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词语重组话题或故事。

这是一种练习发散与聚敛思维非常好的方法。任意地列出五至八个词汇,讲出一段话语,将这些词汇包含其中,字要达到两百字以上,讲话要讲到一分钟以上。

例如,用以下词汇重组话题:“春天”、“鲜花”“女孩、“贫穷”、“孝顺”、“钱”、“医院”。演说者可以将以上词组重组成以下内容:

“春天本应该是一个温暖和美丽的季节,对于这位小女孩来说却不尽然。她是一位路边卖花女,家境贫寒,母亲身患重病,贫穷的处境让孝顺的小女孩只能靠卖花为生,她只想利用赚来的钱将母亲送往好一点的医院。瘦小的身影在充满浮躁的城市中显得格外单薄……”

以下这五组词汇,演说者可以尝试着编成故事,或者话题都可以,觉得这个方法有效的话,自己也可以多列些词组进行练习。

1组:电脑帽子茶杯母亲房子窗户伤感沉默

2组:笑容娱乐奔放海洋熊猫自然情侣家庭

3组:工厂豪宅穿越电影服装康熙市场精神

4组:沙漠天空雨水路人杀手高僧魔教本性

5组:职场大厦蚁族坚信成功蜗居闪婚平凡

将想法变成说法,演说者必须掌握好思维向语言过渡的环节,切忌出现语言上的空场、冷场,也要避免思维跳跃过快而导致的离题现象,真正做到“有话说,说到位”的演讲原则,这样才能让听众感受到言之有物。

演讲材料的来龙去脉

搜集材料是想法变成说法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演讲主题明确充实,演说论点准确真实的有力条件。有的演说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演说主题非常明确,但是过于真理化和大众化而难以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作为论据;演说主题较为含蓄,材料寻找起来更是难上加难,甚至会有大海捞针的感觉。搜集材料不能盲目进行,如何才能够有的放矢?这需要演说者充分遵循材料收集的原则。

一、确保材料的真实性。

演说能否具有说服力关键在于材料是否具备客观性,即所选择的演说材料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或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任意臆造和虚构的材料不但不利于听众形成坚定的信念,甚至会与事实发生冲突,容易被揭穿而造成尴尬。如何才能够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性呢?演说者可以在演讲中刻意交代此案例材料的出处,也就是恪守5“w”和1“h”原则,who(什么人),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方),what(什么事件),why(什么原因),how(如何发展),这个原则能够增强演说材料的真实感,提高演说内容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当然,演说者在选择这些材料的时候需要事前做好严格的检查、核对和鉴别工作,保证对演说材料进行去伪存真,提高其精确度。

二、确保材料的典型性。

在真实的基础上加上创新的色彩更加能够体现事物本质的深刻性和代表性,避免选材的平淡化,增强演说效果的说服力。

实际上,凡事都有“普遍”和“个别”之分,典型材料是与一般材料相比较而存在的,可以说一般材料是典型材料存在的基础,演说者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材料才能够进行对比,从而分出优劣高低。在对搜集到的演说材料进行对比时,能否发现典型材料与演说者本人的观察分析力和思想认识水平也是息息相关的。

例如,在以“正确审美观”为题的演说材料搜集中,演说者匠心独运从众多材料中选择了一位大学生为美自杀的事件,主人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对美的认识非常局限,她将“美”定位于外在的时尚,因此陷入了一系列诸如拜金、赶潮流、做整容等爱美误区,而将心灵美的意义抛诸脑后,最后在一次自费的脸型整容手术失败后苦恼不已,因为无法摆脱心灵的纠结而选择自杀之路。这个案例选材就具备了典型的特征,演说者可通过讲述该大学生的愚蠢轻生行径阐明审美观和人生观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三、确保材料的充足性。

演说者如果只是空有想法是很难将它变成语言外显出来的,相反,支撑想法存在的材料越是充分、丰富,则越能够保证演讲效果的厚重性。所以说,演说者在登上讲台前需要详尽地、大量地进行材料的收集和占有,不但要在纵向上认识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而且要在横向上对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各种联系了然于心,另外还可以在掌握正面素材的前提下搜集必要的反面实例,确保材料搜集的全方位和多角度性,如此也可避免演说者容易出现的主观和片面的错误。

一般来说,演说材料越是充分,演说的论据越是具体可信,演说者的思路也能够得以发散展开,尤其是对于法庭演讲和学术演说,都是需要具备充足论据的,一旦出现材料上的缺陷和漏洞,则很难自圆其说。

四、确保材料的具体性。

为什么有的演说材料具备了真实、典型和充足的特点,讲清楚了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却仍然难以吸引听众,从头到尾总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东西,因此“不够味”。那么,缺少的东西是什么东西?是丰盈骨干的血和肉。演说过于笼统,材料没有具体展开,也没有对重点进行强调渲染,因此也难以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听觉印象。

演说者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可以在why和how上下功夫,例如,在以“成功的背后”为题的演说中,材料中的主人公屡次在工作岗位上昏厥,却仍然坚持到底,如果用笼统简略的描述即:“他坚持工作,累到在电脑前”,这样就会给人一带而过的感觉。其实,可以进行必要的修饰,对其为什么坚持工作,怎样累倒的,累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的场景如何,其他人如何评价等进行交代,那么整个材料就具体了起来。

五、确保材料的定向性。

有的演说者为了搜集到充足和具体的材料而失去了特定的方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千头万绪中埋身于书报网络的海洋中,这样一来,有可能会拓宽演说者的阅历面,但更多的是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浪费。因此,在搜集材料的时候最好不要漫无目的,而应当确保材料的定向性,即有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大可不必有见必记、有闻必录。

演说者可以围绕演说中心对论题划定区域范围,对整个演说做好统筹规划,确保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论题的选择可以适中而定,太宽则会难以抓住主线,造成内容的冗长繁杂,对主题有冲淡的负面影响;太窄则会让部分材料没有施展的空间而不得不疏漏,主题的拟定也难有回旋余地。

六、确保材料的新鲜性。

新奇感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渴望的一种心理需求,演说内容的新颖别致能够满足听众好奇心,当然,这需要演说者立论精彩高妙,演讲材料新鲜独到。

演讲中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案例材料即使具有典型性一旦被列入陈词滥调的行列上,总会给听众带来索然无味的感受,要想避免听众席上众人投来味同嚼蜡的眼神,演说者首先要避免材料的雷同和陈旧。

要想保持新鲜感,演说者一方面可以留心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新闻,有用的可以提炼成素材,另一方面则可以从看似一般的材料中挖掘出新意来。

要做到这两点需要演说者付出极大的耐心和韧劲。例如,鲁迅曾有一次著名的演讲,名为《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子有胃病》,首先题目新颖有深意,其次,内容中又使用了大量的历史素材,在古今结合中提炼新鲜有趣的精髓,起到了夺人耳目的效果。

七、确保材料的感情性。

演讲中最能够提高听众倾听兴趣的莫过于带有感**彩的材料,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材料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它们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看似微不足道却又颇具典型,大都具备积极向上的感**彩,能够对听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引导效果。

某位演说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演讲的时候提到过这样的案例材料:他讲到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在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总是请假去厕所,他希望获得校领导批准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学生们的理解,可是学生们不但毫不理解而且常常私下议论和嘲笑老师。然而,大家却不知道这位教授身患**癌,甚至已经到了晚期,曾经数次被医生抬上病床时,医生们发现教授的口袋中装了厚厚一摞休假批准条,而教授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课程却屡次放弃休假的机会,学生们知道真相后声泪俱下。用这种材料在丰富演说主题的同时更能够感染听众,当然,这需要演说者具备擅于体验生活和发现感动。

总之,演说材料的搜集要确保真实、典型、充足、具体、定向、新鲜、感人的特点,这样的材料才是趋于完美的选择,也才能够酝酿出精彩的演说。演说者可以从众多优秀的演说家身上吸取经验和技巧。

演讲稿是想法与说法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