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整山河
字体: 16 + -

第2章 根据地的建设

    李文起听到这里,暗暗的叹了口气,明朝的老百姓实在是太老实了。别说这些人到不了开封,就是到了开封官府也不会管的。据李文起了解的历史,大明自崇祯皇帝打倒阉党,实现东林的众正盈朝后,就再也没有救过灾,也很少有士绅去施粥。

    想到这里,再看看众人的情形,来自后世的他实在不能忍心看着众人走向死亡。况且也不过是自己再穿越回去,花点自己的钱买点粮食而已。不过他刚出来打工没多长时间,到现在才攒了一万多块。就是全部用来买粮也买不了多少。三十多人可能吃不了多长时间就没有了。况且象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看来得想个办法才行,有什么办法呢?李文起想。

    唉,有了,明朝的很多东西拿到后世都是古物,那可是相当的值钱。就这么办。

    不过看看众人的样子,也没什么能拿掉后世当古物的。不过这条是开封通往洛阳的官道,现在的天下不太平,就是官道说不定也会有打劫的,就河南现在的情形来看,可能粮食和金银有人要,其他的东西说不定就会丢掉。让众人留意一下也许就会有收获。

    想到这里,李文起对众人说,就你们这种情形是到不了开封的。这句话众人也信,毕竟现在离开封还远,而众人已经没有粮食了。怎么能到开封呢?要不是现在遇到了大师,吃了一点东西,说不定今晚有人就会死去。

    李文起说,现在天已经快要黑了,大家先找个地方住下来,让他来想办法。毕竟没吃的,再走消耗的话,人会很快就不行了。如果休息的话,能坚持的时间长一点。众人商量了一下也就同意了李文起的话。

    这时,有人想起他们刚刚经过一个废弃的村庄,于是李文起就提议众人先去那个村子住下,然后等他的消息。把众人安排好后,拿着有人在路边拾到的几个瓷碗和盘,李文起离开村子启动圆盘回到了现在的社会。

    回到现在的李文起先洗了个澡,刚想休息一下,不过一想到那些人还没吃的,于是赶紧去买粮食。然后让人把这些粮食给送到了他穿越回来的那个地方后,在晚上他穿越回到了明末。

    看了看天已经快亮了,李文起赶紧回到村上,喊醒众人,让众人一起把他买的粮给运到村里。由于一万元也买不了多少粮食,众人省着点吃也就够一个多月。李文起让众人先安顿下来,然后他再来想办法。

    大家是对这么大师是千恩万谢,由于知道这位大师喜欢瓷器,于是有人把昨晚把在村子里找到的一些瓷器交给了李文起。然后李文起就再次回到了现在。

    这次回来就不象上次那样紧张了,李文起首先把瓷器给卖了,由于都不是官窑,所以十几件瓷器一共卖了二百万。卖完之后,李文起就开始想以后自己的路了。是继续在厂里打工?不行,明末死了那么多的人,而且把中国给耽误了。既然自己有了这么一个多的途径,可以在现在和明末之间互相穿越,那就不能浪费。

    想了想后,李文起最后还是决定把厂子里的工作给辞了。毕竟自己以后没时间在去上班了。

    不过如果到明末自己怎么办呢?去投靠崇祯皇帝,想了想,还是不要了。按照李文起的了解,这位崇祯皇帝杀起自己人来那是相当的下得去手,相反你要是不那么听他的话,反而会活得比较好。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官中有一心为他办事的如杨鹤父子,着急勤王的山西巡抚耿如杞,愚忠的卢象升等。武官中有受伤还要上战场的满桂、着急勤王的山西总兵张鸿功,等等。而象范永斗这样通敌的晋商如果你要对付的话,崇祯皇帝很可能会保范永斗而杀你。所以还是离他远点的好。

    而李自成也不是能成事的人。想来想去,还是自立的好。先拉起自己的势力,然后象左良玉一样对我好的,我就听,对我不好的我不听。到清兵入关后再一举灭掉清军,对就这么办。

    然后就是在什么地方搞根据地了。当然南方是最好的,而山东则次之。不过从救人的角度来看,还是再河南的好。毕竟自己也是河南人。再说现在河南已经被李自成他们扫过了一遍,士绅的力量比较弱,有利于自己控制。不过最早的根据地还是有能选在郑州在一带,毕竟这个地方离开封和洛阳太近了。

    那就选在许昌一带好了。那个地方离开封和洛阳这两个大明官府在河南的重地比较远,而且士绅也被李自成他们给扫过了一遍,相对来说官府的力量比较薄弱。

    想好了这个问题,李文起买了两个电子追踪器,然后回到了明末,告诉众人,他准备在汝州府带开荒,如果大家想扶持的话,现在就可以出发。他将在汝州府的叶县等着大家。如果大家想去的话,就把这两个东西带在身上,他会在一个月后在叶县县城东门外找大家的。

    至于粮食,那些粮食已经够大家在路上吃的了,再说做为灾民,如果带的粮食过多的话也不安全。到地方后,他会另外给大家粮食的。

    于是大家开始起身赶往叶县,而李文起则回到现代,采购了一些镜子来到了洛阳,毕竟二百多万对于建立一个势力来说不是太少了。而明末的玻璃镜子比较值钱。但这东西在现代便宜的很。

    就这样,李东升分别在洛阳和开封找到了一个销售镜子的合作商人,然后把货批发给他们,并委托他们收购一些官窑的瓷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李文起的账户已经达到了一点二个亿。

    一个月很快就到了,这天李文起从现代的叶县县城穿越到了明末的叶县,一到明末,电子追踪器的信号就显示县城东门外有信号。由于李文器穿越的地方也是在现代叶县的东郊,所以他穿越过来的地方离东门还有段距离。

    当他走到东门外找到众人时,发现原来的三十多人已经变成了一千多人。毕竟在现在的河南找到一个活路并不容易,所以听到这三十多人的经历后,这些人也纷纷跟了过来。而这一千多灾民也让叶县官府是大为紧张。毕竟现在的叶县官府无力救济灾民,在大明各地都闹成这样的情况下,有灾民也就意味着有危险。

    李文起也没有想过现在就和官府打交道。因此和众人汇合后,就带着众人向着沙河边走去。毕竟大明现在的气候是相当干旱,离河近也就意味着有水可以灌溉。

    而现在的汝州府整个的情形就是在上次流贼过后,已经没人敢去离县城远的地方种地,所以沙河边有大量的土地荒芜着。李文起的打算就是开垦这些土地。

    至于说那些灾民所担心的种过之后,庄稼会被这些荒芜土地原来的主人给夺去,李文起则并不担心。反正他也没打算保大明,所以要是没人找事,那他也不找事,要是有人感觉他好欺负,那他也不会让那些人好过。

    由于现在已经是崇祯八年的十月了,小麦的播种季节已经过了。所以大家来之后,主要的工作就是先修建自己的住房。毕竟在当时冬天是相当的冷的。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一直到明年秋收,这近一年的时间就靠李文起养着大家了。不过这对于李文起现在的身价来说也不算什么。

    到了十一月,大家的房子已经都盖好了。李文起就把大家给聚集起来,开始对大家进行军训。

    当然军训的内容就是李文起参照现代军人的站军姿,跑步,列队,以及找的戚家军的练兵方法。至于兵器则是李文起在现代订购的。至于军官则由在训练中表现突出的人担任,编制也采用大明军队的编制。并规定所有士卒的饷银为每月二两。

    到二月份,所有的军训内容已经训练完毕,并且由于一些人因为训练出众而被确定为军官。最终这支军队确定由李文起亲任千户,而王烈任副千户,同时识字的周起为总训导官。

    而民事方面有近四十岁的老秀才赵明担任,规定所开垦的土地都归李文起所有,并租给各户耕种,各户按三成交租。并规定所收的粮食不得卖给外人,统一由李文起组织的粮商收购,已确保粮食不外流。

    当然在训练期间也不是所有人都要训练,毕竟这么大的动静还要提防官府和士绅的动作。于是李文起组建了以曹子寒为首的情报队伍。

    而粮商的负责人吴兵现在则负责去外地采购耕牛。并负责招募其他的难民来到这里。由于河南的灾情是相当的重,而官府又不赈灾,因此大量的难民被吴兵给招到了李文起的根据地。

    而随着人员的不断增多,其中的工匠也来的多起来了。于是李文起又开始组建起了兵器作坊,因为虽然他有现代这个后台,但这个圆盘如果什么时候不能用了,那他可就完了。所以能尽快的实现自给自足也是他的目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