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们的绝地反击史
字体: 16 + -

第16章 姜尚篇 面试成功 待遇飞升

    简历被人相中之后,一般情况是用人单位请你去公司面试。姜子牙的待遇不错,文王大老板斋戒三天,然后翻山越岭亲自到他面前进行面试——这就是营造了个人品牌的有身份的人和有身份证的普通人之间的区别。而姜子牙把这一段经历写到了他的著作《六韬》(也叫《太公兵法》)之中。

    《六韬》里共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部分,在《文韬》里的第一段《文师》中详细记录了文王在溪边对姜子牙进行的面试考核。

    姜子牙虽然很有才学,但是毕竟和文王第一次见面,话不能说的太直白,就以钓鱼做比喻,讲解自己对天下的抱负。经过一番试探,子牙见到文王态度恳切、虚心求教之后,话锋一转,立即提出了推翻商王朝以夺取天下这一重大的战略问题。听到这个话文王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到了地上,可算说到重点了,没白来一趟。但是姜子牙先不着急把自己的好办法抛出来,而是从天下大势谈起,指出了表面上强大的商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来日无多,而现在尚默默无闻的周室却如日东升、前程远大。文王爱听心中暗喜,真是个人才啊,分析得太恰当了,英雄所见略同啊哈哈哈。马屁拍的不留痕迹啊,人才人才,哈哈哈。

    周文王被姜太公所描绘的光明前景所鼓舞,迫不及待地向太公提出了何以取天下的问题。姜太公捋着长长的白胡子哈哈一笑,孺子可教也,我们的思维频率已经在同一个轨道上了,于是便掏心掏肺地向大老板阐明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这样一个重要命题。认为“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要夺取天下,必须从“仁”、“德”、“义”、“道”几个方面着手。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天下归之”,也就是可以夺取天下了。综览全篇,既提出了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又提出了取天下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可以把本篇看作姜子牙扶周灭商的战略决策和政治纲领。

    现在来欣赏一下《文师》篇里的原文,也算是穿越回几千年前看看姜子牙面试的现场直播了。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凤,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邪?”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本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古代人说话文绉绉的,为了充分理解这场面试的精彩之处,我们给大家现场口译一下,真的是为了您看着方便,不是在这儿充字数骗稿费。

    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凤,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问:“占卜的结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史编先生太厉害了,文王还要什么姜子牙啊,现成的大神在身边也不知道珍惜。)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伯乐啊,你可算来了,一下就问到点子上了,你要不这么问,我表演了这么长时间的行为艺术跟谁解释呢!)

    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呜呜呜,别说对领导了,就是对好朋友,有的话都不能说得太真接、太坦白。)

    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意思是就算你说话不好听、我很生气,但是因为我那么善良,不会一刀剁了你的。先生大胆说吧。)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用大白话说,金钱和地位可以收买人才,这是比储蓄金子银子还重要的资源,等你钓到足够多的人才了,再让他们想法设法帮你收买天下人的心咯。)

    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假如我用粗钩丰饵,钓到了你这条大鱼,你打算采取什么措施使我的公司成功上市、独霸市场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致,就会天下归心,就算做不到百分百一致,也要想法设法让百姓相信,我代表你的利益,这是王道,也是政治。)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顺应天意,其实还是顺应百姓的心意吧。)

    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从此姜子牙搭上了人生巅峰的高铁一路狂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