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三国之活着
字体: 16 + -

第五章 祖父故人

    于牧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转过来,顿觉口干舌燥,端起桌上的水壶一饮而尽,小玲听到房中动静,急忙进来服侍。于牧暗乐,这虽不是梦,却比梦还舒服。原来昨日说完正事后,四人一盏一盏的喝着,都喝得酩酊大醉,最后于牧母亲实在放心不下,派人到麋府才把他接回去,否则还不知道要喝到什么时辰。



    于牧看着在一旁整理房间的小玲,细腰翘臀,乌黑的辫子油亮油亮的,他真的觉得这样的生活太美好了,不自禁的就伸手向小玲的细腰拦去,小玲感觉身后有异,回过头来,吓得于牧一个激灵,罪恶的双手停在空中,尴尬的笑了声,“我就是想帮你整理,没别的”,说完也不待小玲反应就跑了,弄得小玲一脸迷糊。



    来到母亲房中请安,管家也在里面,正在向母亲说着家里的生意,好像是这都大半年过去了,城内的生意比上一季下降了两成,广陵的生意下降了五成,基本上这大半年广陵等于赔本赚吆喝。母亲脸色也不好看,说了声等这兵祸过去后再看看吧,实在不行,就把广陵的生意停了,把店面租出去,总比赔本强。管家答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于牧本想安慰母亲,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母亲爱怜的看着于牧,“牧儿啊,你父亲走的早,祖父又不知云游何方,你是家里唯一的独苗,以后这生意上的事也要上点心。我们于家的药铺在你祖父那一辈上是徐州远近文明的大药铺,主要是你祖父的医术高超,远近的疑难杂症医治好了不少,可他老人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却喜欢上了道学,扔下你爷爷父亲,独自去了道观当了道士。你爷爷还好点,多少学了点你祖父的本事,可你父亲却只学了点皮毛,到现在药铺也只是卖点草药过活。刚才你也听到了,这几年的兵祸也让铺子快维持不下去了,你有空的话就去铺子里看看,虽说你也不懂,可好歹这个家是要交到你手上的。”听着母亲语重心长的话,于牧想着母亲的不易,也乖巧的应下来。



    想着母亲的话语,于牧找来管家,询问着家中的境况,家中除了两家药铺外,在城外还有20多亩水田,年成好的时候也就3000斤稻子,年成不好的时候连2000斤都没有,也就够着家中这十几口子一年的口粮和开支。而药铺的生意也是每况愈下,可能迟早会关门。于牧不由想到后世那句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难,真难啊。本想着去店铺看一看的于牧也没了心思,独自回到房中。搜肠刮肚,想着有什么发财妙策,这盐铁酒朝廷专卖,要想分他一杯羹,想都别想。开赌坊,建青楼,倒是个法子,可本钱太大,家里的这点家底也经不起折腾,母亲多半也不会同意。想了半天,索性叫上小玲陪着到城中铺子里看看。



    小玲一路上高兴极了,这个天真烂漫的姑娘自兵祸以来就很少出门,也是母亲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家中的小玲、母亲房中的小翠和厨房的两个老妈子被下了禁足令,除非有急事,不得迈出大门一步。



    也就不一会儿,在小玲的穿梭带领下,于牧走到了自家的店铺前,这条街太冷清了,跟着百草堂三个字也显得有些冷清。可是更冷清的却是自家的铺子,门可罗雀好歹还有几只家雀,这铺子里两个男人目光呆滞,直到小玲走到跟前,他两才反应过来。



    看着出来的两人,于牧也不好说什么。本来就没有生意,你让二人就是有满腔热情,也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简单查看了药铺,他也不懂,索性拿起账本看了起来,草药不懂,可这账本他却是能看懂个一二。翻来翻去,心中默算了几遍,倒也不差分毫,看来这管家也是个实诚之人。



    正要起身回家,进来一中年男子,长衫挂体,面色红润,额头微微有些前突,可就胡子上挂着不知道什么东西,身后还跟着一个童子,看着六七岁吧。“这里可是于道长的百草堂?”中年男子开口道。刚刚踏出药铺的于牧收回身,“这位先生,可知祖父现在何方?”中年男子摇摇头,“我也就是过来看看,想不到偌大的一个百草堂竟成这般模样,可惜了啊”。说着就叫童子去买草药,不过别人买药都是几两几钱,这童子却是几斤几斤的买,莫不是拿药当饭吃。于牧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人,“敢问先生是否与我家祖父相识。”



    “小兄弟,说来我与你家祖父还有师徒情谊,当年在谯县当学徒时,于道长也曾传授我医术,只是于道长喜欢到处云游,不愿收我为徒,今日路过此处,看着城外流民中不乏有头疼闹热者,加上天气也要转凉,想着熬点药汤送去,也可尽我等医者仁心。”中年男子缓缓说道。于牧没来由的生出一分好感,“但不知先生尊姓大名,既是祖父旧交,母亲也是非常挂念祖父,烦劳先生与我回家告知母亲也好。”



    “呵呵,小兄弟,尊姓大名不敢当,我姓华,单名一个佗字。”



    一听华佗二字,于牧震惊了,于牧不淡定了,于牧有种出门捡着宝的雀跃,这真的是开门挤着吊,巧了,太巧了。很想给华佗来个拥抱,又怕把人给吓跑了,收拾好心情,于牧非要华佗到府上一叙,并表示这些草药全赠与华先生,也算是百草堂对城外流民的一些心意。华佗也不好再说什么,回到家中,见过母亲,简单聊了几句。于牧便将华佗请到书房,单刀直入,希望华佗能留下来拯救岌岌可危的百草堂。华佗却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华佗的目标颇有点像读书人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是要以毕生所学,行一路,治一路,这颇有点像后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理。于牧佩服华佗的品行,想着如何将华佗留下,突然眼睛一亮,开口忽悠道:“华先生心系天下苍生,让于牧赞叹,但以华先生一人之力,或可救治十人百人乃至千人万人,但我大汉帝国疆域何止万里,人口不下千万,试想以先生一人之力,终其一生也不过救治万人而已。于牧有个法子,既不会让先生为难,却可将先生所学发扬光大,救治更多的人,只是先生却要放弃云游的念头,留在我家中才行。”华佗有些诧异,示意于牧接着说:“其实先生这些年来的游历可说是搜集了各地名方,往大了说,已然集各家之大成,先生应潜下心来,著书立说,开设医馆,广招学徒,如此不用二十年,先生的医术必可遍布我大汉州郡,不但可以救治更多成千上万的病人,亦可让先生流芳百世,青史留名。至于这医馆嘛,我百草堂虽然现在困难点,但我愿将百草堂与先生共同经营,经营利润与先生五五分账,先生以为如何?”



    华佗捻着胡须,听到最后,心中的天平不由往于牧靠去,却也存着疑惑,“牧之啊,你的想法好是好,可这学医之路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积累是不能出师的,再加上这医工本贱,学徒也是不好招啊。”



    于牧听到此处,已知华佗心有所动,缓缓道:“先生不必忧虑,不日徐州会成立私塾,广招天下才学之士,到时先生可择优录取。实在不行,现在城中与城外难民中童子颇多,先生亦可暗中观察,只要先生嘱意,我于家就是倾尽财力,也必为先生网罗。”话说到这个份上,华佗也不好拒绝,立刻命人整理出一间房屋让华佗住下。



    随着药汤发往城外的流民,流民的头疼脑热也得到了医治,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出旬日,徐州城的一些人家也得知百草堂来了位新大夫,医术听说还很厉害,再加上百草堂本来也是城中有名的药铺,渐渐地百草堂也恢复了一些元气,虽不及祖父在日,却也让华佗忙的不亦乐乎。华佗索性搬到药铺,白日里望闻问切,夜间著书立说,于牧看着华佗心安,也是高兴异常。于氏也赞叹于牧的眼光不错,看着儿子盘活了家中产业,于氏也整天笑脸盈盈,想着儿子尚未娶妻,当下也四处张罗。



    这一日,于牧正准备到药铺帮忙,门口家丁来报,陶应、陈登来访。



    于牧想着陶二多日不来,这两人怎么窜到一起了。看着二人进来,也不再多想,迎进堂内。



    “贤弟收拾一下,随二公子与我共同去见刺史大人。”元龙也不客套。



    于牧看着二人,想着自己最近没有作奸犯科啊,满是狐疑的盯着陶二。陶二笑着说:“赶紧的,好事,收拾一下,莫让父亲等久了”。



    看着这两人一唱一和,于牧却也不敢耽搁,没听说陶谦有女儿啊,莫不是他女儿要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