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四十四章

设计完美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的基本要求

当众讲话的结构要完整,需要将开头、主体与结尾明确地体现出来,关于讲话主体可以参考前面所讲的“钻石法则”,接下来讲述开头与结尾的方法,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比较而言,开头要难于结尾。

开头难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刚开场演说者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语无伦次之感;二是,对开头报有过大的期望,认为如果无法在开头出奇制胜就难以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接下来的内容也就失去了意义;三是开头如果出现失误,或许会远离主题,甚至会引起听众的误解,演说者难以及时纠正。

想要有一个良好的演讲开头,可以而考虑以下事项:

一、开头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开头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有可能决定听众是否愿意听下去。也就是说,开头是否成功的关键,演说者在开头可以运用传奇故事、秘闻、提问、幽默等方式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我们来对比以下两种开头方式,其一:“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吃哪些食物可以减少疾病和缓解紧张。”另一种是:“首先请允许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们再增加20年寿命的机会你们愿意吗?如果愿意,就请参与到我接下来将要讲到的‘食物增寿法’。”后者显然比前者效果好,因为它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

二、开头应交待讲话的缘由。

为什么你会来到讲话现场?对一些关键事情的来龙去脉做介绍是有必要的,诸如,受到了谁的邀请?与活动有和关系?此次活动的主旨是什么?等等。对自己的背景介绍清楚了才能够能为后面的内容起到过渡作用。

例如:“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xx,这次和大家探讨一下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另外透露给大家一个小秘密,我是一个‘大胃王’,虽然现在流行减肥,但我仍然相信在座的一定有我的同仁。”

三、开头应说明讲话的目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演说者需要对听众介绍演说目的,不然可能导致听众对你产生误会,甚至怀疑你的动机。正面、坦率地告诉听众你讲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往往容易得到听众的理解。当然,毫无疑问,有些潜在的目的也是需要隐藏的。

例如:“我前一段时间听一位朋友说到一个习惯,‘吃剩饭、喝生水、过夜卤、冰箱放’,首先,我要声明,我不赞成大家养这个习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相信大家听完我的分析,也就明白了我不赞成大家养成以上习惯的原因了。”

四、开头应说明演讲的结构。

为了让你的演讲条理清晰而且便于被听众所理解,开始的时候,说明自己的讲话结构,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尤其是你的演讲时间较长,或者演说内容较专业或较复杂的时候。

“为了保证大家对演讲内容的充分理解,我觉得有必要事先跟大家讲一下我的演讲流程,首先……,其次……,再次……这三者相关联且存在递进关系,我保证大家越听越明白。”

五、开头应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要记住,听众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要把任何一位听众都当做是专家,过深的理论可能会导致他们思维的模糊,所以,演说者有必要在讲解专业性内容的时候首先做一些铺垫(知识背景的介绍以及相关联的趣味实验等)

例如:“前一段时间出现了很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想必大家通过网络和电视都有所耳闻……”

六、开头应解释关键的名词术语。

一些专业的术语,必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向听众加以解释,否则,听众将会难以理解演说者的话语。

有些人们,平时你与他很难交流沟通,更不用说用专业艰深的话语,比如,一个营销策划专家面对一群没有学过营销学的听众大谈营销的重要性,听众们在不了解营销具体是做什么的,更不用说对其理论进行分析了。

“我们讲到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那么什么是三聚氰胺?它到底可不可以作为食品添加物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三聚氰胺的化学特征……”

七、开头应当争取听众的信任。

争取听众的信任更容易获得听众的认可,演说者中的阻力能够减少到最少,也容易进行现场控制。争取信任的方法主要包括:

1求同存异,承认分歧的存在,但特别强调大家的共同利益与相同的观点。

2否认自己的动机不纯,强调自己的讲话不存在自私与个人的目的。

3激发听众对他们的需求与利益的关注,而自己的讲话能够给他们带来价值。

4唤起听众的公道意识,不要在没有听完之前就否定一切。

5适当地驳斥那些恶意的或不明真相的攻击。

演讲中如果开头非常顺利,那么过程和结论就是顺理成章之事,所以演说者需要留意演讲开头,尽可能地遵守开头的基本要求,你的演讲想不吸引人都难。

四种基本的开头方法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当众讲话开个好头,能让接下来的演说变得更加顺畅。如何判断开头的优劣呢?良好的开头具有两方面特征:其一,演说者能够抓住听众兴趣;其二,演说者能够在演讲台上获得主动权。演讲中常用到的开头方法有:

一、提问式开头。

所谓提问开头,即演说者在提出中心观点之前现提出问题,一方面提起听众的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作为观点的提出做好铺垫。提问式开头的优势有:

1引起听众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2为自己的主题设计一个恰当的过渡,便于导入话题。

3制造悬念,制造意外的效果。

4从听众的答案中,自然地切入相关主题。

5争取时间,整理思路。

以提问的方式开头,要把握好三个要点:

1尽量避免开放式问题,而多采用封闭式提问。封闭式问题,听众的答案是被固定好的,只能在“是”与“否”之间选择,演说者比较容易控场,同时也是台上台下互动的好方法;开放式问题答案较为灵活,演说者不易控场。

2提问内容尽量简单,避免过于专业化。提问的目的之一是互动,过于艰深的问题反而让听众哑口无言,也容易拉开听众和演说者的心理距离,最好选择简单的问题。

3提问内容与自己的观点相关联。不着边际的提问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如果问题不能为体现中心服务,那就变成了一味的哗众取宠。提问的内容如果能够引出主旨,才能够起到一箭双雕之效。

提问开头的流程,一般可以参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封闭式的问题开头,示意大家举手回答,这时候演说者可以首先将自己的手举得高高的,对听众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受到了相应的心理暗示之后,听众也愿意将自己的手举起来,参与回答。

第二步,对举手人数做大致统计。将举手的人数大声读出,然后宣布举手者的观点。例如,“在场各位有没有喜欢运动的?好多人都点头了,我们现在来做一下统计,喜欢跑步的请举手(停顿),好,18个;喜欢滑冰的请举手(停顿),好,16个;喜欢球类运动的请举手(停顿),有20位.看来大家还是比较倾向于喜欢球类运动啊。”最后的这一句话起到了定性评价的作用。

第三步,定向开放式追问。从参与回答者中选择几位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做解释,例如,从喜欢球类运动的听众中选择一位,问道:“这位朋友你好,可不可以谈一下你为什么喜欢球类运动呢?”如果被提问者在回答的过程中过于繁琐,则演说者应当给予及时的制止,诸如:“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是xxxx对吗?谢谢,请坐。”

提问式开头案例典范:(印度)甘地《不合作》:

“公民们,请原谅,恕我问一下为什么今天邀我来此演讲?我,或者我所代表的那些人与你们的民族独立有什么关系?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政治自由和生而平等的伟大原则会赐予我们吗?而为此缘故,就邀我把我们卑下的礼品奉献给美国的圣餐吗?就让我承认这恩典,并且要向你们的独立为我们带来的恩惠表示虔诚的感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