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

十、提问可以作为获得请求的温柔形式。

如果在演讲台上直白地告诉听众你想让他们做什么或如何做,有时候是难以服众的,如果改直白要求为提问请求,那么听众反而愿意接受。因为提问带有感**彩,它将决定权让给了听众,而不像发号施令那般容易招致抵抗和冲突。

提问的好处绝不仅仅只有以上十种,演说者应当学会利用提问对听众进行引导,那么,演讲中的提问通常有哪些类型呢?

提问的类型

美国教育家特尼(turney)创设了一套具有实践意义的提问设计模式,命名为“布卢姆特尼式提问”按照提问层次由低到高的区分标准分为:知识(回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这些提问方式虽然常被使用到课堂提问中,但在演讲台上同样适用,以下便对这六种模式在演讲中的运用加以说明:

一、知识(回忆)水平提问。

当演说者需要一个提问引起后面将要阐述的内容时,他可以针对前面所讲述的内容或以往听众所累积的知识来进行铺垫性的提问,打开后面的话题。因为演说者在先前曾经提到过,所以问题的答案听众们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从记忆中提取相关材料便可。例如:“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人,这个人通过对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描写,揭示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其著作也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谁能告诉我这个人是谁?”因为答案的明确和简易性,这类问题在演讲台上不宜过多使用,只是在过渡时提及便可。

二、理解水平提问。

当演说者在讲述了一段专业性较强、理解性较难的内容时,为了检测场下听众对自己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可以采取理解水平提问法,要求听众针对原先讲述的事实或事件进行叙述、对照、比较,这样能够加深对这种观点的理解,也能够促进听众在此基础上发散出更多的想法。例如:“我刚才讲述了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大家能否根据自身对该效应的理解,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个实例来?”理解水平的提问是演讲者对听众们掌握演讲内容的检查,同样也是对听众负责的表现,有助于听众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大家的记忆效果。

三、应用水平提问。

当演说内容涉及到一些概念、规则、理论等知识时,演说者最好不要一味地进行枯燥讲解,可以为一些抽象的理论设计一些问题情境,一方面能够让听众对演讲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打破原本索然无味的演讲气氛。例如:“我们刚才讲到了人们在说谎中会表现出的一些外在特征,现在我们在进行一次现场测验,我将播放一段视频,看完后提问大家视频中主人公有哪些行为泄露了他的谎言。”如此以来,听众便能够对演讲者先前所讲的理论有系统的认识。

四、分析水平提问。

这类提问通常出现在听众群体为在校学生的情况,讲师不仅仅需要在讲台上阐明观点,更需要保证学生们对自己的演讲能够掌握和理解,这时候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提问,了解学生们对新学知识的结构、因素的分析理解能力。例如:“我刚才提到了1936年的西安事变,这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那么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讲述之前,我想听一下大家对其原因的分析。”这种提问对听众的整体素质要求比较高,思维成熟、有一定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听众比较能够接受,所以,在进行这类提问时,演讲者最好给予适当鼓励和提示,这样听众也能够给演说者一个好的配合,不至于出现冷场。

五、综合水平提问。

当演说接近尾声的时候,演说者想要检查一下听众倾听的效果可以采取综合水平提问,要求听众对所听到的内容以一种新的有创造性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归纳。例如:“这次我的演讲主要谈及了关于道德培养的几大方面,希望能够对在场各位的思想产生影响,那么,刚才讲的方法步骤大家都还记得吗?有没有人愿意起来为我总一次总结呢?”这种提问有利于听众对演讲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听众席上也往往能够出现创新和升华,同样体现了演讲者平易近人、认真负责的品质特点。

六、评价水平提问。

在演讲进行中间可以加入提问,询问听众对演说内容是否有不解之处;在演讲结尾加入提问让大家说出这次演讲带给他们的价值。例如:“以上讲述的内容专业性比较强,有没有哪些需要我解释的?”这类的提问既能够起到台上台下互动效果也可以起到演讲者自我认知的参考效果。

演说提问的类型不仅仅只有以上六种,演说者还可以根据现场情景进行临时提问,然而无论哪种类型的提问都起到了台上台下互动润滑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