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
字体: 16 + -

第15章 军代表要在隧道大桥工程中当尖兵打头阵

    邙山隧道,图河大桥工程指挥所有三个军代表。我们工程指挥所担负的任务有两项大型重点工程:一是邙山隧道,全长一千米需要开挖土石方七万一千一百九十立方米,灌注混凝土二万一千四百五十四点八立方米。二是图河大桥,全长四百四十六点五米,十五个墩台,墩高一般在三十米以上,朂高的达三十八点八四七米,是焦枝铁路线上最高大的大桥。

    我们根据焦枝铁路会战总指挥部鲁山会议精神,狠抓民兵三落实。首先组织落实,立即建起了“三结合”的邙山隧道工地和图河工地指挥组,同时整顿了民兵营,连编制。这样工作抓起来有着落,层层负责,条条落实。而且扎扎实实蹲点抓典型。把解放军的四个第一,三八作风,开展四好连队活动,在民兵专业队里大加传播,推广。在工程建设中遇到重要和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就遵照毛主席“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的教导,大办工地学习班。亲自主持办。发动营,连办,住室办,隧道里办,工地上办。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许多“老大难“问题。

    在猛攻墩子的日日夜夜里,各级领导分工包墩,现场指挥,带班施工,使搭建主模加快两倍,三十多米高的几个桥墩,,不到十天就完成了。这样,工作抓紧创造了施工的奇迹。

    偃师一营在邙山隧道拱部灌注混凝土时,下面遇到嘹疆石,掀掘不进,上面土质松软,,不断塌方,致使灌注任务由日进六米下降到二米。工人,民兵情绪有些低落。指挥所负责人崔促青同志发现这个问题,就办起了学习班。学习了毛主席'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教导,同志们的思想开了窍,想出了“三快的办法。”快拆架,快立模,快灌注。每班日进度灌注到七米,提高很快创造了新记录。

    这样大的工程,依靠谁这是个大问题。在大批民兵上到工地后,一些人说什么:“民兵是个大老粗,挖土石方可以,修大桥不行。”“隧道高不过九米,宽不过七米。没有机器,来一万人也不中!”民兵们说:“毛主席最相信我们,把修建焦枝铁路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要为毛主席争光。”于是就干中学,在学中干。战斗在隧道工地上的共青团员李牧儿同志,领上全连民兵肩扛十字镐,在北洞口开宣誓会,开始进入上导洞,掘进速度很快。图河大桥四号墩近五十米的钢塔架,老工人具体指导,以民兵为主搞拼装,两昼夜完成任务。

    工地上“土”与“洋”的争论很突出。工程开始,某些迷信机器的人说什么:‘“桥隧工程大,一定要机械化。“”而工人,民兵们说:“土法上马威力大,全靠工程思想革命化。”我们坚决站在工人,民兵一边。由于一部分人他们坐等机械化,在洞上开直井时,一个半月只挖了几个“散兵坑“,每人每天最高挖方三方半。而民兵上阵,挖的挖,抬的抬,挑的挑,赢得了高速度,一人一天高达八立方。建隧道所需要的钢拱圈,过去都是在设备齐全的加工厂里制造的,这次两个老工人带着几个北京铁道学院女学生组成铁工班。在一无厂房,二无机具设备的条件下,冒着凛冽的寒风,在邙山顶上砌地炉,握钢拱圈。秦国法同志深入现场和老师傅一起劳动,一块讨论研究,改进方法。前后经过四十多次的实验,终于制成了质量完全合乎要求的钢拱圈。整个工程需要三百多台钢拱圈,二十天就完成了。

    工地上洋教条,旧框框的束缚和反束缚的争执,也很激烈。图河大桥从两次改变设计,经过下沉井,猛攻墩身升高,直到完成主体工程,洋教条‘旧框框想方设法来束缚我们的手脚。例如:有些人搞的钻孔桩,经过实践不行了。大开挖也不行。省,师首长多次亲临工地与工人,民兵研究新方案,而有些人则表示沉默。大开挖的方案经过实践更不行。我们坚决站在工人,民兵一边,最后在省,师首长的支持下,定了沉井方案。但是,争执并没有停止。如图河大桥二号沉井在半山腰下面,六号沉井在半山腰的七号墩的下面。两大桥四号沉井在山上洛阳台的下面。有些人不调查地质,不研究实际情况。借口“怕开挖沉井塌方”,盲目规定:二,三,五号沉井不出地面封土灌浆。半山腰有压力的墩台,,不能灌注提高。以此拖住工程不能全面跃进。我们带领建桥大军继续前进。工人。民兵再次经过实践,决定了同时施工。结果什么“塌方”也没有发生。

    习惯于按常规走路的人,他们的保守思想是相当顽固的。在又一种情况下又有所抬头。决战图河大桥的关键时刻,指挥部召开了宣誓大会,发出了“举红旗,抢时间,大战十五天,攻下墩身升高,全面完成主体工程”的战斗动员“。广大工人,民兵积极响应。而那些保守思想的人,说什么:”这是吹牛,十五天根本完不成。“针对这种情况,工人,民兵提出了每次立模要高,,节节连续干,中间不要停的办法。我们大力支持这种施工办法,给群众撑腰。

    工人,民兵以他们惊人的智慧,,创造了搭架,立模,灌浆同时并举,每次立模由四米,七米,十米。直到十三米,而且是节节连续灌注。五号墩创造了整装成节立模法。这就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高三十米以上的几个主要墩身,平均不到十天就完成了任务。陕县张村民兵营负责的西大桥二号墩二十四米多高,只用了七天八夜。就从地面耸起了”冲天柱“。冲破了”每次墩身立模不得超过四米,灌注一节浆得保养二十四小时,“的旧框框,高速度完成了立体工程。

    在邙山隧道,规定土质隧道不能放炮。而广大工人,民兵采用少装药,放小炮的办法,一个半小时就掘进了而米,立了两个排架。这两个重点工程,经过工人,民兵英勇奋战,邙山隧道从去年十一月开工,到今年四月十三日胜利竣工。图河大桥一百五十五天就完成了主体工程,又奋战六天,架通了大桥,胜利通车,高速度,高质量,低造价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