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仙传
字体: 16 + -

第9章 大计划

    在和张弘毅有了更深入的商讨之后,张中凡决定前期先向中弘会计师事务所投入一千万。这一千万一部分用于还贷款,一部分用于张弘毅的生活所需和事务所的正常运转。这个抉择让张弘毅又是小小地感动了一把。

    考虑到以后中弘的账款走动数额将会变大数倍,收益肯定也是翻倍上涨,对于张中凡提议的中弘股份二八开,张弘毅也是应允了下来。当然,这个二是张弘毅。

    正好张中凡的名字中也有个“中”字,所以“中弘”的名字还是保持不变,这也是张弘毅应允股份二八开的原因之一,或许这个名字对他有着重要的意义吧。

    最后张中凡还提议了让张弘毅给那些支援他的员工提薪加发奖金,这让张弘毅和杨玉瑛又是一顿另眼相看。

    但现在资金充裕,是该鼓励庆祝下。

    这些在危难中伸出的援手,张中凡觉得难能可贵。他不是做给张弘毅看,张弘毅却深深地记在心里。

    张弘毅今天走进x行的大门,本没有抱多大希望,闯进杨玉瑛的办公室,是因为他真的走投无路没有选择了。

    也幸好他闯了进去,意外而又幸运地遇到了张中凡。就算此时说张中凡是一个贵人,张弘毅都觉得不为过。

    这个世间有很多才能品德兼备的人,他们都会在一定时期遇到难处。

    有些人破釜沉舟或遇到贵人,挺了过来;有些人铤而走险走了歪道,也挺了过来;但会有更多的人,可能下一刻就已经站在了法庭上,再没有翻身的机会。

    张弘毅是很幸运,但张中凡认为,会有更多这样的人,需要他去“拯救”。

    因为法院已经下发了传票,张弘毅还是要走一趟律师事务所。而张中凡派给他的第一个任务,竟然是让他去物色一家律师事务所归为己用,就像他的会计师事务所一样。

    另外,张中凡因为还未成年,在叫了杨玉瑛一声“瑛姨”后,杨玉瑛主动为张中凡办理了一个特殊的账户,这个账户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用于工商注册的法人资质审核。

    为此,张中凡拍板决定,将来在成立中凡集团之后,要聘请杨玉瑛为集团财务顾问。

    杨玉瑛四十的年纪坐到了x行上海总行的主任,资历不浅。早年不但留学美国研读硕士,而且还在美银美林工作过3年之久,后来也是因为家庭原因,才回到的国内。

    说起美银美林,这也是张中凡先前为何要与杨玉瑛只谈为期五年的合作意向。

    在2007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股神巴菲特可是借此控股了美银美林。而张中凡的目标,就是要找个机会,或许是巴菲特,或许是美银美林,也借着金融危机之时,能够从当年的巴菲特手上,抢到这些股权。

    有钱人会嫌自己更有钱吗?答案当然是不会。

    张中凡想要更多的钱,却不是为了成为真正的有钱人。

    但有钱能解决更多的事情,就像现在,在张中凡有了法人审核的保障后,张弘毅代办的事情便多了起来。

    张中凡最初的想法是在上海联系一家猎头公司,寻找几个厉害的职业合伙人和职业经理人,然后成立公司进行运营管理。

    张中凡想要成立的公司很多。

    经过红十字王副主任婉转的提醒和张弘毅折射出的遭遇,本着他一贯的理念,张中凡决定第一个成立的公司是中仙公益基金,注册资金定为了1000万。目前定义为私募基金,计划以后每年他个人旗下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常用于这个公益基金。

    第一世张中凡十分敬佩古天乐和韩红这样的公益明星,一直默默做着,从来不以此宣传,张中凡认为这也应该是中凡公益基金的理念。

    建希望小学是张中凡的初步想法,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张中凡却认为,孩子的家庭更为重要。

    学习可能让你认识了这个世界,但不会让你得到这个世界。一个人的成长,不如一个家庭的成长。因为人不仅要享受这个世界,也要感恩这个世界。

    但这些,都是相互的。

    然后,张中凡便有了一个更大的计划。

    以前常说东部富了带动西部富,张中凡觉着,这个时候不但要让西部的一些孩子们有学可以上,也要让西部孩子们的家人同样富足起来。

    富足最直接的方法不是给他们钱,而是提供生活和就业的保障。

    张中凡于是成立了中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并专门设置了一个地质勘察部门。地质方面张中凡也算是内行,既然要发展西部地区,汶川地区肯定也无法避开。

    建筑公司未来不仅要建学校,也会建造宿舍,工厂以及生活区。更大的一个项目,则是在山区建独栋别墅及度假区。

    未来房地产发展很快,市场也很大,但张中凡无心争夺这些,这些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没有任何帮助,他不想搅这一趟浑水。

    张中凡的意向是想以“一山一墅,生态氧吧,无尘星空”这样的概念来赚取富人的钱,以此来为更多的贫苦百姓服务。虽然富人可能大多喜欢海景别墅,但山野星空“bling bling”的小资情调,也是有这个需求的。

    唯一有些不便的,就是交通。交通方面,张中凡则考虑用直升飞机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对富人群体的吸引力应该也比较大,只是现在谈这些都很长远,张中凡觉得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

    建筑方面的投入不会小,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比较多。就像现在成立了公司,注册资金一个亿,很多资质都仍是无法通过审核,空有张中凡一人。

    一下午的时间过得匆忙,期间张中凡买了几套阿迪耐克的运动服,还有一个未来老年机的诺基亚,花了2000多。与杨玉瑛和张弘毅互留了电话,并希望他们二人能联系猎头公司帮忙找一些职业合伙人或者职业经理人。

    他们二人在上海的人脉一定很广,张中凡现在是张弘毅的大股东,杨玉瑛的vvip客户。叫上他们一句“弘毅叔”、“瑛姨”,他们肯定也会重点照顾这一块。

    张中凡现在的情形他们也感受的到,典型的“我有钱,我没地方花,你们快帮我想想办法。”

    当然,这其实是张弘毅内心最直观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