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笑个性列传
字体: 16 + -

第72章 托孤白帝憾千秋

    第72篇托孤白帝憾千秋

    正当所倚仗的结义兄弟意气风发、威震华夏,眼看兴复汉室有望,却突遭口口声声共拒汉贼的昔日盟友背后捅刀从而身首异处,刘备怎么能够不心痛如绞?

    正值隆冬季,窗外北风紧,何日春又至,再续桃园情?

    “从此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信忘恩,神人共戮!”桃园誓言音犹在耳,兄弟却已从此生死两相离。”

    孙权你个小人,你这背信弃义背后捅刀残害我手足兄弟的家伙,你难道不知羞耻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吗?

    所谓战略理想,据有荆益,两路并进,克复中原,刚刚攻取汉中,正待一展宏图,转眼荆州已经落入小人之手,双拳顿时一臂,理想,就这么破灭了吗?不!我一定要收回荆州,报仇血恨!

    只是如今刚遭大难,汉中一战耗尽国力,而魏吴联手,敌强我弱,哪有立即发兵报仇的机会?刘备现在也只能含恨隐忍,安抚蜀中。

    关羽败亡丢了荆州,不仅刘备张飞悲痛,糜竺更是因为糜芳叛敌投降是导致关羽身死的罪魁祸首而自感罪恶深重,无脸见人,自己把自己捆了来见刘备,请求刘备治罪。

    都是当年舍命跟随自己于困窘的旧友,人家当年可是倾家荡产救自己于危难之中,刘备已经失去关羽,更不想再失去糜竺,忙扶起糜竺,安慰道:“虽然是你兄弟的罪,但不是你的错啊,我怎么能因为他有罪而来惩罚你呢。”

    也许世事正处于多事之秋,就在关羽身死后不到两个月之内,刘备的劲敌曹操和仇家吕蒙相继病发去世,这让他稍稍获得一丝安慰,然而一想到连曹操这乱贼当年都还能放任关羽投归自己,又在关羽死后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那个曾经的大舅子兼盟友竟敢公然背信弃义,惟利是图,更让他不寒而栗,难道如今连形式上的顾全面子都没人愿意做了吗?

    曹操一死,曹丕继位,立即威逼皇帝禅让,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立魏代汉,这又给了刘备一个沉重打击──我一心要拥戴振兴的汉室王朝就从此消亡了吗?

    驻守在东三郡的孟达深怕当初拒绝出兵帮助关羽被刘备追究,带兵投降了曹魏。曹丕派夏侯尚和徐晃率军会合孟达又来攻打上庸,上庸太守申耽又趁机反叛,刘封抵挡不住,兵败逃回cd。

    刘备认为就是刘封和孟达当初不愿出兵帮助关羽,导致关羽久围樊城不下,后来关羽兵败逃往上庸时又没有派兵解救,致使关羽命丧章乡,如今见到刘封,真是痛心疾首:“你是我的养子,我们父子相称都这么多年了,明知道我和关羽感情深厚,你为何还要见死不救?

    “就算你和他相处不来,可当初我都已经将东三郡划归荆州管辖,关羽就是你的官长,他几番要你出兵,你都置之不理,这就是抗命不遵,论罪当死你知道吗?

    “我一向来都是劝你们遵礼守法,平等待人,你偏要仗着自己地位特殊,欺负孟达,强抢他的鼓吹乐队,引起部下心存不满,叛敌投降,从而导致三郡得而复失,你知罪吗?”

    诸葛亮考虑到刘封武力过人,为人强悍,又身为刘备义子,担心刘备过世后性格软弱的刘禅难以控制,便劝刘备治刘封死罪。刘备听从劝告,于是将刘封处死,只是一想起刘封拒不听从孟达之劝降魏,毕竟还是愿意忠心于己的,不禁泪流满面。

    荆州事变不仅使刘备失去了义弟和义子,也使他手下众多将领谋事深感大业无期,忧伤成疾──糜竺羞愤而死,法正病故,黄忠病故,马超染疾,张飞终日醉酒……

    诸葛亮率领众官员劝刘备晋皇帝位:“曹丕逼汉帝禅位,改国号为魏,如今汉室王治已断,都传闻献帝已经被害了,我们认为您作为汉室宗亲,应该就此称帝,以接续汉室正统,声计篡国逆贼。”

    刘备也觉得应该振作起来了,匡扶汉室的大业不能断,汉家旗帜不能倒,于是登基称帝,立刘禅为太子,封诸葛亮为臣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祭祀高祖以下历代皇帝。

    安排好朝政,刘备下令举倾国之兵,讨伐东吴,誓为关羽报仇!一些官员认为这样不妥,赵云劝谏道:“篡夺汉室的是曹魏啊,我们应该先讨划关中,不应该先和东吴交战,只怕一打起来成胶着状态,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以抽身伐魏了。”

    刘备看着跟随自己多年的赵云,心里叹道:子龙啊,你难道没有看到我手下许多人都是因为和我义气相投才誓死追随我吗?如果我最亲近的关羽被东吴阴谋害了,却不出兵报仇,这让那些快意恩仇的壮士如何能服?东吴向曹魏称臣,夺我荆州,难道这还不能算是我大汉叛贼吗?难道我让众多荆州籍官员从此只能遥望故乡,连祭祀祖坟的礼节都不能尽到吗?

    刘备吩咐张飞回阆中带兵到江州会合,兄弟同心,誓为关羽报仇!想起关羽因为性格孤傲与部将不和导致身亡,刘封因为欺凌孟达而丢失东三郡,刘备特意叮嘱张飞:“你治兵过严,刑罚太重,又喜欢醉酒打人,打了人又偏还把他们留在身边使用,只怕会给自己招来祸端,如今人心难测,你要改改这毛病啊。”

    张飞因关羽被害怒火难控,没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回到阆中整点兵马时就又因为嫌范强、张达二人办事不力,把他们暴打了一顿,引起二人不满,趁张飞熟睡时杀害了他,割下他的头颅连夜逃到东吴去了。

    接到张飞死讯,刘备心理再遭重创,这一切都是东吴惹的祸,旧仇未报,又添新恨!

    刘备派赵云镇守江州作为后应,让黄权领一万人马驻扎在江北以防曹军攻击,命吴班冯习为先锋向吴军发起攻击,攻克姊归,在夷陵与陆逊隔江对峙,又派马良前去联络武陵郡各土著豪强。

    当初刘备统治武陵郡,因为当地偏远,各民族生活条件较苦,所以减免徭役,这让当地人非常敬服,如今见刘备前来收复故地,一时间纷纷响应,带人前来帮助刘备共讨东吴。

    陆逊知道当前不可力敌,带兵一路后撤,退出三峡狭窄地带后即重兵占据有利地形,守住出口。刘备虽率大军亲自南下,奈何东吴坚守不战,部队在狭窄山路又施展不开,只好选择在山林中扎营,以致连营七百里。

    双方相持不下,转眼又到盛夏,陆逊抓住刘备军驻营狭窄绵长,又深居山间林地的劣势,命令军士一齐放火烧山,一时间火势大作,刘备军士拥挤在狭窄山路上无处躲避,顿时乱作一团,死伤惨重。

    陆逊率兵趁势全面出击,此时刘备将士已经被火烧得溃不成军,无力抵抗,只得夺路而逃。

    刘备逃往白帝城,身后吴军坚追不舍,幸好陈到及时安排军士用盔甲杂物等堵塞道路,才得以逃脱。

    此战刘备损失惨重,将军张南冯习等战死,待中马良也死于乱军之中,士兵损失数万,在江北的黄权所部也因为退路被东吴军队堵死,无奈只好投降了曹魏。

    经此一战,刘备损失了国中大半精兵,将官谋士多名,从此国力大减,报仇无望,不禁仰天长叹:“我刘备竟然输给了陆逊,这真是天要亡我吗?”

    为了防止东吴趁机攻打益州,刘备不再回cd,将白帝改名永安,驻扎下来。

    曹丕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也真正认识到必须和刘备联合起来抵抗曹魏才有生存之机,于是向刘备求和。刘备经此惨败,也自知报仇无望,大业难继,答应了孙权的罢战之议。

    因为黄权已经投降曹魏,有官员收押了黄权的家属来请刘备治罪。刘备想起当初黄权曾经劝自己率大军押后,让他去打前阵作战,以免万一失利撤退不及,此时后悔莫及,对来人说:“是我对不起黄权啊,怎么能治他家人的罪呢,你们一定要按黄权还在时的待遇对待他的家人。”

    此时后方又报来马超病故的消息,刘备一盘算,手下大将凋落殆尽,良谋法正已故,黄权降魏,自己也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此生只怕再也没有机会逐鹿中原,光复汉室了,不禁心灰黯然,日渐消沉,一日染上痢疾,久治不愈,心知于世不长了,开始安排后事。

    诸葛亮治国有方,相信在他的治理下,国家经济实力能够得到逐渐恢复名誉,然而当今强敌环视,强兵保国还需要强将才行,曹魏在北,有魏延驻守汉中,东吴屡次背信弃义,不得不防,该让谁来镇守永安呢?刘备检遍众将,发现了李严,此人数率少量郡兵以寡击众剿平地方盗贼作乱!

    刘备招诸葛亮来永安宫安排托孤,让李严为副和诸葛亮一起辅佐幼主刘禅。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我现在将儿子交付给你了,如果他值得辅佐,你就多帮帮他,如果他实在不成器,你就自己主政吧。”又交代小儿子刘永和刘理:“我死之后,你们兄弟几个可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啊。”

    言不久,刘备带着满腔遗憾病死于永安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