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三国
字体: 16 + -

第5章 要不要出一本兵书

    翌日上午,米府的前厅。

    一个1.7左右的青年,身穿精铁铠甲,皮肤黝黑,身型略瘦,剑眉下是一双不大但却很清澈的小眼睛,最让人印像深刻的是左脸自颧骨向下有一条二寸长的伤疤。这人正是涴儿的堂兄,二叔的大儿子赵清,只见他向我微微一礼道:“见过少主公。”

    “赵清堂兄,此时不在军中,不必多礼。军营所需的粮草可有准备好?明日上午能否按时送到大营?”

    “回少主公,军营所需粮草为二万石,明天上午第一批一万石就能送达,至少差的那一万石,分二批于十天后由西平送达。”赵清起身回答道。

    我示意他坐下回话,然后又问:“武威可有传来同意任命二叔为令居的县令的消息?”

    “目前还没有。”

    “哼,那刘玉果然要出妖蛾子。堂兄尽管放心,我已经想好了应对之法,二叔的县令做定了。你回去且跟你父亲说,令居新县令到任之时,就是咱们夺取武威之机。今日你且回去准备粮草,明天随我一起入营。”

    赵清告了声“诺。”便退出去了,待他离开后,我转身进了书房。

    书桌上已经放了几本书,《左氏春秋》、《六韬》、《吴子》、《尉缭子》、《司马兵法》、《三略》。涴儿和小雪还在翻箱倒柜的找,居说还有一本《商君书》以前看父收过。喵了个咪的,我再三的搜索一下记忆,确定自已便宜老爹的名字在前世的史书上没有出现过,怎么能把三国时期的兵书收集的这么全呢?现在还差《鬼谷子》《孙膑兵法》、《孙子兵法》了,据说后两本兵书在孙权手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管理了,现在先把这些书整理一下。

    “找到了,夫君,《商君书》找到了。现在已经七本了,够夫君忙一阵子了,等过段时间切身再回娘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兵策之书,一起给夫君借过来。”涴儿捧着书走过来好奇的问:“夫君要这么多兵策做什么啊?”

    “为夫把这此书整理一下,也准备出一本兵书。”

    涴儿愣愣的看着我,心想,夫君的病不会又严重了吧,出书那是说出就能出的吗?那些大儒都不敢说随随便便就能出一本书啊。现在自己连写字都忘记了的夫君居然说要出写一本书。

    “涴儿,等写的时候,我默,你写,你也知道,我现在的字有点,呵呵。”我随后的一句话把涴儿从自己的世界里拉了出来。“好的,夫君。”

    我坐到书桌前开始写写画画,涴儿在一旁研墨,雪儿且识趣的退了出去,把书房留给我们夫妇二人。

    如果有前世的人看到我现在画的阵法,一定能认出来,那正是罗马帝国最著名的罗马方阵。也是罗马军团的基本作战单位。

    罗马方阵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小队,一个百人队实际为60-80人。一个小队通常有120-160人,若为成年人小队,则只包含一个百人队。三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450-570人。包含大约120-160名少年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壮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时含有一队30人的骑兵。十个大队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由4500——6000人组成。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每横列20人,纵6人。两人之间间隔1.8-2米。横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整个队列通常由三个横列组成。青年兵组成军团的第一横列:有一定的战斗经验,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圆形盾牌。壮年兵组成军团的第二横列: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为军队的核心,装备与青年兵相同。成年兵组成军团的第三横列: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通常构成军队的后备队,装备与青年兵相同,但是多装备有一支长矛。采用三队列战法,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20米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6-7列士兵投掷标枪。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成年兵为军团的后备队。

    龟形阵,即兵士们先密集成原形或方形,外围的兵士把盾一个接一个连接起来,垂直挡在自己的胸前护住身体。后面各列的士兵把盾像伞一样举在顶上,也一一连接,以抵御从上面飞下的失石。主要的功能是抵御远程伤害,因此常常用在攻坚战中,掩护部队的行进和作业,同时也能起到人梯的作用,攀爬上一些比较低的城墙和工事,因此也叫攻城阵形。

    目前我的计划是部队主力由罗马方阵组成,另外再建两队马其顿方阵用于对会骑兵。

    于是我接着画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这种军事编制跟现代军队的编制极其相似。通常64名甲兵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一个师(即初级方阵)。初级方阵跟现代的一个师相同,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在满编的情况下)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不过由于士兵人数问题,目前只能组建两个营。

    马其顿方阵作战时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16人,士兵与士兵之间有着较大的间隔,马其顿长矛通常握在离柄端1至1.5米的位置,方阵头上4至6排士兵的矛头对准前方,后面各排士兵握矛的姿势有的倾斜,有的垂直于地面,各不相同。每个纵列的排头三人和末尾一人属于关键位置,因而选用骁勇而技术高强的士兵。作战时,整个方阵常常以坚固的密集队形跑步向前推进,就象一把攻城锤猛烈冲击敌人的队伍。

    士兵还装备有小圆盾悬于颈部,这就使步兵们能够用两只手去控制巨大的矛,并且彼此的身体能紧靠在一起。通常在方阵行列中,每个战士拥有三尺见方的空间来施展武器,标准纵深是8人或16人。

    方阵中前五列矛枪在初期的交战中都与敌军直接交锋,无数支矛互相撞击,组成一堵矛的墙,鱼叉般地攻向敌人并且--像鬃毛那样--将敌人的进攻有力地反弹回去。后面和中间的人也不空闲,它们举起盾挡住射来的弓箭,用枪托上的尖顶把敌人刺翻在地,并用肩膀向前推进到前排士兵阵中。后方士兵在作战时,无数支摇动着的枪托也会在混乱中对敌人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

    罗马时期的步兵装备:

    短剑:近距离武器。长约两英尺,宽约两英寸。剑头尖利,适合刺杀和劈刺。剑柄用木,骨,象牙或金属制成。

    方盾:长方形凸面体,高约四英尺,宽约两英尺。木制,蒙有兽皮,并用窄条金属加固。

    重标枪:远距离武器。最大投射距离约为六十英尺。前端为四点五英尺的金属长杆,附有一个铁枪尖。后端为四点五英尺的木制长杆,上面绕有一根绳索,在投射的瞬间拉动绳索,使标枪旋转前进,可刺破盾牌或盔甲。前后两端通常用两个销钉固定。标枪最大的特点就是锐利细弱,这样在杀伤敌人之后,枪头就会弯曲变形,防止敌人捡起后再投掷回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