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霸主
字体: 16 + -

第18章 算术

    张旭带了众人前往青龙山打猎,姜老太公则打道回村去了。可能有张旭他们在一旁的缘故,姜武的表现丝毫不比张虎、张绍等人差,辽东的少年没有孬种,个个都是打猎高手,多个人多份力量,反正是免费的劳力,不用白不用。姜武也喜欢钩镰枪,山林间,钩镰枪果然比其他兵器好用多了。

    狩猎了两天,天气晴了,暖和的太阳高高挂起,冰雪融化的很快,野外泥泞不堪,打猎是不行了,只得呆在家里晒太阳。

    天天呆在家里吃喝也不是个事,张旭就教大家阿拉伯数字。

    这些人是自己的得力助手,想要用得顺心,他们首先要掌握的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比汉字记数方便许多,记账也简便,也节约纸张。

    课堂设在张旭家,十几个人坐在枯木上听张旭上课。

    张旭在木墙上用黑炭笔写下中问数字零到九十个数,在这些数字下面写下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这是简化的数字。”张旭指着自己写的数字道。

    对于数字的转换,大家很容易理解,每个人都学过,十岁妹妹也学过。

    “0”的出现大家都就得十分怪异,那时候汉字表示数是没有零这一法则的。

    “0”表示没有,张旭解释了好一会,大家才接受了。

    只是,“转换成这样的简数有意义吗?”张绍不解。

    张旭说:“当然有意义,而且意义非凡。不然我教你们干嘛。”

    接下来,张旭讲解如何拼写九以后的数,这时候, 0的意义开始体现出来了,大家这才明白过来。

    大半天下来,参与学习的人都学会了,就连一旁烤火的大人也都知道了。

    用简数书写数字要比汉字书写简洁明了。大人们感受最为深刻。

    第二天,张绍等人将他们的弟妹们都带过来听课,屋里一下变得异常热闹,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张旭重头开始讲起,头天听课的人理解更透彻,才半天时间,大家都明白了,张旭开始讲解大数的书写规则。

    第三天,张旭讲解的是加法和减法符号,如何书写算式,以及竖式的运算。一天下来,小孩子不觉的什么,大人们心里泛起滔天波澜,新颖的符号和简洁的算法,这些东西他们闻所未闻。

    “张旭,你这小子的脑子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东西?”

    “我不是睡了三天三夜吗?那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人可以飞上月亮,可以下到数千米的大海,可以乘坐几百米的巨轮环游世界,可以驾驶汽车日行数千里。在梦里,我读了十几年书,我现在教的只是刚入门时的基础知识。”张旭解释道。

    母亲甚是诧异,转念一想,非常可能,她的儿子她非常清楚,如果不是这样,很难解释突然变聪明的理由。

    很快村长也知道了,他专程到张旭家听张旭讲课,亦是同样的想法。那么奇巧的数字,又其实张旭能想得出来的?张旭所说的肯定是仙界了,只有神仙才可以上天入海。

    村里选了许多聪明的孩子集中到祠堂听张旭讲课。张旭只得分批教学,大家的进度不一样,先学的得趁热打铁往后教,后来的从头开始学。

    加法口诀教了一天。

    学完加减法后,学习乘法。乘法本质还是加法,只不过是加法的简写,这样大家理解起来容易多了。乘法口诀是乘法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做到对答如流,光是乘法口诀花了两天才全部学会。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熟练乘法对出发不是太难,除法竖式可是教了两天才全部学会。

    黑炭笔不够用,偶然的机遇下见到白灰,也就是石灰,张旭将石灰做成粉笔,白色的字些在墙上比黑炭要清楚许多,远远的都看得明白。

    几波教学的相互印证,难易程度的交叉,最开始的十几个人学得最为扎实,到后来他们开始协助张旭辅导后进来学习的孩子,张旭教学也轻松了。

    十天后,又开始下雪了。张旭几个再次踏上打猎的征程。这回张旭身边又多了十个年纪相差无几的少年,二十一个少年拖了好几架爬犁一同去青龙山打猎,这么多人,如果遇到一群野猪群可以一次全端了,要是再遇到猛虎,估计还不等它冲到跟前就被乱箭射死了。

    一群少年意气风发,仅五天就把青龙山最宽大的区域全部扫了一遍,野猪野鹿等全都猎杀了回去,这块十余平方公里的区域野兽非常多,光是野猪就猎杀了八十头,野兔和黄鼠狼七十多只,野**十多只。

    也难怪老虎会蹲在这片区域,这儿的食物太丰富了,也难怪每年的庄稼种不好,都让这些野兽给糟蹋了。

    老虎是独居动物,方圆百里区域一般只会有一只,极少会有两只的。张旭他们走遍了整个青龙山也就发现一只,这也更家证明了这个情况,有了姜武的亲眼证实,东郭村这下安心了。

    附近没有猎物了,最近可以打猎的是东面的小山,要去那里打猎必须跨过三条河流,好在大冬天的,入海口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走人完全不成问题,二十多个少年拉了爬犁渡海到那山上扫荡了数日,猎杀了一百二十头野猪,十五头野鹿,二百多只小动物(其中有野兔、黄鼠狼、山鸡、狐狸等)。

    少年们通过打猎相互之间日渐默契,后来的少年也喜欢上了这两米长的钩镰枪,这枪简直就是专为山地行走打造的,有了钩镰枪,山间行走如履平地一般。

    二十斤野猪肉换一斛粟米,换的人特别多,张家湾换回三千斛粟米,村里出动了几十名壮汉才搞定。

    短短数日就为村里赚回三千斛粟米,还有大量腌制的野猪内脏和鹿肉,三个族长他们估了一下,要是把羽绒服都算上的话,赚的钱顶得上张家湾十余年的收入了。

    村里有一个几十见方的海水池,里面装的是从海里担过来的海水,常年下来,池里的盐浓度很高,用池子里的水来煮盐很快,夏天甚至能直接从池子里捞盐,冬天的时候也会有结晶,不过那不是盐,而是碱。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村里人觉得很正常。碱没什么用,尽管如此,还是收集放起来,几十年时间,收集了两三百斛。张旭见了惊喜不已。碱是好东西,后世工业领域很多地方需要碱,不仅可以发馒头,造纸,还可以制玻璃。张旭让人将盐池里的结晶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多多益善。

    听村长说东郭和东汶都有碱,张旭心里一动,这东西没人知道其用途,张旭一斤野猪肉换十斤碱,两村子乐呵呵地将存货都换成几百斤野猪肉。幸好没扔掉,总算有傻子要,这些年没白存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