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
字体: 16 + -

第10章 舞阳民兵团提前九十天打通南子营隧道

    南子营隧道,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境内,这座隧道,原计划一个月扫清洞外障碍。五个月打通上下导洞,七个月全部竣工。但是,奋战在这里的舞阳民兵团第一营的七百名民兵,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苦战两个月,提前九十天打通了上下导洞,并拱圈了十二米。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在这个隧道的进出口处,有一个一万六千多立方米的山包,直接障碍着进洞。这个山包原计划一个月才能除。后来营党委遵照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教导,提出半个月扫除。当时认为这个计划已经是很跃进了。可是,当把计划交给民兵讨论时,广大民兵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只争朝夕,十天打到洞口。”营党委根据群众提出的“扩大作业面,争取早日进洞“的建议,重新修改了作战方案。决定以这个山包的右侧打开一个通道,首先进入上导洞,一边继续扫除障碍。

    十一月一曰,扫除泂外的战斗打响了。广大民兵在“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口号鼓舞下,意气风发,英勇奋战。晚上没有电灯,就用汽灯,马灯,或者点上火把照明。打炮眼看不见,就用手电筒照明。开工第二天下了雨,民兵们光着脊背赤着脚冒雨奋战。营,连干部多次劝大家休息都劝阻不住。十一月三日晚传达了毛主席对焦枝铁路很关心,武汉军区首长指示速度再加快后,广大民兵精神更加振奋。他们说:“这是传达了毛主席的声音,我们要坚决照办,坚决执行。”人人为速度再加快,大干苦干,争分夺秒。

    四连一排民兵袁铁牛得了胸膜炎,痛的头上只冒汗,他一直不让同志们知道。他挖不成土就装车,装不成车就拉车。他一手扶着车绳,一只手按着前胸,一直坚持战斗。四连爆破手郑中相,脸上长了一个疮,带病参加战斗。两天两夜没肖火线,左眼肿得成了一条缝。这天晚上他刚躺下休息,但他听到上级“速度再加快”的指示后,就翻身起床,参加战斗。同志们都劝他休息,他斩钉截铁地说:“杨水才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干革命,我这点小疮算什么。”一连一排副排长张金才和四班班长胡得有,拉架子车到师部领雷管,往返二百三十多华里,只用了二十三个小时就完成了任务。

    为了速度再加快,卫生员到工地巡回医疗,理发员到工地理发,补鞋工,铁工,木工都是服务到工地。他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一有空不是挖土就是拉车。炊事员白天做饭,晚上也要上去干一阵子。他们说:“三线建设建设不起来,毛主席他老人家睡不着觉,我们咋能睡觉?”大家抢晴天,战雨天,夜里当白天,苦战六天五夜,提前二十四天打进了上导洞。

    群众智慧能胜天

    经过六天五夜缴烈战斗,打到上导洞洞口以后,广大民兵“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在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开始进洞了。

    可是,没有风钻,电钻,也没有出渣机,洞内作业面积太小,打炮眼上一把钎子,一把锤。出渣一次只能进一辆架子车。打一排炮眼,一排炮有十五个炮眼,得用十三,四个小时。出一次渣得用七,八个小时,一昼夜只能完成一个工序。支撑,打眼,放炮,排险,出渣,进洞才一米多深。

    这时候个别人产生了畏难情绪,想坐等机械。但大多数民兵不同意。他们说:“打炮眼,出石渣,这是进洞的主要矛盾,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于是为了解决这个施工中的主要矛盾,人人献计,个个献策,大家想着干,坐着议,吃饭睡觉也考虑。教导员董宝珠同志,营长董德道同志,都深入洞内和民兵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广大民兵终于创造出了许多好办法。三连的同志创造了四把钢钎同时打:上打长,下打短,左边用锤打,右边用钎捅。并且根据石质的松软程度,打一排炮眼,也由原来的十五人减少到九个人。三个小时就可以打完一排炮眼,工效提高了两倍多。

    四连的民兵创造了两级出渣法,放炮,排险,支撑以后,先把渣扒到一边,露出工作面。这样就可以一边出渣,一边打眼,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二连民兵在装翻斗车时,。先把石渣装在抬筐里,两个抬筐轮流装。一上一下,大大加快了速度。过去用掀装,装一车需要五分钟,现在装一车只需要三分钟,工效提高了一倍。这样以来,一个班可以完成工序,一天日进度达到三米五,两头日进度达到七米三。

    当凿三十多米时岩石结构发生了变化,裂缝纵横交错,不断发生塌方。这时候每向前掘进一米,都要冒很大风险。一天深夜,出洞口顶裂缝突然张大,拳头大的石头块从裂缝中一阵紧一阵地往下掉,眼看就要大塌方。在这紧要关头,奋战在这里的第四连民兵,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要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去战胜他“

    共产党员袁发青立刻冲向前去,老工人邱守先和共青团员苗万金也纵身跳上大梁进行抢修。正在这时,一大批土石朝着邱师傅和苗万金的头顶压了下来,但他们脸不变色心不跳,深着紧张地进行战斗。“轰隆”一声巨响,土石落了下来,他们机警地向前一闪,土石落地,封住了炕洞导坑道口,把邱师傅和苗万金同志封在坑道里,一下子埋住了半截身子。这时候外面的人齐声高喊“快抢救万金和邱师傅!”共产党员向海德同志和洞外面的民兵一拥而上。老工人张自美在洞口也闻讯赶到。大家奋不顾身地抢救阶级兄弟。经过三个小时的抢救,苗万金和邱师傅脱险了。又经过十个小时的战斗制止了塌方。事后,广大民兵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改进了放炮方法。根据岩石情况和地面松软不同的地形,采取打浅眼,,放小炮的方法,制止了塌方,保证了正常施工。

    隧道进到四十多米的时候,碰到了硬石层。十磅重的铁锤打下去,火花四溅,只打一个白印。从兄弟单位借了一台电钻,放上去吱吱叫,一小时还没有钻够三十厘米。四连战士干了四个小时,仅打了一个半炮眼,二十四个小时仅放了一排炮,四天进了二米六。

    困难虽然不断出现,但是,广大民兵毫不畏惧。他们说:“困难常常有,迎着困难走,以愚公移山做榜样。只要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班长张玉山带领全班同志连续召开“”战地诸葛亮会“”。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他们先后改造了三种钢钎,有尖的,有扁的,还有圆的。顺着石头缝打炮眼,打炮眼打成“螃蟹洞““峆蟆窝”,这样一来,日进度达到二米五,终于战胜了硬石关。

    洞,一寸一寸往深处打,苦难一个接一个地来。当打到五十米时,爆破以后,浓烟好长时间排不出来,半个小时才能进洞,这直接影响着速度在加快。但是,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英雄汉。广大民兵“任凭风雨多变换,革命的智慧能胜天,立下愚公移山志,敢破万重困难关”没有通风设备,爆破以后十分钟就可以进洞。民兵们把衣服脱下来,冒着浓烟到洞里把烟扇出来。他们发动群众的智慧战胜了一个个困难,突破了一道道难关,只用了一个月零十天就打通了上导洞。

    下导洞进洞以后,五连和二连的全体指战员,人人以临战的姿态干劲冲天,曾创造了土法凿洞日进八米五的最高纪录,仅用二十七天时间就打通了下导洞。十二月二十四日,自制木拱架,土法上马,开始拱圈,已经拱圈了十二米。

    从战争学习战争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奋战在南子营隧道上的七百多名民兵,原来都是庄稼汉,开山凿洞是第一次。开始他们不会打钎子,不会搞爆破,立排架,搞支撑,拱圈,浆砌更是不懂。但是,他们牢记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从战争学习战争”,不会打钎子,就在山坡上练。有的民兵一口气能打几百锤。手脖震麻了,胳膊震肿了,仍然不休息。手虎口崩了口,胶布一贴继续干。搭排架,一次搭不成,搭二次,三次,四次反复练,终于搭起来了。进洞以后不会排险,不会支撑,在老工人掰手帮助下认真学习,认真练习,终于能够独立作业了,并且在凿洞中创造了很多土办法。

    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人掌握了爆破技术。二百四十多人在打眼,放炮,爆破,排险,出渣,支撑中能够独立作业。一百五十人学会了护坡,浆砌,并培养了七十多个铁匠木工。

    凿通了山,练红了人。广大民兵深有体会地说:“焦枝铁路工地是所大学校,大课堂,凿了两月洞,顶上十年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