观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毕竟在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东林党大儒都是好人,是正人君子。而以魏公公为首的阉党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是个十足的坏人。

    但现在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实却是他一直认为的坏人做着好事,而他一直认为的好人做的却是把他们一家给逼上绝路和坏事。而且这个坏事不仅仅把他们一家给逼到了绝路上,而是把大明的农民都给逼到了绝路上,这才造成官逼民反,大明朝也摇摇欲坠。

    看着吴兵那痛苦的表情,李文起知道现在的吴兵需要自己静一静,毕竟一个人的思想突然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一般的人是很难在很短的时间走出来的。于是他说道:“好了,吴兵,你现在你回去休息一下,好好的想一想都督说的话。”

    没想到吴兵听后,一下子站了起来,抬起了头,圆睁着布满血丝和眼睛看着李文起说道:“都督,您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李文起愣了一下,然后轻轻地拍了拍吴兵的肩膀说道:“你比都督想象的坚强,坐下吧,咱们慢慢地说。”

    说完李文起给吴兵倒了杯水,放到吴兵的面前,然后慢慢地说道:“吴兵呀,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小时候那些读书人给你传输的观念就是错误的。”

    “万历皇帝虽然怠政,但总体来说他还能掌握朝政,并且他对大明的情况基本上也是了解的。他之所以怠政其实也是在你眼中的那些正人君子们给逼的。你想呀!这些正人君子每天什么事都不做,整天就为了扬自己的名而给皇帝找茬,而大明文人的风气就是敢与皇帝对抗的人那都是铮臣。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皇帝愿意上朝,因为每天上朝就是被那些所谓的铮臣给骂,什么正事都干不成。还不如不上朝,反而可以在后宫中处理正事。”

    “再说厂卫吧!厂卫其实并不如你原来想的那样是坏人,他们只是皇帝的亲军,负责把大明各地发生的事情报告给皇帝,这样皇帝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之所以厂卫的名声那么坏,也是因为厂卫触犯到了文官的利益。这些文官表面上文质彬彬,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其实他们很明白当官的目的是为什么?那就是为了捞钱呀!不但自己捞,还要给家人创造机会捞。实在不行,就大家一起合伙捞。”

    “我说这些可能你很不愿意听,你可能会说文官贪官是有,但大部分是好的。都督在这告诉你,这句话其实应该反过来说,清官是有的,但大部分都是贪官,特别是在大明。毕竟就大明朝给官员的俸禄,那些官员可能连家眷都养不起,怎么能过得如些的惬意呢?”

    “这种事文官肯定不想让皇帝知道,但厂卫的存在使这种事很容易的就能传到皇帝的耳朵里。所以文官恨厂卫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文官就是再恨厂卫也没有办法把厂卫给废除了,因为厂卫这是朝廷从太祖和成祖那时就形成的正式的机构。”

    “既然没有办法把它的废除,文官们就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发动天下的读书人把厂卫的名声给搞坏,毕竟一个名声很坏的人说的话大家很难会相信。就这样厂卫的名声就坏了,而文官的目的也达到了,因为皇帝也因为厂卫的坏名声对报上来的消息会有所怀疑,这样的话,当一个消息对文官不利时,文官就可以说是厂卫诬蔑他们的,而皇帝不了解情况,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说了瞎话,很多事情只能不了了之。”

    “再加上万历皇帝时,万历皇帝很清楚文官一旦抱团,那皇帝基本上就没有一点办法,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权力了。于是这位在后宫做事的皇帝最爱做的事就是搞平衡,各地的官员之间搞平衡,各派的官员之间也搞平衡。这样的话,皇帝才能得到最大的权力,做什么事总会有一派官员支持他的。”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