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木箱不语(5)
“玉娘,玉娘!”
玉娘应该是乔婶的闺名。
正从船上跑来的潘三郎眼见乔婶倒在地上,顿时目眦欲裂,痛不欲生。
最后几个台阶竟是走的磕磕碰碰,连滚带爬。
他爬到乔婶身边,一把将她的身体从杜春风怀里夺过来,死死搂住,放声大哭。
借此机会,杜春风便顺势站了起来。
不过,他的心里却是在琢磨这个潘三郎。
乔婶身负武功,肩负神秘的使命,这自然已经是假不了了。
可作为她的丈夫,潘三郎又是何许人呢?
他从船上下来,沿着码头的台阶奔到乔婶的身边,从这个过程看,他就是个普通人,没有功夫在身。
如果身具武功,就算平时注意掩饰,在刚才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候,十有八九的人都会显露出来。
换句话说,潘三郎假如是个练家子,在杜春风呼救的瞬间,便使出武功前来救援,那两个黑衣人可能就没有机会将钢刀刺入乔婶的后背。
这样的话,乔婶大约也就能活下来了。
然而,事情的结局便是乔婶已经死了,并且死不暝目。
所以,杜春风总结了一下。
如果潘三郎真是个常人,便无足多虑。
但是,如果他偏偏就是个武者,而且,在如此突发其来的紧要关头,还能牢牢克制自己,宁愿乔婶送命,自己也不显山不露水。
那么,这个人就真的是太可怕了。
此时,天已大亮。
拢在码头上过夜的各色船只上,无论是船东还是伙计,早已被杜春风的呼救声和潘三郎的大哭声惊醒。
他们纷纷围上来,看着倒在血泊中的乔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更有码头上管事的人,也已悄悄的跑去建德县衙,报案去了。
这是凶案,人命关天,谁也懈怠不得。
尤其案发现场是在人流如织的梅城码头,南来北往,人多口杂,稍稍处置不慎,将来流言四起,传到上官的耳朵里,一个庸官的评价那是逃不脱的。
所以,大清早的,知县彭定会就坐着官轿,在县丞刘思达的陪同下,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凶案现场。
这时,在离码头不远处投宿的赵氏三兄弟,也已听到传闻,顾不得梳洗,便赶了回来。
倒是拉纤的余氏兄弟,不知为何,一直未见踪影。
彭知县到达码头的时候,这里已是人山人海,还有不少看热闹的民众正闻风而动,络绎不绝的走出家门,朝码头上拥来。
三班衙役敲起锣鼓,又用杀威棒一顿乱捅,终于开出了一条通道。
而此时,潘三郎仍是抱着乔婶,兀自在痛哭流涕。
彭知县下了轿子,走到乔婶的尸身跟前,俯下身来,细细的端详了一番,轻轻的皱了皱眉头,问潘三郎:
“死者是你何人?”
潘三郎撩起袖子,擦了把眼泪,说道:“正是亡妻。”
彭知县说道:“可知凶案的缘由?”
潘三郎回道:“不知!小人昨夜嗜睡,亡妻何时离船,又去了哪里,一概不知。”
彭知县又问:“可知凶手是谁?”
潘三郎说道:“只知是两个黑衣人,黑巾蒙面。”
说完,他想了一想,用手指着杜春风,又说道:
“或许这小哥清楚。之前,正是他和亡妻在一起。小人正是听了他的呼救,才知道发生了这等惨事。”
说完,以袖掩面,抽泣不息。
“哦?有目击证人,那就好办多了!”
彭知县先是自言自语,尔后,脸色一整,官袍一甩,厉声喝道:“来人,将苦主,目击证人以及这具尸体统统带回县衙,本官要好好审审。”
说完,就如川剧里的变脸,马上换上了一副笑脸,向围观的百姓作了个罗圈揖,朗声说道:
“各位父老乡亲,此案甚是复杂,为防止凶手的耳目在旁窃听,大庭广众之下,不便问话,因此,本官要将一干人等带回县衙,细细审之。
也请父老乡亲们不要谣传,案情一旦水落石出,本官便会贴出告示,以正视听。”
说完,躬身钻进官轿,扬长而去。
两个衙役走到杜春风身前,一抖手中的铁链子,“呛啷”套上他的脖子,二话不说,牵了就要走。
“大哥,大哥,先等等!”
杜春风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委屈的说道:“我可不是犯人,为什么要锁我?”
衙役奇道:“刚才没听苦主说,你和死者是在一起的吗?如此重要的人证,我不锁你,跑了怎么办?
更何况,没看死者一身夜行衣吗?半夜三更的,你们俩个不好好睡觉,跑出来穿街过巷的,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人!
老子不锁你锁谁?”
衙役说完,用力一扯链子,大喝一声:“还不快走!”
衙役的话当然是歪理,有点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意味。
但这话听在不明真相的围观者耳里,却又是让人觉得很有道理。
所以,有好事者也跟着嚷嚷道:“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官差大哥,到了公堂上,先狠狠打他三十大板,看他还老不老实。”
杜春风无语,暗自凝噎。
他可不想就这样无缘无故的被押到衙门里去。
书上都说,衙门朝南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何况自己这次牵涉到的可是杀人命案,万一碰到一个糊涂官,稀里糊涂的将自己判定为杀人犯,那自个儿一条小命可就交待在这梅城了。
对了,怎么不见有顺叔出来替自己说话?
猛然间,杜春风想起来,自从赵氏兄弟来到码头后,有顺叔就不见了踪影。
自己当时因为全神贯注的在看知县老爷断案,又想着,有顺叔也不会到哪里去,所以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
然而,到了现在这个要紧关头,有顺叔仍然没有露脸,那就真的是奇了怪了。
“等等!”
杜春风大喝一声,使劲一拉脖子上的铁链。
他本就人高,这下子又是猝不及防,衙役一时不备,链子竟然被杜春风扯得脱手而去。
趁此良机,杜春风分开围观的人群,将视线投向了码头边的货船上。
这遥遥一望,杜春风顿时就如见了鬼般,呆若木鸡。
只见自己的货船早已离开了码头,正顺水而下,向着梅城码头的对面驶去。
只是,船中并不见有顺叔的身影,在手忙脚乱的撑船的,正是赵氏三兄弟。
这是几个意思?
杜春风百思不得其解。
有顺叔和赵氏兄弟见他们雇来的船家发生了命案,怕连累到自己,所以,就匆匆忙忙驾船脱身。
可这个不科学啊!
甭说杜春风知道乔婶根本不是他们杀的。
就算这里头真有什么事牵涉到他们,待会儿只要潘三郎和杜春风过堂一审,赵氏兄弟和有顺叔的身份便一清二楚。
官府海捕文书一发,就算逃到天边也得给你逮回来啊!
难道是那满船的木箱子?
对了!
一定是货船上的木箱子,里面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赵氏兄弟怕一旦被牵连进命案后,官府会派人上船搜查。
如此一来,纸便包不住火,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而这,应该恰恰是赵氏兄弟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他们便想着悄无声息的,先将货船撑走,将那些木箱子藏在无人知晓之处。
这样,就算事后官府追查到赵氏兄弟,可是,无凭无据,也就奈何了了他们了。
然而,杜春风更为疑惑的是。
有顺叔为什么要和他们同流合污?
而且,他人现在又到何处去了呢?
“好小子!果然不出大爷所料,竟敢当场拒捕!”
杜春风正在痴想,那两个衙役已经追了上来,扬起手中的杀威棒,劈头盖脑就是一顿好打。
杜春风用双手紧紧抱着头,蹲下身来,痛苦的生受着,心里却是暗暗骂道:
“你们这两个狗东西,这一顿毒打,小爷记下了!
将来必定要你们百倍偿还!”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本章完)
玉娘应该是乔婶的闺名。
正从船上跑来的潘三郎眼见乔婶倒在地上,顿时目眦欲裂,痛不欲生。
最后几个台阶竟是走的磕磕碰碰,连滚带爬。
他爬到乔婶身边,一把将她的身体从杜春风怀里夺过来,死死搂住,放声大哭。
借此机会,杜春风便顺势站了起来。
不过,他的心里却是在琢磨这个潘三郎。
乔婶身负武功,肩负神秘的使命,这自然已经是假不了了。
可作为她的丈夫,潘三郎又是何许人呢?
他从船上下来,沿着码头的台阶奔到乔婶的身边,从这个过程看,他就是个普通人,没有功夫在身。
如果身具武功,就算平时注意掩饰,在刚才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候,十有八九的人都会显露出来。
换句话说,潘三郎假如是个练家子,在杜春风呼救的瞬间,便使出武功前来救援,那两个黑衣人可能就没有机会将钢刀刺入乔婶的后背。
这样的话,乔婶大约也就能活下来了。
然而,事情的结局便是乔婶已经死了,并且死不暝目。
所以,杜春风总结了一下。
如果潘三郎真是个常人,便无足多虑。
但是,如果他偏偏就是个武者,而且,在如此突发其来的紧要关头,还能牢牢克制自己,宁愿乔婶送命,自己也不显山不露水。
那么,这个人就真的是太可怕了。
此时,天已大亮。
拢在码头上过夜的各色船只上,无论是船东还是伙计,早已被杜春风的呼救声和潘三郎的大哭声惊醒。
他们纷纷围上来,看着倒在血泊中的乔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更有码头上管事的人,也已悄悄的跑去建德县衙,报案去了。
这是凶案,人命关天,谁也懈怠不得。
尤其案发现场是在人流如织的梅城码头,南来北往,人多口杂,稍稍处置不慎,将来流言四起,传到上官的耳朵里,一个庸官的评价那是逃不脱的。
所以,大清早的,知县彭定会就坐着官轿,在县丞刘思达的陪同下,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凶案现场。
这时,在离码头不远处投宿的赵氏三兄弟,也已听到传闻,顾不得梳洗,便赶了回来。
倒是拉纤的余氏兄弟,不知为何,一直未见踪影。
彭知县到达码头的时候,这里已是人山人海,还有不少看热闹的民众正闻风而动,络绎不绝的走出家门,朝码头上拥来。
三班衙役敲起锣鼓,又用杀威棒一顿乱捅,终于开出了一条通道。
而此时,潘三郎仍是抱着乔婶,兀自在痛哭流涕。
彭知县下了轿子,走到乔婶的尸身跟前,俯下身来,细细的端详了一番,轻轻的皱了皱眉头,问潘三郎:
“死者是你何人?”
潘三郎撩起袖子,擦了把眼泪,说道:“正是亡妻。”
彭知县说道:“可知凶案的缘由?”
潘三郎回道:“不知!小人昨夜嗜睡,亡妻何时离船,又去了哪里,一概不知。”
彭知县又问:“可知凶手是谁?”
潘三郎说道:“只知是两个黑衣人,黑巾蒙面。”
说完,他想了一想,用手指着杜春风,又说道:
“或许这小哥清楚。之前,正是他和亡妻在一起。小人正是听了他的呼救,才知道发生了这等惨事。”
说完,以袖掩面,抽泣不息。
“哦?有目击证人,那就好办多了!”
彭知县先是自言自语,尔后,脸色一整,官袍一甩,厉声喝道:“来人,将苦主,目击证人以及这具尸体统统带回县衙,本官要好好审审。”
说完,就如川剧里的变脸,马上换上了一副笑脸,向围观的百姓作了个罗圈揖,朗声说道:
“各位父老乡亲,此案甚是复杂,为防止凶手的耳目在旁窃听,大庭广众之下,不便问话,因此,本官要将一干人等带回县衙,细细审之。
也请父老乡亲们不要谣传,案情一旦水落石出,本官便会贴出告示,以正视听。”
说完,躬身钻进官轿,扬长而去。
两个衙役走到杜春风身前,一抖手中的铁链子,“呛啷”套上他的脖子,二话不说,牵了就要走。
“大哥,大哥,先等等!”
杜春风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委屈的说道:“我可不是犯人,为什么要锁我?”
衙役奇道:“刚才没听苦主说,你和死者是在一起的吗?如此重要的人证,我不锁你,跑了怎么办?
更何况,没看死者一身夜行衣吗?半夜三更的,你们俩个不好好睡觉,跑出来穿街过巷的,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人!
老子不锁你锁谁?”
衙役说完,用力一扯链子,大喝一声:“还不快走!”
衙役的话当然是歪理,有点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意味。
但这话听在不明真相的围观者耳里,却又是让人觉得很有道理。
所以,有好事者也跟着嚷嚷道:“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官差大哥,到了公堂上,先狠狠打他三十大板,看他还老不老实。”
杜春风无语,暗自凝噎。
他可不想就这样无缘无故的被押到衙门里去。
书上都说,衙门朝南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何况自己这次牵涉到的可是杀人命案,万一碰到一个糊涂官,稀里糊涂的将自己判定为杀人犯,那自个儿一条小命可就交待在这梅城了。
对了,怎么不见有顺叔出来替自己说话?
猛然间,杜春风想起来,自从赵氏兄弟来到码头后,有顺叔就不见了踪影。
自己当时因为全神贯注的在看知县老爷断案,又想着,有顺叔也不会到哪里去,所以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
然而,到了现在这个要紧关头,有顺叔仍然没有露脸,那就真的是奇了怪了。
“等等!”
杜春风大喝一声,使劲一拉脖子上的铁链。
他本就人高,这下子又是猝不及防,衙役一时不备,链子竟然被杜春风扯得脱手而去。
趁此良机,杜春风分开围观的人群,将视线投向了码头边的货船上。
这遥遥一望,杜春风顿时就如见了鬼般,呆若木鸡。
只见自己的货船早已离开了码头,正顺水而下,向着梅城码头的对面驶去。
只是,船中并不见有顺叔的身影,在手忙脚乱的撑船的,正是赵氏三兄弟。
这是几个意思?
杜春风百思不得其解。
有顺叔和赵氏兄弟见他们雇来的船家发生了命案,怕连累到自己,所以,就匆匆忙忙驾船脱身。
可这个不科学啊!
甭说杜春风知道乔婶根本不是他们杀的。
就算这里头真有什么事牵涉到他们,待会儿只要潘三郎和杜春风过堂一审,赵氏兄弟和有顺叔的身份便一清二楚。
官府海捕文书一发,就算逃到天边也得给你逮回来啊!
难道是那满船的木箱子?
对了!
一定是货船上的木箱子,里面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赵氏兄弟怕一旦被牵连进命案后,官府会派人上船搜查。
如此一来,纸便包不住火,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而这,应该恰恰是赵氏兄弟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他们便想着悄无声息的,先将货船撑走,将那些木箱子藏在无人知晓之处。
这样,就算事后官府追查到赵氏兄弟,可是,无凭无据,也就奈何了了他们了。
然而,杜春风更为疑惑的是。
有顺叔为什么要和他们同流合污?
而且,他人现在又到何处去了呢?
“好小子!果然不出大爷所料,竟敢当场拒捕!”
杜春风正在痴想,那两个衙役已经追了上来,扬起手中的杀威棒,劈头盖脑就是一顿好打。
杜春风用双手紧紧抱着头,蹲下身来,痛苦的生受着,心里却是暗暗骂道:
“你们这两个狗东西,这一顿毒打,小爷记下了!
将来必定要你们百倍偿还!”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