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笑个性列传
字体: 16 + -

第48章 重任交给小备备

    第48篇重任交给小备备

    “小备备,你过来,妈妈教你绣花好不好?”刘妈妈看着刚从私塾放学,玩了一路泥巴回家的小刘备,叹了一口气。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了,几年前刘备那在涿郡县衙当个小官儿的父亲刘弘去世了,家里没有了顶梁柱,只有靠自己绣个花织个草席卖点钱来支撑孤儿寡母的生活开销了,看着正是调皮年纪的儿子,刘妈妈怕他玩野了会学坏,就想让他跟着一起做点活,顺便也可以帮帮自己。

    大耳朵备备放下书包,手也不洗就去拿饼吃,边吃边说:“妈妈,我是大男人啊,怎么能跟女孩子一样绣花呢?”

    摸摸刘备的额头,刘妈妈说:“可是家里没有多少钱了啊,要不绣花怎么有饼吃呢?你不想绣花,那我教你打毛衣好不好?”

    小备备还是不愿意:“那还是女孩子做的活啊。”

    刘妈妈想想也是:“那你跟妈妈一起编草鞋总可以吧?”

    刘备不高兴:“妈妈,我是男子汉,我是要做大事的男子汉,怎么总要做这些小事情呢?”

    刘妈妈也有些不高兴了:“那你做什么大事啊?是不不今天又和同学打架了?”

    刘备有些小得意:“妈妈,他们都愿意听我的话,我说玩老鹰抓小鸡,他们都不会去玩捉迷藏。”

    刘妈妈问他:“那如果饭都没得吃了,书也不能读了,马上就要饿死了,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干大事啊?”

    刘备被问住了,可又不甘心去编草鞋,就嘟着嘴站在那里不肯动。

    刘妈妈见他还敢犯犟,拿起一双草鞋来,在他屁股上面“啪啪”打了两下,一边教训道:“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知不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先解决肚子问题知不知道?做事要先学会做人知不知道?”

    小备备今天本来玩得很开心,没想到回家却被妈妈责骂了,一时间就委屈地哭了起来。

    刘妈妈可不想让他靠哭耍赖,捏了一下小备备的大耳朵:“长这么大的耳朵却不听话,那要它干什么?”又拉住他的手,“长这么长的一双手,却不会动手织毛衣编草鞋,那又有什么用呢?”

    原来小备备天生双耳垂肩,双臂过膝,每次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玩时都把人家比下去了,所以成了小明星,现在听到妈妈说不要大耳朵和长手臂了,赶紧把手抽出来捂住耳朵:“妈妈妈妈,我听话,我听话,我帮你织毛衣编草鞋赚钱吃饭。”

    刘妈妈宽心了,教育刘备:“其实呢,妈妈还是能养活我们娘俩不饿死的,但是小备备你知道吗?妈妈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有大出息的人,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将来好让你有点资本出去学大学问,做大事情啊。”

    小备备忙点头表示知道妈妈的苦心。

    刘妈妈却想得更多,继续教育刘备:“让你跟着妈妈一起多劳动呢,最主要是希望你先学会吃苦,理解生活不易,将来你有出息了以后,才会体恤普通民众的辛劳,尊重他们的劳动,那样你才能做一个有仁有义的大英雄啊。”

    就这样,小备备读了几年私塾,又跟着妈妈一起织席贩履补贴家用,慢慢地长大了。

    然而摆地摊也并没有给家里存下多少钱来,眼看着刘备十五岁了,妈妈想让他出去做大学问,可是没学费怎么能出去求学啊?

    也许是刘妈妈的一番苦心感动了老天,当机会来临时,刘备没有错过跟随名师学习深造的机会。

    同族刘元起这天特意上门来问刘妈妈:“听说本郡名人卢植现在在缑氏山养病,趁着休闲愿意带几个学生,我想让我家德然去那里求学,不知道你们家刘备会不会去啊?去的话也好有个伴。”

    卢植可是大名人,不仅学问做得好,还熟读兵书,深通武略,如果能让刘备跟他好好学习,那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这样的机会刘妈妈当然希望能给刘备争取到,可如今家里哪来那么多钱供他去求学啊,学费先不说,那么远,只怕路费都难负担,想到这里,刘妈妈不禁心头黯然,眼有泪意。

    刘元起知道刘备家境窘迫,所以他带来一个好消息:“如果刘备愿意跟我们家德然作伴一起去学习的话,我愿意负担他往返的路费和一点生活费,这样我们家德然去那么远读书也不会孤单了。”

    当然不能让儿子错过这样的大好机会,刘妈妈激动地给刘元起鞠躬:“当然要去,当然要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我家孩子去求学。谢谢他叔,谢谢他叔了。”

    刘元起大度地说:“不用谢了,都是咱刘家的孩子嘛,让他们俩个一起去,我们家族里再出个大能人的机会就大了一倍嘛。”

    看到自家德然不在身边,刘元起忍不住轻轻补了一句:“我看刘备这孩子天生异像,将来一定能成为我们家族有出息的人。”

    刘妈妈听到人家这样夸自己儿子,心里当然是乐开了花,这也正是他努力培养刘备的目标啊,嘴旦却不能自夸,只是一个劲地谢谢人家无私赞助。

    刘元起的老婆听说自家老公要负担刘备的学费路费生活费,心里可不大愿意:“又不是我们家的儿子,凭什么搞得跟自己亲儿子一样对待?”

    刘元起爽朗一笑:“真是女人家见识,我倒觉得好像是我们家德然在沾刘备的光似的。”他老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骂了一句:“我看你是吃错药了吧。”

    卢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教师,学问大了去,除了给学生们讲解儒学经典,解析礼法纲常,还给大家讲授兵法军机,加上他那浑厚深沉极富魅力的男中音,让刘备和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文可引经据典,座辩天下,武可驰骋沙场,征战四方,这可是每一个热血男儿梦寐以求的事情,同期求学的大师兄公孙瓒更是听得心潮澎湃,禁不住大喊一声:“老师讲得太好了!”说完双手拼命鼓掌。

    卢植心怀大志,不是酸腐书生,不记较学生有违师礼,打断老师的讲课,反而为学生们都是热血青年而自豪,当时也只是哈哈大笑了之。

    刘备同学也想发表感言:“大师兄嗓门真大!”

    公孙瓒见先生不反对,就开刘备玩笑:“我声音真的很大吗?我是特意练习的,声音大显得有魄力,战场上声音大还可以镇住敌人,不过你确信声音真的很大了么?不会是你耳朵大才听了响吧。”

    刘备不介意这个调侃,只是顺势表达一下对老师的崇拜:“但是我觉得先生的声音更有魅力,浑厚深沉,包容四海,让人痴迷难舍。”

    卢植顺势给大家讲解一下与人交流常识:“语随心生,与人交流重在真诚展示自我,比如公孙瓒同学嗓门大,说明他是一个豪爽不拘小节的人,而刘备同学呢,声音平和中肯,说明他是一个宽宏大度,心地仁厚的人。”

    想到刘备同学竟然说了“包容四海”这个词,卢植觉得这个孩子眼界比较宽、比较高,对刘备同学有了更多的期望,所以特意提醒大家注意:“学好儒术,深通理法,这样才能治理一方,凝聚人心,同时也要加强军事学习,惩暴平乱,才能维护天下稳定。”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让刘备同学深以为然,文武双全才是人间大才。

    同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公孙瓒大师兄下课后找到刘备同学,表示要和他加强交往。刘备也很高兴与能和他共同进步,象对大哥一样尊重他,学习他。

    像卢植这样的人才正是当下大汉朝庭奇缺的,朝庭不会让他在这山中长期养病闲置,两年后,因为扬州庐江地区少数民族造反了,考虑到卢植名气大,又熟悉当地情况,朝庭立即征召他出任庐江太守,前去平息当地叛乱,恢复王治。

    接到朝庭诏书,卢植开始打点行李,准备前去上任,毕竟他是心怀大志又愿身体力行的人,他需要到广阔天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教书,只是他养病期间的一份兼职。

    临行前,把学生们召集在一起,卢植语重心长地叮嘱大家:“匡扶汉室,平定天下,勤政爱民,奉礼行法,将忠、义、仁、信、勇理念撒遍天下,让人们过上互助互爱、安居乐业的生活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各位同学们,如今我将要去实践我的理想了,而你们呢?也一定要努力拼搏,干出一番事业来。”

    看了一遍各位学生,卢植特意拍了拍刘备的肩膀:“我对你抱有最大希望,记住,从今天起,尊礼奉法、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重要任务已经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努力,要顽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生!”

    接到朝庭任命的老师走马上任去了,生于当今贵族家庭的师兄公孙瓒也回去担任官员去了,他们都将马上可以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而家庭贫困,连学费生活费都是靠别人资助的刘备,该如何开始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重大任务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