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秘密进行的大事
柴宗训、种放、呼延瓒三人看着空空如也的箭靶各自出神,皆震惊于赵匡胤的绝世箭术。此时的箭靶之上一支箭都没有,不用说呼延瓒先前射中红心的三支,赵匡胤中靶的三支连同红心都消失在箭靶之上。赵匡胤最后一箭将靶心一起贯穿,随之消失的还有他中靶的三箭。
好不容易柴宗训等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四处寻找赵匡胤的身影,可哪里还有人?连同他先前带来的两个内侍,一起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从来不曾出现过一样。除了少了红心部分的箭靶能证明他们来过一样,否则柴宗训几乎要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了。
此后不久,赵匡胤让柴宗训代小符后回乡祭祖的圣旨终于传达,圣旨不直说明了出发日子,甚至连归期也有详细规定。柴宗训明白赵匡胤这么做表面看来尽显大方,但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监视之下 更不用说他派出护送的两千精锐禁军了。
因为不足半月清明将到,所以行程还是颇为紧张,柴宗训在三日之后就出发了,随行的有呼延瓒和种放,对于这点赵匡胤倒是颇为放松。似乎那日校场比试射箭让他对呼延瓒和种放放下了戒心,赵匡胤唯一重点放不下的唯有柴宗训而已。
而在柴宗训行进途中,一件大事悄无声息的正在秘密进行。此事虽然发生在盐城,但却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赵匡胤的心。
赵匡胤某处秘密殿落之处,尽管赵匡胤前不久已经向赵普许下了用他为相的诺言。但为相者能力和资历接缺一不可,赵普虽然也算是有本事的人,但到底根基浅薄了些,赵匡胤打算一边将赵普留在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一边慢慢的试着熟悉和处理政务,积累经验的同时也算是在积攒资历和人望。
赵普自然也明白一国之相并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做上的。况且!赵匡胤新建立的大宋政权还在初生阶段,甚至和大周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别的不说,对于王薄和范质赵匡胤就只能暂时采取安抚为主的手段,至少在权利移交完成之前。
赵匡胤从陈桥兵变到现在,几乎每一件事赵普都参与其中,而大多重要之事的背后更是隐约可见赵普的影子,甚至赵普某些时候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正是因为如此,赵普才明白的知道其中的复杂性。尽管赵普认为大宋宰相之位他志在必得,但他也清楚此事急不得,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来。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好在赵匡胤已经允诺此事,赵匡胤也算得上是一诺千金之人,赵普知道他不会轻易允诺什么事,可一旦许下,却是一诺千金,对于这点赵普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可是方不久盐城方面送回的消息,却让赵普不得不紧张,此事虽然他也刚知道不久,但长期接触甚至策划像这般事的他,隐隐闻到一股阴谋的味道。这也是赵普在得到赵匡胤的信任,掌握赵匡胤情报机构面对的第一件大事,不容赵普不起精神应付。某种程度上说,此事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赵匡胤对他的印象如何。
赵普把得到的消息送到了赵匡胤的案头之上,赵匡胤将消息细细的读了一遍,当下立刻皱起了眉头,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一个处理不好,却是牵一发动全身。尤其如今他地位不一样了,一旦事情败露造成的影响更难想象。
“事情确定了吗?”赵匡胤沉住气问道。赵普点了点头,回道:“事情已经初步确定了,那人已经被荆罕儒控制了起来,毕竟荆罕儒才是盐城一地的最高长官,我们的人虽然想将他救出来,但不能不顾及荆罕儒的反应,所以还是觉得应该先将消息送将出来,然后请示下一步行动。”
赵匡胤闻言点了点头,道:“这么做的确是最稳妥的办法,可问题是现在的荆罕儒他到底又知道多少事情,他又打算要做什么。”顿了顿,“你应该知道荆罕儒此人一直和我都不对付,如果他真的欲借此事做点什么,却是不可不防啊。”
“正是因为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所以才向陛下请示。”赵普言道:“荆罕儒是出了名的滚刀肉,油盐不进。很大可能根本就不会卖我们的帐,此事的确颇为棘手。”
“不对!”赵匡胤像突然想到什么,开口道:“几日之前晋王向我请示代小符后回乡祭祖,这二事之间莫非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得不防了。”对于赵匡胤的敏感,赵普有些无语了。
赵普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在的位置越高,而对于身边的人就会越发的不信任,甚至他自己也有这方面的趋势 ,更不用说赵匡胤这个高高在上的大宋皇帝了。赵普沉吟思索片刻,向赵匡胤分析道:“晋王代小符后回乡祭祖发生在此事之前,更不用说晋王向陛下请示的时候又在更前面了 。祭祖之事说白了乃是一篮橘子引起的小符后思乡之情,这点陛下安插在小符后身边的两个奴婢都可以作证。
“所以!微臣还是觉得此事应该和晋王没有什么关系。还有一件事陛下别忘记了,如今的晋王殿下已经在出发去盐城的路上,这一路上都在陛下两千精锐禁军的监视之下,难道陛下还认为这般情况下荆罕儒还能和晋王取得联系?”
给赵普这么一分析,赵匡胤也觉得的确是自己神经有些过敏了,前不久自己不才亲自出手试探过,不用说柴宗训没有这样的野心,即使有非分之想但无与之匹配的能力,一起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说到底还是妄想罢了。
“你说得有理,这两件事一事在前,一事在后,一人在开封,一人在盐城,有能有什么联系 ?看来的确是我有些过于紧张了。”见得赵匡胤主动这么说,赵普也终于松了口气,要是赵匡胤非得按他的想法查下去,谁知道会牵连多少人,牵连多少人还在其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说不定会在圣意指导之下变成铁定的事实。
毕竟!如今大宋初定,要的是稳定,而不是人人自危。“这件事可大可小,查清楚那人是不经意落入荆罕儒之手,还是说是荆罕儒精心炮制了这一切?”
“以如今的情况看来,此事应该只是阴差阳错,因为荆罕儒抓住那人之后并未动用大刑,只是将他关押了起来,显然荆罕儒并没有掌握太多的东西。如果不是这样,动用大刑屈打成招来得岂不更是方便?”赵匡胤细想似乎也是这么个道路理,一边听着一边暗自点头。
“话虽如此,那人乃是我亲信之人,若非他尽力……”说到这里,赵匡胤还是觉得不应该多说下去,“如果能搭救,尽力而为。盐城地处偏远,我们的势力是不是……”
听赵匡胤问起,赵普干咳了两声,颇为尴尬的回道:“的确是有些力所难及,如果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现在我们万不至于如此被动。”
“即是如此!那看看谁离盐城更近?”赵普明白赵匡胤的意思,眼下除了赵匡胤个人的势力外,他还有十兄弟助阵。赵匡胤结义十兄弟遍布大周每个角落,这也是赵匡胤能迅速控制大周天下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赵匡胤这么问,说明赵匡胤不打算亲自出手了,而让十兄弟中的一人出头,他在背后操纵一切。这本来就是最稳妥的办法,赵普当然不会反对,开始回忆究竟十兄弟中谁的势力距离盐城最近。
还没等赵普想出答案,赵匡胤已是自己答道:“盐城地处偏远,唯有光义的三州两关距之最近了。”赵普听罢一点儿都不奇怪,这大周江山早装在赵匡胤脑海之间。赵匡胤欲成就伟业,岂会没有一点准备?
“那……”赵普正想试问该如何跟赵光义下令,说到底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亲兄弟,赵普虽得赵匡胤信任,但也自知没到亲过兄弟手足的地步,自然不能越俎代庖为赵匡胤拿主意。
“就跟光说我给他的最低要求,就算保不住那人,至少要保住那人的家人,毕竟是曾经在一个槽刨食的兄弟,我想关键时候他自己也应该知道如何做的。”听赵匡胤说到这里,赵普认真把没个字都记下了,“你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
赵普想了想,回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不及也,此事最好就是我们不要沾手,这一点陛下考虑到了。只是光义将军跟陛下也是亲兄弟,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属下还是有些担心……”赵普委婉的建议赵匡胤最好不用赵光义,能换一个人。
“理是这么个理,但光义整遍边军也有些时日了,如果一点儿事情不做,想来他也是闲不住的。一颗树苗要茁壮成长,不经历些风雨,岂能有朝一日长成参天大树?我相信光义会有分寸的。”本来赵普还想继续相劝的,可是看赵匡胤一副笃定的样子,唯有将话吞进肚里。
好不容易柴宗训等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四处寻找赵匡胤的身影,可哪里还有人?连同他先前带来的两个内侍,一起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从来不曾出现过一样。除了少了红心部分的箭靶能证明他们来过一样,否则柴宗训几乎要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了。
此后不久,赵匡胤让柴宗训代小符后回乡祭祖的圣旨终于传达,圣旨不直说明了出发日子,甚至连归期也有详细规定。柴宗训明白赵匡胤这么做表面看来尽显大方,但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监视之下 更不用说他派出护送的两千精锐禁军了。
因为不足半月清明将到,所以行程还是颇为紧张,柴宗训在三日之后就出发了,随行的有呼延瓒和种放,对于这点赵匡胤倒是颇为放松。似乎那日校场比试射箭让他对呼延瓒和种放放下了戒心,赵匡胤唯一重点放不下的唯有柴宗训而已。
而在柴宗训行进途中,一件大事悄无声息的正在秘密进行。此事虽然发生在盐城,但却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赵匡胤的心。
赵匡胤某处秘密殿落之处,尽管赵匡胤前不久已经向赵普许下了用他为相的诺言。但为相者能力和资历接缺一不可,赵普虽然也算是有本事的人,但到底根基浅薄了些,赵匡胤打算一边将赵普留在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一边慢慢的试着熟悉和处理政务,积累经验的同时也算是在积攒资历和人望。
赵普自然也明白一国之相并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做上的。况且!赵匡胤新建立的大宋政权还在初生阶段,甚至和大周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别的不说,对于王薄和范质赵匡胤就只能暂时采取安抚为主的手段,至少在权利移交完成之前。
赵匡胤从陈桥兵变到现在,几乎每一件事赵普都参与其中,而大多重要之事的背后更是隐约可见赵普的影子,甚至赵普某些时候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正是因为如此,赵普才明白的知道其中的复杂性。尽管赵普认为大宋宰相之位他志在必得,但他也清楚此事急不得,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来。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好在赵匡胤已经允诺此事,赵匡胤也算得上是一诺千金之人,赵普知道他不会轻易允诺什么事,可一旦许下,却是一诺千金,对于这点赵普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可是方不久盐城方面送回的消息,却让赵普不得不紧张,此事虽然他也刚知道不久,但长期接触甚至策划像这般事的他,隐隐闻到一股阴谋的味道。这也是赵普在得到赵匡胤的信任,掌握赵匡胤情报机构面对的第一件大事,不容赵普不起精神应付。某种程度上说,此事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赵匡胤对他的印象如何。
赵普把得到的消息送到了赵匡胤的案头之上,赵匡胤将消息细细的读了一遍,当下立刻皱起了眉头,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一个处理不好,却是牵一发动全身。尤其如今他地位不一样了,一旦事情败露造成的影响更难想象。
“事情确定了吗?”赵匡胤沉住气问道。赵普点了点头,回道:“事情已经初步确定了,那人已经被荆罕儒控制了起来,毕竟荆罕儒才是盐城一地的最高长官,我们的人虽然想将他救出来,但不能不顾及荆罕儒的反应,所以还是觉得应该先将消息送将出来,然后请示下一步行动。”
赵匡胤闻言点了点头,道:“这么做的确是最稳妥的办法,可问题是现在的荆罕儒他到底又知道多少事情,他又打算要做什么。”顿了顿,“你应该知道荆罕儒此人一直和我都不对付,如果他真的欲借此事做点什么,却是不可不防啊。”
“正是因为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所以才向陛下请示。”赵普言道:“荆罕儒是出了名的滚刀肉,油盐不进。很大可能根本就不会卖我们的帐,此事的确颇为棘手。”
“不对!”赵匡胤像突然想到什么,开口道:“几日之前晋王向我请示代小符后回乡祭祖,这二事之间莫非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得不防了。”对于赵匡胤的敏感,赵普有些无语了。
赵普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在的位置越高,而对于身边的人就会越发的不信任,甚至他自己也有这方面的趋势 ,更不用说赵匡胤这个高高在上的大宋皇帝了。赵普沉吟思索片刻,向赵匡胤分析道:“晋王代小符后回乡祭祖发生在此事之前,更不用说晋王向陛下请示的时候又在更前面了 。祭祖之事说白了乃是一篮橘子引起的小符后思乡之情,这点陛下安插在小符后身边的两个奴婢都可以作证。
“所以!微臣还是觉得此事应该和晋王没有什么关系。还有一件事陛下别忘记了,如今的晋王殿下已经在出发去盐城的路上,这一路上都在陛下两千精锐禁军的监视之下,难道陛下还认为这般情况下荆罕儒还能和晋王取得联系?”
给赵普这么一分析,赵匡胤也觉得的确是自己神经有些过敏了,前不久自己不才亲自出手试探过,不用说柴宗训没有这样的野心,即使有非分之想但无与之匹配的能力,一起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说到底还是妄想罢了。
“你说得有理,这两件事一事在前,一事在后,一人在开封,一人在盐城,有能有什么联系 ?看来的确是我有些过于紧张了。”见得赵匡胤主动这么说,赵普也终于松了口气,要是赵匡胤非得按他的想法查下去,谁知道会牵连多少人,牵连多少人还在其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说不定会在圣意指导之下变成铁定的事实。
毕竟!如今大宋初定,要的是稳定,而不是人人自危。“这件事可大可小,查清楚那人是不经意落入荆罕儒之手,还是说是荆罕儒精心炮制了这一切?”
“以如今的情况看来,此事应该只是阴差阳错,因为荆罕儒抓住那人之后并未动用大刑,只是将他关押了起来,显然荆罕儒并没有掌握太多的东西。如果不是这样,动用大刑屈打成招来得岂不更是方便?”赵匡胤细想似乎也是这么个道路理,一边听着一边暗自点头。
“话虽如此,那人乃是我亲信之人,若非他尽力……”说到这里,赵匡胤还是觉得不应该多说下去,“如果能搭救,尽力而为。盐城地处偏远,我们的势力是不是……”
听赵匡胤问起,赵普干咳了两声,颇为尴尬的回道:“的确是有些力所难及,如果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现在我们万不至于如此被动。”
“即是如此!那看看谁离盐城更近?”赵普明白赵匡胤的意思,眼下除了赵匡胤个人的势力外,他还有十兄弟助阵。赵匡胤结义十兄弟遍布大周每个角落,这也是赵匡胤能迅速控制大周天下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赵匡胤这么问,说明赵匡胤不打算亲自出手了,而让十兄弟中的一人出头,他在背后操纵一切。这本来就是最稳妥的办法,赵普当然不会反对,开始回忆究竟十兄弟中谁的势力距离盐城最近。
还没等赵普想出答案,赵匡胤已是自己答道:“盐城地处偏远,唯有光义的三州两关距之最近了。”赵普听罢一点儿都不奇怪,这大周江山早装在赵匡胤脑海之间。赵匡胤欲成就伟业,岂会没有一点准备?
“那……”赵普正想试问该如何跟赵光义下令,说到底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亲兄弟,赵普虽得赵匡胤信任,但也自知没到亲过兄弟手足的地步,自然不能越俎代庖为赵匡胤拿主意。
“就跟光说我给他的最低要求,就算保不住那人,至少要保住那人的家人,毕竟是曾经在一个槽刨食的兄弟,我想关键时候他自己也应该知道如何做的。”听赵匡胤说到这里,赵普认真把没个字都记下了,“你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
赵普想了想,回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不及也,此事最好就是我们不要沾手,这一点陛下考虑到了。只是光义将军跟陛下也是亲兄弟,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属下还是有些担心……”赵普委婉的建议赵匡胤最好不用赵光义,能换一个人。
“理是这么个理,但光义整遍边军也有些时日了,如果一点儿事情不做,想来他也是闲不住的。一颗树苗要茁壮成长,不经历些风雨,岂能有朝一日长成参天大树?我相信光义会有分寸的。”本来赵普还想继续相劝的,可是看赵匡胤一副笃定的样子,唯有将话吞进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