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帝王系统
字体: 16 + -

第1章 急召入京!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难合!

    泱泱龙州,土地绵延千万里,一片大好山河。

    一场屠龙之战后,战皇被斩,龙州大陆彻底分崩离析,碎裂为九九八十一个国家。

    各国之间,战火不断,屠戮不休。政权更替频繁,人民生灵涂炭,残尸遍野!

    阴谋家,野心家,政客横行。单凭一张七寸不烂之舌,游说各国,挑起纷争不断。

    民心求稳,怨声载道。一片沸反盈天声中,当权者却纵情享乐,流连于美人塌上,对此充耳不闻。

    这其中最荒唐的,当属弹丸小国赤乌国。赤乌国是龙洲大陆最小的国家,人口不过十万。

    传说,赤乌国开国皇帝陆渊,乃战皇之后。被敌人围杀堵截,侥幸活命,来到这荒僻之处,开国立业。

    国史记载,陆渊曾做梦梦见赤乌鸟在国家上空盘旋,欢唱不已,重复一句话道:十四登基,一统天下。

    从那之后,国号更名为赤乌,所有新帝登基吉时必须是十四日寅时。

    赤乌国传承到现在已经经历九朝,四百余年历史。不仅没有一统龙洲大陆,反倒国势越来越衰微。从倒数第二小的国家,直接沦落为最小的国家。

    本朝皇帝陆嬴,后宫所生子女一十五人。六个皇子中四子早夭,独剩陆十四和陆十五。

    陆十四的母亲并非当朝薄皇后,而是赤乌第一美人淑妃。只可惜淑妃红颜薄命,宠爱虽厚,却不能福佑独子。

    因此,陆十四小小年纪便入了军营,戍边而去。

    .........

    赤乌425年,陆十四入赤乌军,同年出奇谋,大挫割据藩王赵世充;

    赤乌426年,大月氏入侵,陆十四率一队轻骑军抄敌之后,策马斩敌将之首,迫退敌军;

    赤乌428年,败刘远,收复滨、封失地,将赤乌城防外延整整一千里;

    赤乌429年,函关之役,一举翦灭左右两大割据势力。赤乌之南,边防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无人敢犯。获朝廷受封为安南大将军,食邑五百户;

    赤乌430年,春刚融雪,又受封地为唐,食邑八百户,史称唐王。与薄皇后之子梁王陆十五,并成为南唐北梁,恪守国之南北,拱卫京畿。

    ........

    赤乌国皇城,金乌城。

    城门高百丈,壁立千仞,却难掩历史残留下的颓丧。

    一连数日的大雨,将这偌大的皇城浸泡的仿佛失去根基一般。甚至连人们的表情,也因为多日未见阳光而显的苍凉伤感。

    阴雨不绝,苔藓湿漉漉地长成一片,整个国家都弥散着一股气数将近的病恹恹之感。

    紫宸殿前,文武百官跪倒一片,一个个缄默着,就像泥塑的假胎。

    “吱呀~”

    紫宸殿门徐徐打开,四五个太医鱼贯而出,神色诚惶诚恐。众臣子仿佛一瞬间都活了过来,目光望向宫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约莫过了一刻钟,内侍省皇上近侍赵德海本小跑着出来。兴许是跑的太急,脚下一滑,差点摔倒。

    众大臣心中又是“咯噔”一沉,讳莫如深。

    赵德海看了眼左右,擦了擦额头不断往外冒的汗珠子,双手捧着圣旨,开始宣诏。

    他的声音尖细,活脱脱一只捏着鼻子说话的公鸭子。

    跪于群臣之首左一的男子,一脸武人人相貌。大方国字脸,浓眉如同蘸饱了墨汁的粗毛笔,黑的发亮。

    一双眼睛,如同虎豹。又像两只烧的红彤彤的火炉,令人不敢直视。

    此人正是当朝薄皇后的亲哥哥,梁王陆十五的亲舅舅,赤乌国的护国柱臣——安国公宇文博。

    当赵德海最后一句诏书的念完的时候,他的脊背狠狠地哆嗦了一下。

    “...........诏唐王陆十四觐见!”

    “...........诏唐王陆十四觐见!”

    ........

    “驾!”

    一个身穿银色铠甲的少年,策马扬鞭,一路飞驰,从兴安街上打马而过。

    这马身高一丈,胸阔三尺。皮毛赤金色,油光水滑,雨点子一丝不挂。

    大块白玉斑点,透出精壮的骠骨,四蹄飞扬,如踏虚空。

    马蹄所过之处,水花泥屑一片,如平湖投石,炸起一片惊雷。

    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少年已经消失在长街尽头,只剩下雨路泥泞。

    忽而,又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追而来。

    “律~”

    “律~”

    缰绳勒住,两匹战马随即停在雨帘中,翊麾校尉常忠勒马叹息道:“皇上病危,十四爷心中急切。这黄骠透骨龙可是天赐神马,不是我等这样的战马能赶得上的。”

    “这关键时刻,皇上只诏了我们十四爷一人。看来这天下,必是我们十四爷的无疑。”翊麾副校尉赵凯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喜形于色道。

    “凯旋,这金乌城可不比咱唐地,胡说是要掉脑袋的!”

    常忠四下看了一眼,压低嗓音沉声道:“咱十四爷是上马战,下马眠,不参朝政。这京城里的水深,我们还是少说多听,不要添乱为上。”

    “常校尉提醒的是。”

    ...........

    绵绵阴雨,泡出一个渗骨的深秋。

    天地不眠,宫廷里酝酿了许久的疾风骤雨,终于兜不住,转瞬即来。

    兴安门外,陆十四跃马而下,边跑边将手中的佩剑扔给禁卫军。

    他顾不得擦一下雨水浸透的脸,大步狂奔,直震的铠甲上的雨珠子“扑簌簌”砸落。

    “唐王,且慢!”

    一声低沉,安国公宇文博起身挡住去路,手握朝笏,微微施礼。

    但是目光却是傲慢不堪,丝毫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唐王一身戎装,风尘仆仆,如此觐见皇上成何体统?”

    “安国公,父皇病重,连发三封急诏。我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怠慢。戎装觐见,也是迫不得已。”

    陆十四自然知道,这宇文博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此刻看见自己,更是恨不得一道毙杀。

    但是自古君臣有别,更何况现在众目睽睽。他就算再跋扈,也不敢不收敛。

    恰在此时,紫宸殿的宫门打开,赵德海一看到他,急忙道:“唐王,您可算回来了,皇上正念叨您呢!”

    说完,他又小跑着上前两步,对着宇文博道:“安国公,皇上心疼众位老臣的身体,今儿不用都在这里跪着了。各位大人,请回吧。”

    “赵公公,皇上没说还要见谁吗?”宇文博一脸忧虑,目光中又带着一丝掩藏不住的期待之色。

    “回大人的话,目前还没有。您也请回吧,一天的阴雨,您这身子骨可受不了。”赵德海劝道,脸上却不显山不露水,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

    “赵公公,皇上要是想见微臣和十五,不管何时,我们都在兴安门外候旨。”

    “大人放心,您的话我一定带给皇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