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磁罗经
船上设有数间可供二百人生活半年所需的粟米和大米以及豆类等粮食储藏室,另外还有豆芽培育室、厨房、餐厅、冷冻间、厕所等。
船舶按照一百五十人的配置设置床铺,床铺为上中下三层单人床,每人配备一个储物柜,这样一来,每个人睡觉的地方得到保障,也有了一定的私密空间。
许多地方都是大家从没想到过的,新造的船舶更加适宜航行和居住。造船的师傅们觉得能在这样舒适的船上出海也是值了。
村里的船台不能建造张旭所需的船舶,故而船台开始重新翻修,以达到建造这样大船舶的标准,张旭按四条船的船台标准翻修的,将来最少能同时建造四条这样的海船。
另外,村里的码头也进入改造和加长的建设中。
旧码头太浅,低潮的时候最深处才三米多,按现在的船舶是完全够用,可一旦新船建造了出来,码头就不够用了,码头也不够长。
要建造新型船舶,必须教会造船的工匠们。张旭把村里的造船师傅们集中起来,一百三十个木匠,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七叔是木工里的佼佼者,也为张旭的学识折服。
张旭每日给他们讲课。讲课的内容有四边形、三角形的各自特性,尤其是三角形做了重点讲叙,由于具有最强的稳****之中应用很广,像屋顶等都是它应用的例子。工匠们过去也知道这么用,可知道的没有张旭这么详细和具体,如今张旭这么一说,在他们脑子开了天窗一般,许多过去不太明了的事情豁然开朗。如何计算图形面积和体积也是张旭讲解的重点,这些知识不管哪个领域都适用。
讲完几何后正式讲解船舶原理。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里、如何粗略地估算船舶的总重量和载重量、船舶的安全水线、尖船头的优点、船舶水密舱室与安全……
张旭将自己知道的知识转化成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传授下去,造船师傅们受益匪浅。
新船台上的轨道铺设好了,第一条新船开始铺设地板和龙骨,张旭每日泡在船台和造船木工师傅们一道造船,七叔学得最快,很多学问能举一反三。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叔懂的越来越多,渐渐地,张旭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人了。
光有船还不行,还得有航海的核心部件——磁罗经。一旦船舶驶入茫茫大海之上,四周除了海水还是海水,不见远山,没有太阳,也没有星辰,如果没有可借助的设备很难分辨方位。所以古代的航海基本都是在近海,靠观星、洋流、太阳等自然气候条件。
磁罗经就好比人有了眼睛,不论是阴雨绵绵的雨天还是漆黑一片的夜晚都可以辨别方向。
指南针的雏形就是司南,是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战国是就有了,早期的时候是用来找铁矿的,后来用来勘验风水。再之后改良成为指南针。
船舶在海上不是静止的,海上无风也有三尺浪,故而船舶总是在晃动之中,而指南针的使用需要静止的环境。
磁罗经就不曾在环境是否静止这样的烦恼。后世的船舶不管多么先进,每条船上必须装配磁罗经,磁罗经其实就是指南针的改进版。
张旭要制作的磁罗经其实是加装了陀螺仪万象支架的指南针。
首先需要制作出指南针,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指南针。
张旭把自己的想法跟八叔说了,两个人一道反复琢磨,花了三天才用铁打造成功一根可以镶嵌磁石的铁针,铁针有手掌那么长的直径,铁针中间开了一个小孔,将磁针搁置在一根下粗上细的铜柱上,铜柱光溜溜的,铁针在上面转动没有任何障碍,轻轻一拨铁针,铁针在铜柱上转了几圈后停住,停住的地方是正北方。
张旭拿着指南针找七叔,让他用檀木给这指南针做了个木罩子,做好后,在正上方可下北,北下可上南,左面刻下西,有面可惜啊东,在按这四方均分成三百六十度,标出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备、西南。并在上面写下“0”一直到“360”这些刻度。
一个圆形没有盖的航海指南针完成了。只是指南针的铁针比较脆弱,加上海里湿气重,湿气里盐分有很大的腐蚀行,必须得给指南针安装一块透明的玻璃才可以抵挡腐蚀。
张升那里很快就给张旭弄了一块平整的透明玻璃来。将玻璃安在指南针上,不怕腐蚀的指南针就成了。
这样的指南针在海上不是很好用,因为船舶在海里总是处于不断晃动之中,晃动中的指南针总是不停地找找北,很不方便找北。
还需做出后世那种可任意方位旋转而里面装置始终能保持相对静止的陀螺仪万向支架,将指南针放到这装置里,任他船舶如何晃动,对里面指南针的影响也不大,这样就不用为指南针找北犯愁了。
这东西只要想明白了原理还是很简单的,张旭跟八叔一说,他老人家立马明白过来,没几天就把铜制的万向支架送到张旭家,最里面的安装尺寸完全符合张旭安装指南针的要求。
装好好指南针,张旭在最外面配了一个木质的框子。一台原始的磁罗经问世了。
张旭端着磁罗经出去测试,在模拟船舶晃动的情况下,里面的指南针能相对保持不动,指南针的指针也就不会一直处于找北的状态,指向自然很准了。当然这简易版的磁罗经和后世的磁罗经当然没办法比,可在这汉末已经非常逆天了。
应张旭的要求,八叔也给张旭制作了好几个小号的指南针,跟怀表差不多大,张旭将它镶上玻璃。
张旭教少年们如何借助指南针辨别方位,这样神奇的东西让大家惊叹不已,即便是在漆黑的晚上也可以辨别方向,以后再也不怕分不清方向了。
对少年们来说,最珍贵的不是指南针,而是指南针上那面透明的玻璃。
只要一有空闲,张旭经常向少年和村里航海的汉子们灌输航海的各种知识,让大家明白船上配备的各种物件的用途、在船上如何张帆和收帆……
航海是一门综合科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得明白的。
(本章完)
船舶按照一百五十人的配置设置床铺,床铺为上中下三层单人床,每人配备一个储物柜,这样一来,每个人睡觉的地方得到保障,也有了一定的私密空间。
许多地方都是大家从没想到过的,新造的船舶更加适宜航行和居住。造船的师傅们觉得能在这样舒适的船上出海也是值了。
村里的船台不能建造张旭所需的船舶,故而船台开始重新翻修,以达到建造这样大船舶的标准,张旭按四条船的船台标准翻修的,将来最少能同时建造四条这样的海船。
另外,村里的码头也进入改造和加长的建设中。
旧码头太浅,低潮的时候最深处才三米多,按现在的船舶是完全够用,可一旦新船建造了出来,码头就不够用了,码头也不够长。
要建造新型船舶,必须教会造船的工匠们。张旭把村里的造船师傅们集中起来,一百三十个木匠,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七叔是木工里的佼佼者,也为张旭的学识折服。
张旭每日给他们讲课。讲课的内容有四边形、三角形的各自特性,尤其是三角形做了重点讲叙,由于具有最强的稳****之中应用很广,像屋顶等都是它应用的例子。工匠们过去也知道这么用,可知道的没有张旭这么详细和具体,如今张旭这么一说,在他们脑子开了天窗一般,许多过去不太明了的事情豁然开朗。如何计算图形面积和体积也是张旭讲解的重点,这些知识不管哪个领域都适用。
讲完几何后正式讲解船舶原理。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里、如何粗略地估算船舶的总重量和载重量、船舶的安全水线、尖船头的优点、船舶水密舱室与安全……
张旭将自己知道的知识转化成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传授下去,造船师傅们受益匪浅。
新船台上的轨道铺设好了,第一条新船开始铺设地板和龙骨,张旭每日泡在船台和造船木工师傅们一道造船,七叔学得最快,很多学问能举一反三。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叔懂的越来越多,渐渐地,张旭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人了。
光有船还不行,还得有航海的核心部件——磁罗经。一旦船舶驶入茫茫大海之上,四周除了海水还是海水,不见远山,没有太阳,也没有星辰,如果没有可借助的设备很难分辨方位。所以古代的航海基本都是在近海,靠观星、洋流、太阳等自然气候条件。
磁罗经就好比人有了眼睛,不论是阴雨绵绵的雨天还是漆黑一片的夜晚都可以辨别方向。
指南针的雏形就是司南,是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战国是就有了,早期的时候是用来找铁矿的,后来用来勘验风水。再之后改良成为指南针。
船舶在海上不是静止的,海上无风也有三尺浪,故而船舶总是在晃动之中,而指南针的使用需要静止的环境。
磁罗经就不曾在环境是否静止这样的烦恼。后世的船舶不管多么先进,每条船上必须装配磁罗经,磁罗经其实就是指南针的改进版。
张旭要制作的磁罗经其实是加装了陀螺仪万象支架的指南针。
首先需要制作出指南针,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指南针。
张旭把自己的想法跟八叔说了,两个人一道反复琢磨,花了三天才用铁打造成功一根可以镶嵌磁石的铁针,铁针有手掌那么长的直径,铁针中间开了一个小孔,将磁针搁置在一根下粗上细的铜柱上,铜柱光溜溜的,铁针在上面转动没有任何障碍,轻轻一拨铁针,铁针在铜柱上转了几圈后停住,停住的地方是正北方。
张旭拿着指南针找七叔,让他用檀木给这指南针做了个木罩子,做好后,在正上方可下北,北下可上南,左面刻下西,有面可惜啊东,在按这四方均分成三百六十度,标出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备、西南。并在上面写下“0”一直到“360”这些刻度。
一个圆形没有盖的航海指南针完成了。只是指南针的铁针比较脆弱,加上海里湿气重,湿气里盐分有很大的腐蚀行,必须得给指南针安装一块透明的玻璃才可以抵挡腐蚀。
张升那里很快就给张旭弄了一块平整的透明玻璃来。将玻璃安在指南针上,不怕腐蚀的指南针就成了。
这样的指南针在海上不是很好用,因为船舶在海里总是处于不断晃动之中,晃动中的指南针总是不停地找找北,很不方便找北。
还需做出后世那种可任意方位旋转而里面装置始终能保持相对静止的陀螺仪万向支架,将指南针放到这装置里,任他船舶如何晃动,对里面指南针的影响也不大,这样就不用为指南针找北犯愁了。
这东西只要想明白了原理还是很简单的,张旭跟八叔一说,他老人家立马明白过来,没几天就把铜制的万向支架送到张旭家,最里面的安装尺寸完全符合张旭安装指南针的要求。
装好好指南针,张旭在最外面配了一个木质的框子。一台原始的磁罗经问世了。
张旭端着磁罗经出去测试,在模拟船舶晃动的情况下,里面的指南针能相对保持不动,指南针的指针也就不会一直处于找北的状态,指向自然很准了。当然这简易版的磁罗经和后世的磁罗经当然没办法比,可在这汉末已经非常逆天了。
应张旭的要求,八叔也给张旭制作了好几个小号的指南针,跟怀表差不多大,张旭将它镶上玻璃。
张旭教少年们如何借助指南针辨别方位,这样神奇的东西让大家惊叹不已,即便是在漆黑的晚上也可以辨别方向,以后再也不怕分不清方向了。
对少年们来说,最珍贵的不是指南针,而是指南针上那面透明的玻璃。
只要一有空闲,张旭经常向少年和村里航海的汉子们灌输航海的各种知识,让大家明白船上配备的各种物件的用途、在船上如何张帆和收帆……
航海是一门综合科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得明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