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门仙真
字体: 16 + -

第1章

    故老相传。

    大禹治水,天下始分九州。

    徐州地处南方,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来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辖下有一郡县称作东武。

    东武城周有十里,城池高大,丁口过万余人,城中有里坊百余。有一里坊名叫尚阳坊,坊中之人多已伏为姓。

    今日天晴日好,出入坊间的行人络绎不绝,忽然从里坊中行出一个年轻男子。男子年方弱冠,形貌却不同俗流,只看他头上戴束发白玉冠,身着一件玄色绣流云纹直裾,束着深紫长穗宫绦,外罩纹绣白锦氅,脚穿白绫袜、白锦靴。面若满月,色如春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在他身后牵着的一匹骏马,马背之上悬着一个包裹,从坊中缓缓行来,道间行人多与他打招呼。口称:三郎君。

    他都一一与之回礼,执礼甚恭。

    他是伏氏子弟,单名唤作一个“珩”字。

    虽然已进入秋季,但是天气还是很热。伏珩勒住坐骑,拽起衣袖擦拭了下汗水,转目四顾,继续赶路。

    东武城中虽然里坊百十余,但是室居栉比,门巷修直,城中并不杂乱。

    伏珩此去五台山,需从东门出。出了里坊,便是城中主道,主道笔直宽阔直通城门,路上车马行人来往颇多。

    褒衣博带的儒生,有绫罗锦绣的富豪,也有布衣芒屩的黔首;而今虽然天下太平,但是因为文化传承所致,所以多随身佩戴短刀长剑。

    伏珩将坐骑让至一旁,给一辆行来的马车让开道路。

    车内坐着的是一个女子,高髻如云,拥雪成峰,挼香作露,宛象双珠,楚腰丰臀,丰姿绰约。

    旁边坐着一个孩童,粉雕玉琢,冰雪聪明,甚是可爱。

    她朝伏珩露出顽皮的笑容,伏珩则友善地回了她一个笑脸。

    再走不远就是东武城门。

    东武伏姓氏族,乃是世传经学之家。历东西两汉,四百余年,人才辈出,累代公卿,东洲号位“伏不斗”。只是经汉末之乱世,伏氏宗族凋零殆尽,及至今时,不及往日之万一。

    伏珩为伏氏一支。

    幼年的时候,父母相继歿于病疫中,只剩下了他一人。虽然父母幼年亡故,但是家中尚还宽裕。承祖辈余荫,家中薄有家资。良居美宅,健奴美婢俱是不缺,城外更有田产数田百十亩。

    伏氏宗族虽然凋零,但到底是累世传经学之家,自是要进学读书,习读四书五经的。

    唯独他不好学四书五经,专一喜好山野传闻之史、黄老经学之类,每每惹得族中长者叹息,斥责他不务正业,可是屡教不改,却也拿他无可奈何。

    族人只知道斥责他不务正业,却不知道他如此却是事出有因的。此事需从伏珩幼小时候说起。

    却说伏珩自幼聪明伶俐,早早就入了族学习读四书五经,也颇得族中长者喜爱。

    十三随的时候,有一次伏珩昏睡不醒,族人以为是病了,多方延医问药,却没有半点效用。直到第二月,伏珩不医而愈,自然清醒过来,族人都非常惊异。

    其实这次是伏珩前世宿慧,前尘入梦所致,所以才昏睡不醒。

    伏珩醒来后,心中记忆清晰,确实是轮回转世;又不禁心中疑惑,难道世间真有神人剑仙、六道轮回。

    所以心性转变,喜好黄老之学、剑仙之说。

    出了东武城门,伏珩跃上马背,快马一鞭,似开弓之箭,飞射而出。

    ……

    华夏之地,名山胜境多不胜数。五台山为华夏名山,方圆近千里,山势雄伟,连绵环抱,五座高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山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之际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

    五台山自东汉永平年间,为佛门窃居,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世人多以为佛门胜地,实则乃是道教名山。

    五台最早乃是道教福地,《道经》中称五台山为紫府山,多有高道隐士在此修行,所以也称作称五峰山道场。

    五台山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称望海峰。

    前宋宰相张商英曾赞道:“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

    天气晴好,黎明登临其上,可见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

    黎明时分,望海峰顶有道冉冉身影站立于望海楼上。正是伏氏子弟伏珩,此时正目不转睛盯着天边,只见那云海尽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伏珩心生喜欢,不禁咏出一首前世名人所作之词:““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忽然,眼前一花,一个相貌奇古,装束奇异之人,站立当面。这人打扮非道非僧非俗,目光温润,落于伏珩面上,微笑道:“吾乃五台掌教太乙混元祖师,我观你福缘根骨,夙缘深厚,是个修道的种子,你可愿意拜吾为师?”

    伏珩心中震动,目瞪口呆。

    你道为何?

    原来前尘记忆之中,伏珩曾经读过一本剑侠传说。据此种记载,旁门第一大派即为五台派,其声赫赫,足于玄门正道峨眉、昆仑两派相提并论,教祖太乙混元祖师道行深厚,声威震于正邪两道。

    伏珩福临心至,当场跪拜,口称:“弟子伏珩拜见师尊。”结结实实叩下三个响头。太乙混元祖师心怀甚慰,说道:“你且起来罢!我五台派不尚繁文缛节,你既已经叩过头,自此以后便是我五台弟子了。”

    伏珩谢过师尊,喜滋滋起身,侍立一旁。

    太乙混元祖师看眼前这孩子夙缘深厚、福缘根骨,真似仙玉奇葩,心头欢喜至极。

    原来前些时日,老友极乐真人到五台山与太乙混元祖师论道。初时倒还融洽,待到后来,却说自己门下教规松散,教中弟子门人不修心性,早晚被弟子所拖累,恐有不测之祸。太乙混元祖师听后只觉心中郁闷至极。

    太乙混元祖师架起剑光,裹了伏珩径直往五台山门中落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