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天志
字体: 16 + -

第1章 临渊有冬雪,关山有情郎

    临渊镇镇如其名,临渊而居,渊深百尺,分了两国,隔了春冬。渊北白雪初化,渊南却已春芽破土。

    临渊镇东侧的驻军三日前易帜,对于镇中居民来说可是件大事。军营门前威武的军旗一夜之间便改了门户,作为王朝七军之一的巨门军分部八万大军悄无声息的撤走,居民却毫不知情本就令人吃惊,可那只是遥遥望一眼便可让人豪气顿生的军旗上的“巨”换成了“苍”,这就着实更是让镇中居然惊掉了下巴。王朝第一精骑跑到这边陲之镇做何来了?

    虽然这第三日围观人群已经较第一日少了过半,好奇之情也退却了些许,且时值冬末,冷风微凛,但依旧有很多人聚集在军营门前眺望,上至须发皆白的老人,下至足未及地幼童,尤其是往日里本就以张长李短为人生成就的妇女们都在交头接耳的讨论着。

    “李师,学生有一事不懂。”

    一位身着书生长衫初脱青雉模样的青年躬身对身旁的老者道。

    老者捻须颔首望着微笑青年道:“锦思有何惑?”

    老者名作李化萍,年少之时便以天才之名名动边城,更是以弱冠之年就取得了会元,可谓是风光一时。可就是在殿试前几日,他却弃了功名,回了镇上做了私塾先生。有人说他在京城被情所伤,有人说他得罪了人,不得不回乡避难。说法很多,但让所有人所共识的是,李化萍定是满腹经纶!

    青年又是一礼,道:“巨门军是我朝最强的重甲之师,而驻扎在我镇的八万兵甲虽是分部却也全是重甲,面对隔渊而峙夏武王朝的二十万伏虎军,当年天桥之战硬生生将伏虎军战退,何等霸气,伏虎败军虽非主力,但这样的战事也足以名垂青史了。临渊镇在两朝边境,因地理因素鲜有大规模战事,但偶尔有些小冲突在所难免,巨门军的重甲军临渊而战,当是最上等的战法。”青年微微一顿,把目光望向那仿佛随风舞动就能活过来的天苍色的军旗,眉间微皱的继续说道:“我朝圣上的黄金铁骑已经十年不出京城,所以苍龙军被称为第一精骑也不过为,可是就算苍龙军再强,天下皆知苍龙军只有三千,更是大皇子手下的私军。于名而言,大皇子并不是太子,大皇子以私军镇边陲...哎,并不明智。于兵法而言,以骑兵守丘陵及河渊,大皇子是否有些过于托大了。”青年眉宇间似是有些担忧。

    “锦思初春便要参加会试了,能想到这些在同龄人中也当属难得。”老者用颇为赞赏的语气说到。

    “原来是李先生和闫举人,给两位见礼了。”一旁有居民听闻有人谈论会试便回头望了一眼老者和青年说到。说到会试就不得不提闫举人,闫锦思是远近闻名的正直且多识的才子,更是年十八就过了会试,成为临渊镇人向周边乡镇炫耀的资本。而李老先生更是整个镇中最德高望重的尊者。

    闫锦思转身回礼,老者也微微一笑。继续道:“你刚才提到了巨门军却也忽略了巨门军。八万重甲军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甚至连军营边上我们一镇的居民都完全不知何时不见的去了哪里,你觉得对面的二十万伏虎军会知道?”

    闫锦思一怔,随即恍然道:“学生受教。只要巨门军一日踪迹未被发现,伏虎军就一日不敢架桥过渊,恐怕他们现在正在害怕巨门军是否潜渊过水而加紧防御呢。”闫锦思那总是严肃的脸上也多了难得一见释负的微笑。

    “呔!尔等刁民竟敢在我军机重处擅自聚集!待本将军扣了你们一个一个审问!”忽一声高喝从军营内传出,营门缓缓开启,只见一人骑在马上手持苍色长刀,刀身盘龙竟有成年男子身高那般长。这人头戴覆耳精盔,身披精钢雕文护甲,胸前龙头仰头对着众人。

    边陲之地多战事,乡镇居民多悍勇。但是被这人一喝,居民却无一人发作,也无一人有惧色。大华王朝百姓皆爱军,军从百姓出,亦为百姓死。百姓深知其理。

    “这人自称将军,但是这苍龙军中唯一的将军该是大皇子姜太苍才对啊。”闫锦思皱眉自语道。身边忽传来李老先生的笑声,这笑声并非简单的笑,而是发自内心仿佛见了什么好笑的事情,记得上次听见李师这般的笑声是自己的一位同窗站着研磨不小心摔倒,将整整一研墨水全泼在自己脸上,在配上自己总是严肃且正直的脸,想想这种画面自己也笑了。

    “这位将军怎么长的这么像季囡囡?”人群中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话。

    “呸!哪里是像!”这时人群中一位50多岁的庄稼老汉啐了一口又向马上的将军喊道:“季羡鱼真他妈反了你了,你敢这么跟我说话!”

    这时马上的将军似乎也有些底气不足,但依旧做出一副霸气的样子,脸向上一扬鼻孔对着老汉高声说到:“军中无长幼,你就算是我大伯也不能对我大将军这么说话!”但是明显这句话已经没有刚出场的王霸之气了。

    人群中顿时哄笑成一团,老汉也笑骂着:“等晚些时候你这小儿皮回到家中我不找你爹打烂你的屁股!”

    这时闫锦思才明白原来李师早就看出来马上假冒将军之人正是五年前从镇里随军入伍的季羡鱼,只是想不到几年之间他已成为了世人皆畏的苍龙军。那笑声正是想象的到季羡鱼一番展现王霸之气之后定要回家探亲,人群中年少的也就罢了,年长的一些长辈定会去他家中告状,以他爸爸的脾气,就算季羡鱼已经光宗耀祖也免不了一顿毒打。

    这是季羡鱼似乎也觉得再装下去一顿毒打免不了,赶紧下马收刀,摘了头盔。但仍是一副似乎若不完美的展现一次王霸之气让乡亲们产生崇拜之情的话就不算荣归故里一样。

    “本将军披甲在身,不便向诸位长辈见礼。但尔等晚辈还不向本将军磕头。”说着又对人群中的少年们说了一句。

    “小羡鱼,你现在参军有了功名,大嫂听说你还未成亲,我娘家小妹年芳16还未订婚,要不大嫂让她晚上去床上给你磕头吧。”场中又是一顿哄笑。季羡鱼虽是上过战场,但那是杀人的战场却不是造人的战场,顿时脸色一顿羞红。

    “我与尔等刁民势不两立!”说着牵着马狼狈的走回军营。

    随着军营大门的关闭声和众人的调侃声,没人注意到人群后方有位衣着朴素十七八岁的青年牵着马正在低头犹豫。

    青年在犹豫,如何不惊动居民又能入得军营。青年牵着的马似是有些焦躁,前蹄无节奏的蹬了两下,似有些向青年催促之意。青年微笑单手抚马道:“马儿莫怕,我知你想要快些回去,是害怕草料有被吃光吧,但你大华王朝律法规定军扰民可是重罪。”马儿似乎听懂了青年的话一般安静了下来。青年抬头凝视军营似仍有踌躇。

    青年名唤关山亦行,而关山一姓的来历,是神州大地皆知的传奇。

    传闻两百年前,判僧北蝉一夜之间杀光了大华王朝最大的寺庙广源寺三百一十八名僧人,其中甚至有化境大能十余人,要知道凡是修至化境者,皆是百姓口中的仙,飞天遁地移山填海无所不能。可就是这样的大能在联手齐战北蝉之时,甚至连寺庙围墙之外的花花草草都未波及就被杀了个干净,可见这判僧北蝉战力之强。其后判僧北蝉又口诵天下无佛,一月之间辗转中原各国所屠僧侣不计其数。而此之后他又徒步往西北大漠誓要屠得天下佛,西北大漠乃是佛教发源地,其中高手无数,更是佛教千余年根基所在。神州世人皆在观望这一战,有修行之人的期待,有佛教虔诚教徒的哭泣,亦有各国君主恐被波及的戒备。可就在判僧北蝉走到漠北关山之时,他停住了。世人都在疑惑这疯和尚莫非改善了?从未伤过一个凡人的疯和尚却把西北最大的土匪山从上至下杀了个精光,然后他成亲了。

    疯和尚成亲了,天下人都疯了。疯和尚不仅成亲了,还收了关山方圆百里的百姓入山生活,又传下诸多修行法门。关山上原本土匪十万,笑傲西北五百余年,大小山寨千余座,积累财富可谓是富可敌国。疯和尚占了关山收了百姓,就这么成立了国家不国家门派不门派的一个地方。疯和尚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和尚了就该有名字,因此就取关山为姓,唤关山北蝉。入山的百姓终于不再会被饿死,不再会被战争流离,遂都奉关山北蝉为祖,弃了本就很多人都受流离苦所忘记的姓氏,而改姓关山。

    其实天下人也都很好奇,这关山北蝉杀了整个中原的和尚,断了佛教传教之念,西北大漠那边的庙里怎么连个动静都没有,人家疯和尚都叫关山北蝉了,还娶老婆了,你们不报仇啊?要说那庙里的和尚们怂了断然是没有人会相信的,虽然庙里的和尚们从未主动出过手,但是千余年间偶尔出来行走过得几个和尚的那几次出手可都是撼天动地啊。

    直到十多年之后,关山也在西北一地形成了一股势力,关山五峰作为五股势力初初成型,关山北蝉又有了孩子,可大漠那边的庙里依然没有动静,世人才确定这传奇的一站确实是打不起来了。

    世事轮回,因果循环。

    许是关山北蝉实在杀了太多的人造下了孽,关山十万百姓得了修行法诀以后人人修行,难得有那么千八百人无法开心门,心门不开便无法修行。巧与不巧,这千八百人中就有这放下屠刀了的疯和尚的新媳妇岳珊儿,奈何他们认识的时候岳珊儿已年芳十八,连锻体开心门之路都绝了。修行可延年益寿,甚至可得长生。而凡人以凡体食五谷饮露水,年过八十便已算高寿了。

    关山北蝉的凡人媳妇生了孩子,整个关山的人除了这个当爹的全都很开心,他们开心是因为山主有后,这个小主人长大以后应该不会像老山主一样窝在山上终年不出,他们相信小主会带领他们向整个天下展示关山的实力。人就是这样,温饱思**,欲望无限大。而这个新当爹的不开心则是因为刚刚给他留后的媳妇因为难产现在奄奄一息了,疯和尚纵有通天之力可对凡人却真真是毫无办法,修行之人以真气拓身,但凡人之身若是真气入身则毁其经脉灭其心神。此时岳珊儿的气息已只剩那么一丝,仙药不可用,凡药已无用。

    英雄一世不死身,奈何情字断了生。

    世间无论是修行者亦或是凡人,该承受的终究要承受,那些被认为不曾经历的苦难,也定是有人为你肩负。判僧北蝉一生杀戮过重,许是西北大漠里的和尚们觉得他自有恶报,可谁也没想到恶报竟然会在疯和尚放下屠刀以后降临到他身边的人身上。

    云海峰是关山上最高的山峰,高耸入云,坐山巅如入云海。爱妻亡故之后的关山北蝉再也没下过云海峰。直至大华王朝太子姜太阿只身赴云海掌毙了这个在中原掀起滔天血案的疯和尚。一代大枭黯然陨落。

    且那天地换了去,我亦独自踏歌行。

    以身换得相思翼,盼得来生不了情。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