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笑个性列传
字体: 16 + -

第108章 传馈相继急筹粮

    第108篇传馈相继急筹粮

    袁曹两军交战正急,夏侯渊和众将拼死抵抗,最终曹操采用许攸之计突袭乌巢,烧了袁绍的军粮,进而大破袁绍。然而此时两家开战良久,曹军的粮草早就接不上了,于是派夏侯渊负责在兖州、豫州及徐州筹集军粮。

    夏侯渊对于民以食为天,没饭吃就会要饿死人的教训是刻骨铭心,看到众军士因为吃不饱饭连刚打了大胜仗都兴奋不起来也是心疼不已,立即快马加鞭地奔赴各地筹粮,出了许都人马分成几路催征,自己一口气就跑到陈国:“快快快,前方将士们都没饭吃了,赶紧把你们的粮食都收集起来,紧急运送到军中去调配。”

    陈国国相不明白:“都运走?那我们自己不用吃饭了?”

    “哦,说急了说急了,你们留下五天口粮,其余的全都运过去!”夏侯渊忙改口。

    “那五天以后我们喝西北风?”陈国国相要问清楚。

    “放心放心,五到十天就会有梁国的粮食运过来,不过你们还是要省着点吃啊,那粮食也还是要留一部分送到军中去的。”夏侯渊来不及多讲,一扬马鞭就往梁国去了。

    “只留七天口粮?七天以后我们就可以去死了?”梁国相也要问清楚。

    夏侯渊忙解释:“唉,瞧我这嘴,怎么忘了说清楚呢,放心放心,十天后沛国就会把粮食运到你们这里来,你们不用担心,先把粮食送到陈国去吧,陈国的粮食都送去供大军食用了。”

    一跑到沛国,妙才又只记得先催送粮了:“快快快,把粮食都集中起来送到梁国去,那里过几天就没饭吃了。”

    沛国相不乐意:“都送到梁国去?梁国又遭蝗灾了?没听说啊,凭什么我们要自己饿死,把饭都送给人家吃啊。”

    “哎呀,瞧我这嘴,怎么又忘了要先说清楚呢,是前方大军没粮了,我先把陈国的粮全征了送到军中去,然后让梁国把粮送到陈国,那梁国不就没粮了啊,所以要你们沛国把粮送到梁国去啊,这叫接力,可以让军中将士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饱饭,你懂我的意思吧?”夏侯渊尽力解释清楚。

    “那谁又会把粮食送到我们这里来呢?什么时候能送到?”沛国相关心的是这个。

    “不出十天,不出十天,我现在就去彭城催他们送粮给你,你放心,你放心,赶紧把粮食送过去,可别再饿死人了,和袁绍打了那么久的仗,那一带的粮食早就被征光了。”夏侯渊一边说话一边就上马往彭城赶路,茶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

    一到徐州彭城,妙才记得先要让人家不用担忧:“下邳马上就会有粮食送到你们这里来!过几天就会送过来!”

    彭城太守受宠若惊:“将军对我们彭城人真是太好了,彭城百姓谢谢您,谢谢!太感谢了,从此大家每顿饭可以由两碗增加到四碗了,谢谢将军,谢谢将军,彭城百姓感谢您!”

    “唉!怎么回事,怎么总是说不清楚呢?是我说的太急了吗?”夏侯渊觉得要反省一下,“不,应该是你抢着插话了吧?听我说完!你们!先把自己的粮食赶紧送到沛国去!然后,再由下邳太守把他们的粮食送来补给你们!听清楚了吗?”

    “哦,我还以为天上掉馅饼砸到彭城百姓头上来了呢。”彭城太守白高兴一场,觉得真没意思。

    怎么下个命令征个粮都这么麻烦,夏侯渊也有些烦了,到了下邳可不愿再出现这种情况:“听着,听我把话说完,不准插嘴!我说话可是很有条理的!我要说的有两条!第一,把你们的粮食立即送到彭城去,他们那里的粮食都送到沛国去了,而沛国的粮食又送到梁国去了,而梁国的粮食又都送到陈国去了,陈国的粮食呢,又都送到前方大军去了!第二,过几天广陵那边又会把粮食送给你们,你们不会饿死!听明白了吗?”

    下邳太守记性不太好:“大人,您刚才说彭城的粮食送到沛国去了,沛国的粮食送到梁国去了,梁国的粮食是送到哪里去了?”

    “梁国的粮食送到陈国去了!”夏侯渊还是耐住性子解释给他听,毕竟这是要人家把碗里的饭先让出来,问清楚好像也是应该的。

    “那陈国的粮食是送到哪里去了呢?”下邳太守扳着手指,记得好像还没说到最后一环。

    “你哪那么多话!”夏侯渊憋不住了,老子征个粮咋就这么麻烦,“你是存心想绕死我还是怎么样?一句话,送粮去彭城,自己也不会饿死!我这是粮食接力运送,好让军中将士尽快吃饱饭,懂不懂?”

    “这好像──”下邳太守刚吐出三个字及时收嘴,没把那后面的“不只一句话”几个字说出来,连声答应,“懂,懂!”

    “什么叫这好像懂了,到底是懂还是不懂?都把我急死了,说话不能说清楚点?我还急着去广陵给你征粮呢。”夏侯渊真被绕糊涂了。

    “懂、懂、懂!懂懂懂!”下邳太守表明了态度。

    “懂就一个字,只要说一次,你这咚咚咚的,催我去广陵啊?”夏侯渊不用催,转身就急着走了。

    广陵太守陈登善于组织农业生产,粮食比较充足,那本是准备用来与江东孙权开战的战略储备,只是曹操如今心思主要都放在北方,对江东采取了联姻修盟的策略,听说还准备把他调到别的地方去担任郡守以避免矛盾,所以有些打不起精神来,见夏侯渊来征粮,很是大方地调拨了一批,而且剩下的还差不多能保证本郡食用。

    夏侯渊悬着的心终于能够缓一缓了,于是心情愉快地离开广陵前往东海郡征粮。昌豨对于征粮满口应承:“好说好说,我这立刻就去办,你放心,过几天就能把粮食调集给送过去。你现在还要去哪里?去鲁国还是琅琊?你放心去吧,这里有我呢。”

    等夏侯渊刚离开东海,这里昌豨调集好粮食就打起旗帜反叛了:“要吃要喝就记得来找我,怎么就不是送点吃喝弄点好处给我呢?不如还是反了,继续做一方土皇帝舒服。”下令手下军士坚固各处壁垒,加强防御,等曹操军队来攻打时坚守不出,他们不是缺粮吗,就看他们能坚持多久。

    夏侯渊一行走到鲁国境界,与他派出往兖州各地征粮的那支队伍会合,得知他们也征粮顺利,各地粮食正相继送到前方军中,心里很是欣慰,这下子不用担心大家饿肚子了,正好张辽此前被派到鲁国来平定各县叛乱,于是顺便赶去会面,关心一下平叛战况,正聊得开心,就传来了昌豨又开始反叛的消息。

    “这家伙怎么总是出尔反尔,刚刚满口答应帮助征军粮,一转身他就在后面造反了!”憨直的夏侯妙才最恨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了。

    张辽也是头大的很:“我这次带来的人少啊,打击各县的小叛乱还行,他昌豨当地豪强,占有一郡之地,人多势众的,以前刘岱和王忠率大军都没能打下来,后来还是曹公亲征才搞掂,如今也需要紧急报知曹公,再增派点人马过来才行啊。”

    报告当然是要报告的,不过也不能等曹操派主力大军过来再开打,河北那边事还多着呢,夏侯渊决定就近征集郡兵,和张辽合力把昌豨之叛平定。

    昌豨已经把附近的粮食都收集囤积好,看到夏侯渊和张辽领兵前来攻打,守在城围上镇定自若:“夏侯妙才,你不是来征粮的吗?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这东海种粮的可都是我的父老乡亲啊,今年我们收成又不好,大家还都盼着上面能拨些救济粮下来补贴帮助一下呢,哪里还有粮给你们去糟蹋。”

    夏侯渊很恼火:“得了吧,你这家伙就是墙头草,刘备来了投降,吕布来了又背叛刘备投吕布,曹公来了你就投降曹公,刘备再来你又投降刘备,刘备跑了你又投降曹公,如今这里还是曹公管辖,你这反叛又是想投降谁?你倒是说给我听听。”

    昌豨满不在乎:“爷就是任性,爷喜欢,你管得着吗?你不服啊?不服你来打我啊。你不是到处要饭吃吗,来来来,叫声大爷,我施舍你两顿饭!”

    气急败坏的夏侯妙才身先士卒,亲自在前发起进攻。昌豨仗着三公山地势居高临下,稳坐不动,等攻得近了,就命令军士猛砸石头狂射箭,尽管夏侯渊和张辽都是勇猛异常,在这里却展不开手脚,进攻连续受挫,双方相持难下。

    耗了三个月,夏侯渊觉得耗不下去了,找张辽商议:“文远啊,你看军中粮食都吃完了,马上就要断顿了,这样下去不行啊,饿着肚子还怎么打仗冲锋啊,要不我们先退军吧,等过段时间筹够了军粮再来?”

    张辽和昌豨打过交道,对他有些了解,觉得事情也许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解决:“先别急着撤军,我怎么觉得这几天昌豨老是在对我使眼色似的?你看他那边现在箭得射得少了,也没搞过什么反冲锋之类的手段了,好像是不想再打仗了似的,要不我找他谈谈?”

    张辽派人跟昌豨传话:“曹公有话要我张辽转达给你,要不你下来跟我谈谈?”

    昌豨就是想和曹操谈谈个人待遇问题,于是下来问张辽:“曹公让你传什么话来了?”

    张辽轻声道:“曹公让我告诉你,他现在要以德服人,对于率先归附的人将有重赏。”

    昌豨等的就是这个,嘴上还要证实一下:“你莫骗我哦。”

    张辽忙道:“我和你老熟人了,我们以前做过那么久的同僚,怎么会骗你呢,你要是不相信,我现在可以单身跟随你去拜见你的家人,我们结拜兄弟,你看行不行?”

    昌豨满心欢喜,带张辽上山欢聚,第二天就跟着他去找曹操表示归顺,还不时问张辽曹操大概会给个什么样的奖赏。夏侯渊心里直嘀咕:“赏个屁,反复无常的家伙,浪费我那么多军粮。”

    曹操也就赏了个屁,对昌豨说“啊,知错就改就好,我就不追究了,你继续回东海郡担任太守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