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整山河
字体: 16 + -

第5章 自给自足

    “唉!”唐县令听了这话,首先叹了口气,心说都不容易呀!荥阳和叶县一样都被流贼攻破过,这一点唐县令也是知道的。

    “这两年荥阳不是没经过流贼吗?”唐县令问道。

    “唐大人,这两年荥阳是没经过流贼,不过经过两年前那次流贼的洗劫,学生家中已经没有了余粮。而这两年天气又旱得厉害,前年学生家还能东挪西凑的好不容易的给过去了,没想到去年天气还是那样的旱。学生家里就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就随着大伙一起出来逃荒。”钱秀才有点哽咽的说着。

    “本来大伙想一起去开封,想着毕竟是省城,官府怎么也不会不管。但走到半路就没吃的了,还好遇到了学生现在的主人招募灾民来这里开荒,于是学生一家就来到了贵县。”

    “哦,你说在城外开荒的就是你们?”唐县令有点惊奇的问。毕竟李文起在叶县城外开了近五十万亩的荒地,那阵势叶县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而唐正才作为县令肯定也有人向他报告过此事。

    不过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不一样吧了。作为穷人都是想看看官府如何处理此事,是还和原来一样和士绅合伙把开荒的人给逼死,把人家开出来的荒地给占了。不过这一次开荒的人看起来相当的有势力,叶县那些士绅还能啃得动吗?

    而作为叶县的士绅开始想的还是如平常一样和县令合伙把开荒的人吃掉,不过当听到那些开荒的人还组织的有军队,而且开的荒是越来越大了,就知道这个开荒的人是相当的有势力,不好惹,于是就有点犹豫。况且现在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因此就先这样看着。

    而作为县令的唐正才当他听说有人在县城外开荒时,当时他就认为这人有的傻了。毕竟这些年开荒人的经历他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还开荒,他只能说要么这人是傻子,要么就是实在没办法过了。想到这里他当时就想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帮这些开荒的保住他们开的这片土地。

    不过当他听说这开荒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开荒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时他就进一步坚定了要帮这些人守住这些地的决心。毕竟他也知道如果一直没人开荒的话,那只能把这些农民给逼到流贼那边去的。

    最后当他听说这帮开荒的人组织起军队的时候,他是相当的生气。毕竟你连我这个县令面都没见,你就准备着一旦有人去夺你的地时要反抗了。而且大明朝有规定没有官府的批准,私人是不能组织军队的,那相当于谋反。于是他就想让人去和那些开荒的人见个面,说明私人是不能有军队的。

    直到现在他也没认为那些开荒的人是要造反的,因为他家也不是太富裕,所以他也明白那些穷人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再加上士绅的贪婪,人家组织军队反抗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要是崇祯皇帝知道他这个想法的话,不把他皮给扒了才怪。

    因此当听到钱秀才就是城外开荒的一员时就相当的惊奇。当时就有一肚子的话想要问钱秀才。

    于是在两人的一问一答中,钱秀才就把城外以及李文起的情况作了介绍,当然不会说李文起成立了军事、民事等几个部门的话,那样的话任谁都会怀疑的,毕竟这一套部门下来就是一个政府了。钱秀才只是告诉唐县令他们在李文起的带领下开垦了五十万亩的土地,希望唐县令能按照大明的开荒令给他们办地契。

    另外,由于河南不太平,所以他们成立了民团,也希望唐县令能帮忙把民团的手续给办下来。对此唐县令表示他会按照大明的开荒令给李文起办地契,对于民团方面在他的职权范围内,最多只能给五百人的名额。当然具体情况他也会向上官反映的。毕竟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民团的话,没有人敢在城外开荒种地。希望上官给有所通融。

    钱秀才对此表示感谢,并留下五百两银子,说是供唐县令活动时用。于是就铁告辞回来了。

    对于此事,李文起十分的高兴,看来大明也不是没有能办事的正直的官。接下来开荒的事就由赵明负责,李文起则利用新来灾民中的工匠把工坊给开起来。

    就这样到六月底土豆开始收获时,李文起的工坊也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主要利用后世舞钢的铁,平顶山的煤,建立起了从炼钢到兵器制作的一系列的工坊。并建起了一个制作玻璃的工坊和一个纺织工坊。这样即使他不能在现代和明末之间来回穿越,也能够自给自足了。

    由于土豆的产量在大明人看来非常惊人,所以粮食光这五十万亩土豆收获就够现在他手下农民两年吃的了。在土豆收获后,李文起又在现代弄来了花生,大豆,玉米,红薯、棉花的种子给分别种下去了。不过这一次他所种的土地就已经达到了八十万亩,而人口也已经达到了十万人。

    这样李文起在大明的势力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不过由于崇祯九年河南的天气还是干旱得厉害,在没有水利设施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绝收,于是河南的又一次流民潮开始了。

    在听到曹子寒这方面的报告后,李文起指示他与吴兵加大对灾民的招收程度,毕竟他现在的粮食可以说是远远的吃不完,怎么能让这么多人饿死呢?

    于是到崇祯九年的秋天秋收时,他手下的农民数量已经如滚雪球一样达到了二百万人,开垦了几乎汝州府所有的荒地。于是一个超级大地主形成了。基本上大明官府的势力就被限制在县城附近,远一点就是李文起的土地。

    可以说也就是崇祯这个皇帝在文官的忽悠下把厂卫给解散了,要不然就李文起这样的早就报到他面前了。

    至于说汝州府当地的官员原来基本上都和叶县的那位唐县令着差不多,都是没什么势力的人才被扔到了这个火坑里,所以他们也都和唐县令一样和李文起是相当的配合。毕竟开荒在大明本来就是朝廷鼓励的,至于说所有的土地都在李文起名下,这也没什么,江南东林的一些官员士绅比李文起的土地也不少多少。

    再说李文起养的军队,他们也表示理解,毕竟在这个混乱的地方想要安稳的在城外种地,没有军队的保护那等于是送死。再说李文起也和他们说过,一旦流贼来了他会和各位父母官一起防守的。毕竟他的地都是在城外,更容易被流贼攻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