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历
字体: 16 + -

第18章 现在卷 汉魂

    第十六章汉魂

    《易经》

    众经之首,大道之源

    华夏儿女数千年尊为众经之首!

    ****时期汉族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为共同族体——当然那时候还没有‘汉’的称呼当时就叫华夏。

    汉之由来

    秦灭六国:齐、楚、燕、韩、赵、魏后一统中国

    因****于天下仅存十五年,而后有汉

    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

    强盛的汉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惨烈的战争,强悍的汉军铁骑大规模追击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数千里,甚至翻越了葱岭,使当时非

    常强大的匈奴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最后灰飞烟灭,极少数残余远遁欧洲,致使“漠南无王廷”当时各国震动,谈汉色变。

    空前强大的汉军在西域,中亚各地演绎了一百多年不败的神话,使汉军,汉人威名远播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大的汉帝国用铁和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

    使其子民在异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是汉人!!!”。

    汉族曾融入过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孙、羌等少数民族

    而汉族最有标志性的文化是——《易》

    上世纪末不少远洋到他国发展的汉人都会带上一样东西——八卦镜

    他们认为八卦镜最能体现他们华人的身份

    《易经》作为众经之首无所不包,但最流传最广泛的是——占卜

    古往今来在占卜上面的例子太多,在这里就举一个。

    刘基,字伯温

    帮朱元璋灭群雄的重要人物

    生前写下了一副碑文埋于金陵塔内故叫做《金陵碑文》

    ******拆金陵塔时发现此碑:

    金陵塔,金陵塔

    刘基建,介石拆

    拆了金陵塔,军民自己杀。

    ……

    碑文预言的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中国的事。前半部分主要讲国共内战、日本侵华和****的统治;而后半部分至今还没有完整的解释。

    凡事已发生的事情都已经预言准确了

    还没有发生的都在碑文上只看后事发展

    《易经》五千年前便已流传在华夏这片土地上

    说它为汉文化之魂不为过

    它有没有被篡改过不可得知

    《易》有‘三易’

    其一:《连山易》

    其二:《归藏易》

    其三:《周易》

    如果《连山易》与《归藏易》还在的话那肯定是没有被改动过的……

    《易经》太深奥虽然是标志性文化与普通人影响不大

    汉族影响最大的三种思想体系儒、释、道!

    商、周时期的三个教派道教、截教与阐教

    三个教派的创始人共承一师——鸿钧

    所以教派内容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收徒与行事两方面

    道教收徒:讲天缘、讲资质行事:管天下事

    截教收徒:不讲缘份、不讲资质行事:管天下事

    阐教收徒:只要信我!不讲资质与缘份行事:不管天下事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道教与截教两派管事的发生了政治分歧

    道教意见:推翻重建

    截教意见:教育改正

    两派意见不合进入了全面开战后世便有了《封神演义》

    结果没资质没天缘的截教输给了讲资质讲天缘的道教(ps:道教到今天还是这样子,不信可以买本《黄庭经》看看乱传道法是啥后果)

    当道教和截教两派系火拼之时,阐教却是正好发展并且在后来吸收了截教的残余

    截教弟子大都是些没有修行天份的人道派是不会收留他们

    他们也只能投靠给同样不讲天缘不讲资质的阐教

    道派拥立周朝后自然就是国教了,那阐教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阐教的弟子更不用说全是些没有资质天份的正面也打不过道教那只能工于心计

    三十六计走为上!

    阐教就这么的跑到了印度那边,现在的尼泊尔一带

    通过招收泥泊尔太子入教修行得到了国王的支持由此正式开创了——佛教

    佛教就是这么来地!

    参禅、坐禅和尚必修课——想想禅阐两字!

    佛教在印度与西藏地区发展的还不错就想把手伸到东土去……

    但是还不能明着去传那是和道教开战!!!

    只能让东土人自己来取说明我的佛法比较好人是自愿的才行!

    于是有了《西游记》

    西游记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东土这边还没有一点佛教的影子,吴承恩是把很长时间的事写成了一个年代里的故事

    写成了很多次的磨难,传经最后是在汉朝汉明帝差人用白马驮回的经书

    从佛家开始挑战道派成功用时差不多五百年

    而这期间道教被儒教取代后把道派势力排除政权范围之后发生的

    可惜佛教没想到的是儒教诞生

    儒教是不会让真经在东土广为流传的,于是乎来一本改一本主动帮忙胡乱翻译,再添加编造些神话故事

    以至于东土的佛经没有一本是真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西游记》里的一段话

    孙悟空走的时候菩堤祖师说:“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这个‘你此去定生不良’有两层意思,一是你走了后必然会闯祸,二是你去了后必须给我闯祸,这是吴承恩的高明之处

    (ps: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材料是丘处机给吴承恩的!还有一本《煮酒论西游》写的很不错可以看看这里西游记不再多说了)

    以上便是道家与佛家文化由来

    下面我们看看最后一个儒家!

    谈儒家必说孔子,而孔子样貌与出身第一章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讲

    在这说个题外话我第一次注意到孔子的原因是什么?

    百家讲坛上一位教授讲到东西时说到了对孔子的评价:”借用某某教授一句话,孔子就是一条丧家老狗!“

    那句话让引起我对孔子的好奇

    从孔子做的或儒家引发的事情上我打上了无数问号与惊叹号……

    孔子!

    说孔子前我们先注解一下‘华夏‘两字

    华夏现译:“衣冠之美,故称华,礼仪之大,故称夏”

    是这样吗?

    读下《道德经》怎么讲’礼‘字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失道后,德离道最近,自不待言。仁、义,虽然非无为之德,但其出自本心,助人爱人所以,老子对仁义没有抨击之词。而礼,乃出于强制,非出本心。世间众生皆违心而行,积累压抑到一定程度,相违必然相斗,最终理所当然会导致祸乱产生,因此,老子称其为祸乱之首

    华夏的“夏”是玄关之意,万物通融,自由,通畅。

    清华大学在上海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考题之一: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帮谁?

    开动脑筋大家都想想……

    夏、商、周到了现在为什么会出断代呢?

    因为孔子!

    七纬卷第九尚书纬之一:

    “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

    西汉官方《纬书》记载:孔子将周朝《尚书》3240篇烧毁2689篇留120篇古籍

    (ps:从知乎上转一篇孔子烧书过程,这本书是免费章节不用花钱放心看,更重要的是写的不错

    《韩非子·说疑》:“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者,臣之弑其君者也。”

    韩非子明确指出:“单氏取周”是“臣之弑其君者也”!

    事情是这样的,周景王立王子朝为太子后,孔子所属集团单旗发动政变,杀死了周景王,周景王的六个儿子被杀,嫡次子王子丐被这个集团立为傀儡周敬王,王子朝起兵反抗失败,逃往楚国,“奉典籍以奔楚”。老子当时是周朝司空,征藏吏,国家藏书就是由老子管的,与王子朝一起逃往楚国,有许多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同行。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入楚刺杀了王子朝,儒教《左传》在记录此事时没有再提及周室典籍;因为这会暴露孔子当年的罪行。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单氏取周”政变,老子西出函关远涉流沙必然是因此事。

    《春秋左氏传》中孔子亲自用“春秋笔法”篡改历史,把王子朝说成是叛贼,粉饰政变。孔子亲自制造华夏历史第一大冤案!

    孔子在“单氏取周”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提出鲁《十二经》取代老子理论,

    2.用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取代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政变制造了理论根据。

    3、领弟子围攻老子,策反“规”降老子。

    4、参与到楚国暗杀王子朝,《左传·定公五年》:“王人杀王子朝于楚。”周敬王与楚没有战事,所以是暗杀。谁杀的?唯有《庄子》文记有孔子适楚,在楚国能接近王子朝并杀害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孔子的门徒们却独有其衷。

    孔子毁灭了周朝国家图书馆几乎所有藏书

    “单氏取周”之后,孔子得势,孔子在单氏取周以后是“侥幸封侯富贵者也”(《庄子》),担任了周朝的教育部长“孺子王大夫”,这之前,周朝原来的孺子王大夫是宾起,为保护周天子,在“单氏取周”政变中第一个被杀。

    周朝傀儡皇室将周室典籍交给孔子处理,于是“约史纪而修春秋,赞易道而黜八索”,“删书赞易”、新成《左传》《国语》等。孔子的后代汉孔安国,从“孔壁”中发现了古书也可证明此为史实。据汉《纬书》说孔子将3240部古籍“约”掉了3120部,仅剩120部!使后人对前史望尘莫及,因此成了断代史。250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成了断代史。图书几乎全被烧掉了!!!”

    大家都知道孔子“删诗书”,原来的一万多篇诗,被删成仅存300多篇。《郑板桥家书》说“秦始皇烧书,孔子亦烧书。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矣。《诗》三千篇,存三百十一篇,则二千六百八十九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孔子烧其可烧,故灰灭无所复存。”根据其他史料考证,那时中国何止3000篇诗,10000篇都打不住,被删成只有300多篇了。孔子这个天字第一号的恶魔败类!

    当年孔子这个恶魔掌握了周朝皇家藏书时,它会仅仅删诗吗?不是,整个的华夏上古历史,上古无数珍贵书籍,都被孔子付之一炬。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上古时期的史书和科技书都没有了。孔子把这些书全烧了,他整理的《尚书》,则把上古历史篡改的面目全非。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都被篡改了。

    孔子的后代西汉孔安国钦命修《尚书·序》,说孔子这种行为是“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而黜八索”,

    呵呵,烧书就叫做“约史记”,“黜八索”,篡改历史就叫“修春秋”,“赞易道”?莫非《周易》是孔子完全篡改的?非原来的周易了?是的。

    周朝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被烧毁,它们记载的中国古代历史文明与文化信息也随之而去。现存的史书都是儒教编造的,两千年多来,孔丘篡改的《尚书》,《春秋》竟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史书。之前的所有史书都没有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孔丘烧书之事实!

    要想判断是谁杀害了华夏上古文明,只需要问华夏上古文明被谁取代就可以了,恰恰是儒教《尚书》,《春秋》之类的“史书”取代了上古信史,那么凶手是谁,不言而喻!就是这一波儒教文化的起点:孔丘,当然之后还要有秦始皇和汉朝几百年国家政权****机器的辅助,烧光民间书,完成对文明的全面征服。ps转载结束)

    讲道理用什么政策治理国家与我们老百姓好像没啥关系?————好像!!!

    真没关系?!!!

    那我们再读读历史……

    孔子的封号有多少,都是谁封的有人知道吗?

    我们来看看!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封号,“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孔子的后裔因此也被封为“褒成侯”。

    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褒成侯”。“褒成”是国名,“侯”是爵位。当时,“褒成侯”的“待遇”是赐食邑八百户。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孔子字仲尼,故称。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先师尼父”“宣尼”。这里的“宣”为谥号。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太师”。“太师”为官位,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元):“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此“王”并非后世的王侯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至圣文宣师”。“至圣”古代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后专指孔子。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文宣帝”。据《宋史?夏国传》和《西夏书事》记载: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

    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西夏王国给予孔子以皇帝的名分,与西夏皇帝相同规格的庙、殿、庭院。这一封号是孔子历朝封号中,级别最高的。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玄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以此称孔子。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至圣文宣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首先以“至圣”尊称孔子。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

    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封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孟子?万章下》中载文:“玄圣”、“至圣”、“大成”均是对孔子的赞辞。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封号:“大成至圣先师”。

    看到没历朝历代基本上只要是新朝必加封于孔子!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儒家的奴才文化好用啊!!!

    历史上儒家出过什么对国家对民族有杰出贡献的人?——没有

    宋朝及其以前尽是华夏之民为帝尊其孔子也就罢了

    元朝:忽必烈屠杀了中国人1800万人,中国北方90%汉族平民惨遭种族灭绝。四川在蒙古帝国屠杀前,估计有1300-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

    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杀蒙古人偿命,杀回回罚银八十两,杀汉人罚交一头毛驴价钱。汉人村里新媳妇的头一夜一定要给蒙古保长,中国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

    清朝:崇祯年间,中国的人口是6000万,到了清朝初年只剩1000万。姑且不论战争时期的人口减员,直接死于满清刀下的汉人恐怕就得占了很大一部分。

    辽东大屠杀,满清入关前为巩固势力残杀辽东汉人,死者100余万。

    济南大屠杀,崇祯年间后金入寇,屠济南,尸积十三余万。

    扬州十日,僧人敛尸八十余万。

    嘉定三屠,五万余人,自城至郊数里无人,遂插旗城上,曰:“削发令已行”。

    江阴之屠,死者17万两千人,幸存53人。江阴这小小的城池,抵抗清兵达80多天之久,打败了清军二三十万的大军,杀死了七万五千多清兵,使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昆山之屠,“破城当天死者四万”。

    同安之屠,死亡五万余人,梵天寺僧葬之。

    大同之屠,仅存重案犯五人,满清的知府上书说,既无苦主,可赦之矣。

    广州之屠,死亡六十余万,存者七人——据黄佛颐《广州城坊志》。

    四川之屠,满清御用文人写的《蜀碧》诳称张献忠屠蜀俩千万人,据近代学者考证,死于满清之手者300万-400万,死于饥谨者约四十万,张献忠只是消灭了四万地方团练。

    潮州之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僧人焚而葬之。

    南雄之屠,两万余人。

    泾县之屠,死者约五万。

    舟山之屠,第一次屠杀万余人,第二次屠杀死者皆投之海,数目无法统计,腥臭数百里。

    苏州之屠,苏州投降得早,仅屠半城,约十余万人。

    嘉兴之屠,死者约十余万人。

    金华之屠,五万余人。

    赣州之屠,约四十万。

    南昌之屠,四十余万。

    湘潭之屠,五万余人,幸存者百余人。

    沅江之屠,十余万人。

    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皆屠尽,计四十余万————但这远远不是全部!

    汉族,看到这里能不能体会到一种痛,叫隔着屏幕都痛

    这些人也都加封孔子!!!

    为啥,好用学会儒学好当奴才!!!

    看看现在拍的电视局清朝个个都是好皇帝……

    ……(写不下去了,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不加封孔子呢?

    嘘,小声点……你这是在作死!!

    《毛主席与毛新远通知谈批孔》见《******文选》26卷301页

    ******:“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时,再把孔子的思想拿来给与老百姓的思想时,就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

    开国主席发话了,你加封个试试!

    再看看儒学对华夏造成了多大影响,看个简单点的朝代起始表

    朝代起止年代创建人都城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

    夏朝前2100-1600启阳城

    商朝前1600-1100汤亳→殷

    西周前1100-771武王镐

    东周前770-256周平王洛邑

    春秋前770-476/洛邑

    战国前475-221/(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

    秦朝前221-206秦始皇咸阳

    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

    新朝8-23王莽长安

    东汉25-220光武帝洛阳→长安(董卓干的)

    魏220-265曹操洛阳→许昌(之前叫许县)

    蜀221-263刘备cd吴229-280孙权建业

    西晋265-316司马炎洛阳

    东晋317-420司马睿建康

    十六国304-439//(太多了)

    南北朝420-581//

    隋朝581-618杨坚大兴

    唐朝618-907唐高祖长安

    五代十国907-960//

    宋朝北宋960-1127赵匡胤开封→(是从开封后来躲金国才迁到临安)

    南宋1127-1279高宗临安

    辽朝916-1125耶律阿宝机上京

    西夏1038-1227李元昊兴庆

    金朝1115-1234阿骨打中都

    元朝1271-1368忽必烈大都

    明朝1368-1644朱元璋南京→北京

    清朝(后金)1644-1911皇太极(努尔哈赤)沈阳→北京

    儒道始于西汉但至宋前大多只尊其表封号多为公、候、师、父、王等等,

    治国还用道家黄老之术

    翻开历史

    但凡盛世尽尊道教用黄老之术治国

    但凡亡国灭种之世

    尽为儒道盛行之世

    宋朝儒道盛行之极

    亡国之后再无华夏

    公元1279年在崖山海战中才亡于蒙元

    之后便是: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从1279年到1911年632年再无汉族为帝

    明朝呢!

    你怎么把明朝忘了?

    好吧

    我减一下减去明朝的276年

    那就是356年!

    但是真的用减吗?

    不管用不用我给算进汉族!

    至于真的用不用减……

    你们自己看

    朱元璋手下回民将领之多,是其他开国领袖不能比的。而元末时,政治空气是很敏感的,为什么一个回民集团会团结在他周围呢?朱元璋的夫人姓马,不曾缠足,这几乎说明了一切,十个回民九个姓马,回民女性皆不缠足,那时回民不大可能与外族通婚。安徽地区有大量的色目人,民间又有十回保一朱的说法,分指常遇春、胡大海、冯国勇、冯胜、丁德兴、蓝玉、沐英、华云、李文忠等人。被朱棣篡位后枭首的兵部尚书铁铉就是色目人。这样一个****色彩浓厚的集团在战乱的情况下有可能拱卫一个汉人登基么?

    朱元璋在起义前曾在皇觉寺当过“和尚”。《明史》卷一载:“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关于朱元璋在起义前入皇觉寺为僧,乃是在清真寺念经做“海里凡”!!!

    减不减你们自己看!

    但我给减了为什么?

    大明一朝,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个真正伟大的朝代

    大明是华夏历史上秦汉以来唯一持续近三百年的盛世

    明朝为什么是盛世呢?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注《道德经》,要求大明子民家家诵读《道德经》,曰:“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皆因治国以老子!

    《道德经》这么好的一部书初朱元璋称之‘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那么《道德经》有没有被篡改过?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甲乙本告诉你——有!

    但我华夏之幸——出土了最接近原版的帛书《道德经》甲本

    汉族,已经有多少年没有人为你谋过福利了!!!

    但你总要知道能被你当成族魂供奉的是什么

    不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汉魂是——老子《道德经》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