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笑个性列传
字体: 16 + -

第52章 治理平原扬仁名

    第52篇治理平原扬仁名

    一怒之下鞭杖督邮,刘备等人就成了逃犯,急急离开安喜县,只是当时天下大乱,各处征战,像他们这样敢打敢杀敢拼命的人才不怕没机会,不久后刘备就又因为多次军功当过下密丞、高唐令。

    在高唐县令位置上没干多久,刘备又一次被大批黄巾军打得大败,竟然被赶出了县城。痛定思痛,靠自己这点微薄兵力实在难独当一方,刘备想起了大师兄公孙瓒如今可是一方诸侯了,决定去投靠他。

    学弟到来,公孙瓒此时正需要大把人手,见到刘备来奔当然是高兴得很,上表封他为别部司马,让他跟着青州刺史田楷带兵和袁绍军死磕,而且给他派了一队骑兵支援。骑兵队长叫赵云。

    赵云受州民所托,要他投奔明主,寻求仁政,如今和仁义迷万人的刘备走到一块,那真是磕睡遇上枕头,相见恨晚,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聊聊到大天亮。

    在关、张、赵云的帮助下,刘备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公孙瓒任命为平原令,不久就迁升为平原国国相。

    官做大了,手上力量也有所加强了,管理的地方也大了些,刘备可以有模有样的治理一方,实施他的仁政了。

    施仁政,为的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有吃有穿才是基本条件,如今百姓们耕种情形如何呢?刘备需要下乡去亲自察看一番。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满眼荒芜草茫茫,空旷的原野上,只有一对老年夫妇在吃力翻弄一小块田地。微服私访的父母官刘备走过去,向俩位老个作个揖:“老人家,怎么这么大的地方就这么小一块田啊?”

    老夫妇俩正忙着呢,没那么多空搭理他,只丢下一句高深莫测的话来:“世上本没有田,翻地播种的人多了,才成了田。”

    哇!一句话就把接受过名师指导的刘备给震住了,这田的问题里可大有学问了,忙问道:“前辈能不能指点得详细一些?”老人家伸直了腰,指着四野荒草地告诉刘备:“以前,这里都是良田,可现在一会儿瘟疫死一批人,一会儿战乱死一匹人,这些田就都没人管了,就变成这样了。”

    “原来良田都没人种了呀,可是如今也有很多饥民在逃荒啊,为什么他们不来种地呢?”刘备一边叹息一边又表示不解。

    老人家觉得刘备太天真了,嘲笑道:“你以为有田就能种么?那些饥民都是外地逃荒来的,虽然这些田地看上去是没人管,可谁能保证他们种了以后会不会有官府或者地方豪强来说这地是有主之地呢,辛辛苦苦干个大半年,最后没得一粒米的事谁会愿意去干呢?”

    刘备觉得有道理,看来需要组织官府来对这些土地统计一下,把无主之地都收上去,由官府组织那些外来饥民种植,这样既然可以让很多饥民从此结束逃荒生活,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同时又可以减少因饥民四处流窜,保证辖区治安稳定啊。

    借着老农一席话,刘备把几千饥民都安顿下来,不久就出现了到处是庄稼,偶尔能见牛羊的好气象。

    除了让大家有田种有饭吃,还要保证大家有肉吃才好,刘备特意带着卖肉高手张飞到集市上去调查一下肉食供应。张飞远远看着肉铺伙计切下一块肉来,听到他喊“一斤,不多不少”就眉头一跳,拉一拉刘备的手说:“大哥,这块肉绝对少了三两。”

    刘备相信张飞割肉的功夫,对那家肉铺短斤少两到如此地步非常生气,一斤十六两,少了三两那岂不是都少了两成,这也太黑了吧,就对张飞说:“你也去买一斤肉,让他们写个字据,回头到公堂上作证好好治一治这些奸商。”

    张飞走到肉铺称了一块肉回来,对刘备摇摇头:“我去不行,那家伙竟然一两都不敢少我的。”刘备才想起他是人见人怕鬼见鬼闪,一般没人敢诳他。

    张飞说:“我看还是你自己去买一块吧,你不是人见人亲、鬼见鬼善吗?人善被人欺,你去没错。”

    刘备不去,怕人家认出他来,再说要是自己买肉自己告他短斤少两的好像不太合适,觉得还是找个跟自己没得相干的人才好。张飞转头四处望,看到一个小乞丐正在人家馒头摊子前眼巴巴地望着,忙走过去,叫了一声:“小弟弟!”

    小乞丐吓了一跳,掉头就跑。刘备赶紧拉住他,直奔要害:“我给你买馒头吃。”

    看着小乞丐狼吞虎咽地啃着馒头,刘备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啊。张飞可惦记着任务,对小乞丐说:“馒头好吃不?”

    小乞丐一边猛吃一边点头,含糊不清地回答:“好吃。”张飞又问:“想吃肉不?”

    这还用问?小乞丐眼里放着光,满脸惊喜地盯着张飞手上那块肉。刘备就掏出钱来递给他:“这点肉太少了,只够我们俩个人吃。你看到那个肉铺没有,你拿着钱到那里去买一斤肉来我们回去煮了一起吃好不好?”

    小家伙到肉铺交上钱买了肉就要回来,张飞早就跟上去了,直接就把肉铺伙计揪了起来:“好家伙,小孩子来买肉你竟敢一斤少给人家四两,欺负小孩子不懂事。走,跟我去衙门!”

    这肉铺短斤少两又不是一天两天,平日里大家可都没少吃亏,只是碍着人家后面有势力,不敢出声,如今见张飞这么一个大汉出手了,都忍不住出来指责了。

    肉铺伙计早被张飞大块头和雷鸣怒吼震住了,哪里还敢否认,一个劲地表示有错认罚。刘备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认了,根本不用去公堂审问,既然这样,那就代表官府表个态,也好教育其他商户公平交易吧。

    刘备一手开发一手整顿的忙得不亦乐乎,却忘了开肉铺的都不好惹,就像当初张飞在当地没人敢找茬一样。

    这肉铺背后真正投资人其实是地方豪强刘平,他此前就是平原县的主簿,本想着再升升官当上平原县令,不想这职位被刘备占了,还升格为平原国相了,心里老早就恨得痒痒的,如今刘备还要断他财路,觉得不给他点厉害尝尝不行。

    奈何刘备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干部,是有军方背景的,刘平知道明干不行,就花钱买了一位刺客,让他去刺杀那位“假仁假义,损公肥私”的狗官。

    这天晚上,关羽张飞等人外出巡查未回,刘备独自在家里忙着批改公文,伏案良久,有些累了,便伸伸懒腰,准备休息一下,抬头看到堆在一旁桌上的一篮苹果,就准备去整理一下。

    苹果是那天下乡视察时遇到的那对老夫妇送来的,因为当天刘备看到他们老俩口耕作辛苦,就亲自帮他们拉了一会儿犁,后来得知此人竟然是父母官刘大人,觉得这样的官员太难得了,等屋后那苹果树结果后,就摘了一篮子送过来。

    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拥戴,刘备感到非常欣慰,掏出手帕来将苹果一个个擦干净,口里还愉快地哼起了小调:“我有一个小苹果,小呀小苹果;哎呀,我还有一个小苹果,小呀小苹果……”

    “唉,这个苹果被虫蛀了,真可惜……哎呀,这个苹果烂了一块,太可惜了……”刘备将一篮子十几个苹果分开来,五个坏了的放到碟子里,把那七个好的收进拒子,等着招待客人用。

    这一切都被偷偷潜入躲在窗外偷窥的刺客看在眼里,觉得这刘备真是个吝啬鬼,几个苹果都还要藏起来,生怕被人家看到抢去吃了似的,心念一动,竟起了玩心,决定戏耍一下刘备再把他干了。

    “冤枉啊大人,你可要为我伸冤啦!”刺客退到门外,呼天抢地地大叫了起来。

    啊?竟然还有人大晚上的跑到我家里来喊冤,这得是多大的冤情啊!刘备赶紧跑出来看看情况,见一位汉子跪在大门外哭喊,上去把他扶起来拉进屋里安慰。

    刘备扶他坐好,忙着问:“你有什么冤情?说出来我一定替你主持公道!”

    刺客都是杀人的,哪里懂什么伸冤,被刘备一问,不好回答,就捂着肚子说:“大人,我饿坏了,可不可以先吃点东西再说啊?”说着伸手就要去拿刘备放在碟子里那几个烂苹果,心想吃你个烂苹果你会不会心痛呢?

    刘备忙拦住他,说:“不不不,这几个苹果烂了,我给你拿好的。”说着打开柜子,把那盛着七个好苹果的篮子拿出来放到刺客面前。

    怎么回事,难道我看错了?一时不合想象剧情,刺客有些乱了。刘备还在忙乎着呢:“你这么晚来这里喊冤,一定是从老远的乡下来的吧?可累坏了吧?我给你倒杯水。”

    还要给我倒水?这哪有国相大人的样子啊,不会是我走错门了吧?怎么连个下人都没有?

    当然有下人,这时厨娘就端了碗面进来:“大人,该吃晚饭了吧?”

    “对对对,该吃晚饭了。”接过面来,刘备转头就对刺客说,“你饿坏了,先把这碗面吃了,然后慢慢跟我说说你的冤情。”

    刺客看着那碗放着一个荷包蛋的面条,心想怎么比我来这前吃的还差啊,连忙推辞道:“大人的晚饭,我怎么敢吃。”刘备催他:“你先吃你先吃,我还不饿。”

    “不不不,大人吃大人吃。”刺客可不想杀人前还真欠下人情来。

    刘备见他不好意思吃,就对厨娘说:“先再去拿个碗来,我和这位老乡一起吃,然后你再下一碗来,让老乡吃饱。”

    刺客被感动了,弱弱地问一句:“堂堂国相大人怎么晚饭就吃这么一个鸡蛋面?”

    刘备叹口气,说:“唉,谁不想吃好穿好啊,只是现在兵荒马乱的,好多百姓连素面都吃不上呢,饿死了好多人,想想他们,我哪里敢奢侈啊,现在想的就是节约点开支,让饥民们都能种上粮食,获得收成,到时我们就都能吃好喝好了。”

    刺客本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出于生活所迫才干上这行当,如今面对这么为民着想的好官员,感动得稀里哗啦,颤抖着从怀里掏出用于行刺的尖刀来,哭着坦白道:“大人啊,你是我们穷人的大救星。我有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