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
字体: 16 + -

12.1

《假日》周刊的“金秋之吻”,使当期《假日》周刊销量,陡然增长了上千份。发行部门的人见了编辑部的人,也心情不错地开起了玩笑,说你们这回的新动作,赶上色情杂志了。

有一对老夫妇,金婚纪念的拥吻照片登上了报纸,家人一高兴,直接上周刊来,一开口就要二百份。一对年轻人,被记者在公园跟了几圈后,终于抓拍到了他们的亲吻,当记者大胆上前说明用意后,人家表现得很大方,还曝料说是他们的初吻。为了纪念,那对年轻人也抱走了一大捆报纸。

那几天,发行部前所未有地热闹。这一阵子以来,因为发行量不见增长,发行部的人进进出出,脚底下速度飞快,像溜边的老鼠,转眼就不见了影子,尤其是路过魏晓东和樊进仁的办公室。那些好些天不见笑脸的发行部的人,一下子都被这前所未有的热闹弄得心情聒噪,他们没想到,他们的心情会一直甜美地聒噪下去。

继“金秋之吻”之后,周冠军借势,又相继推出了“央企大楼的色情假象”、“毕业前的最后出格”、“控制不了的选秀结局”、“新旧地王的pk”等一系列新动作。这些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深入报道,绝大部分是独家报道,有的挖出了隐藏在表面背后的一些真相,有的另辟蹊径,角度刁钻,有的观点**,触及**。连续的重磅推出,使《假日》周刊的名声大震,一时间,《假日》周刊真有点洛阳纸贵的架势,连一些自以为是的业内人士们,也开始了对这份周刊的关注。

在一次总编辑参加的媒体研讨会上,一位知名周刊的总编辑,一向是受人追捧的主儿,却拉着魏晓东的手说,你要和我们抢饭吃啊!魏晓东当然知道人家那是客气话,那可是一份创下数千万资产的著名周刊,要说抢饭吃,《假日》周刊抢来的,也不过是人家碗里的一小勺饭。但是听人家这么说,魏晓东心里还是有些欣慰。《假日》周刊能叫人家同行紧张一下子,绝对不是坏事。

就在魏晓东为《假日》周刊一系列新创意,心情稍有欣慰的时候,大报那边传来消息,要开始岗位轮换了。

本来,这个消息和他没什么关系。他上任《假日》总编辑刚刚一年多,按理说,要轮岗也轮不到他这里。但是他心里却有些不舒服,因为他还听说,《新华大时报》有人惦记上了《假日》总编辑这个岗位,不少人开始活动,说想下来锻炼锻炼。

这让魏晓东想起了一句话,下山摘桃子。

《假日》周刊组建的时候,派谁谁摇头,都不愿意触碰创业这个难题,人人都知道不好干,干好了是大报指导有方,干不好是你总编辑无能。当时他临危受命时,就有人对他说,你跟工商局打过交道吗?你跟邮局跟报摊打过交道吗?你懂财务懂避税吗?你知道怎么管理各类人吗?你知道拉广告是怎么回事吗?你会融资吗?

魏晓东是耳朵里听着这一大堆问题,硬着头皮上了任。

现在,《假日》周刊慢慢摸出了门道,渐渐踏上了轨道,甚至可以说是渐入佳境了,却一下子冒出些积极要求锻炼的人来。他知道,想来锻炼的人,有的不仅仅嘴上说说,很可能已经开始活动了,并且已经活动到乔社长,甚至是上级主管那里。难道乔社长真的会把他调回大报去?这么一想,魏晓东的心情,的确没法好。

魏晓东的担忧,渐渐被一些事情给佐证。

大报社会部主任王伦,突然来找魏晓东。

王伦见了魏晓东虽然没说什么,只是嘻嘻哈哈地说了些大报那边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是,他的举动却很奇怪。王伦先仔细观看了一番魏晓东的办公室,拍拍沙发,敲敲茶几,晃晃书柜,摸摸桌子,然后说魏晓东太艰苦朴素了,说《假日》周刊名声在外,身为堂堂《假日》周刊的总编辑,门面很重要云云。

踅摸完了办公室,王伦又沿着走廊挨着个办公室走了一遍,到每个办公室都像老朋友一样,跟人家热情地打招呼,问长问短,什么上下班的时间、午餐到哪解决、交通是否方便等等,弄得有些不认识王伦的新人直发愣,不知道这是何方神仙。就是那些从大报过来的老人,也被王伦关怀得支支吾吾,一副犯晕的样子。

王伦似乎根本就不是来找他魏晓东的。他到底来做什么呢?魏晓东想不明白,但有一点魏晓东很肯定,王伦绝对不是无缘无故地跑一趟。

王伦的确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王伦心里一直有一个对手,就是魏晓东。当然,这是王伦一厢情愿,因为魏晓东一直浑然不觉,或者说有耳闻,有疑惑,但一直不太相信。

几年前,王伦是魏晓东的副手,也就是说,王伦曾经是《新华大时报》要闻部的副主任。王伦当上要闻部副主任,是魏晓东从社长乔华邦那里点名要来了。

要闻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部门,自从魏晓东当了要闻部主任,他就想物色一个能干的副主任,一是给自己减轻负担,二来以备将来顺利接任。

魏晓东知道自己不会一辈子在要闻部主任的岗位上,离开是迟早的事情,他不是奢望能再进一步,当上副总编辑,或者总编辑助理,只是觉得一旦自己离开这个岗位,能有一个称职的人接替自己。选来选去,魏晓东选中了王伦。

别人说王伦爱耍小聪明,他倒觉得聪明就好,他喜欢聪明的人。别人说王伦人很阴,人前人后两张皮,他却认为,要闻部需要一个头脑灵活的人,可以补他之短。别人说王伦有剽窃的毛病,他不以为然,说懂得借鉴没什么不好,说明他爱学习,知道他人之长。别人说王伦吃不了苦,做事爱讲条件,他说要闻部的人都吃苦耐劳,会影响他的。

别人只好无语。

王伦是从记者部副主任的位子上,平调到要闻部的。虽然是平调,但报社人都知道,两个副主任的分量不一样,重视程度也不一样,报社对要闻部主任和副主任这两个职位,一向是慎之又慎,除了能力的要求,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有吃苦受累,无怨无悔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当然,谁都知道,提拔副总编辑和总编辑助理,也会首先考虑要闻部主任,而要闻部副主任,扶正的时候,也比其他部门的副主任,有着优先的不成规定。

王伦从记者部调到要闻部,是魏晓东力排众议的结果,魏晓东对王伦也算是有了知遇之恩了。按理说,王伦应该心怀感激才对,如果没有魏晓东这个人,没有在报社一向好人缘、好人品的魏大师鼎力推荐,要闻部副主任这一职位,对王伦,就只能是晚上做做梦的事了。

再按理说,王伦和魏晓东不光差着级别,更差着年龄和资历,两个人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人,原本不该成为对手。

可是,这样常理之外的事情,却在王伦心里酝酿并发酵了。

与其说王伦把魏晓东当对手,不如说他看上了魏晓东在报社的重要位置。

王伦成了积极要求下《假日》周刊锻炼的人之一,这令魏晓东万万没有想到。记者部主任冷妍说他,你除了对新闻有**性,对其他事物都很迟钝。

我迟钝吗?魏晓东很郁闷地问自己。

他不由得想起了当初,王伦从要闻部副主任位子上,提拔到社会部当主任,自己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要闻部自己的副主任要扶正,对魏晓东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他理应高兴,可是,当大会宣布的时候,他惊异的表情,让杨清阳看出了端倪。

会后杨清阳赶紧问他,你怎么了?怎么这副反应?魏晓东像是得了口吃症:“这、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