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羽绒服
古代人一天两餐,晚饭吃得比较早,晚上吃得小米熬的粥,汤多小米少,这哪能填饱肚子啊。尤其是长身体的少年。
山鸡肉和汤张旭被他娘逼着吃完了,看着弟妹他们那馋样,张旭心里十分难受,平日里吃肉不多,偶尔张旭出去打一些猎物回来,不过都不大,也就是山鸡野兔什么的,家里这么多人,三个正在长身体,对食物的需求十分旺盛,没有一些油水,光靠粟米粥根本就不够营养。要想在这汉末生存,就得有吃得,有了吃的,才会有人凝聚在身边。当兵为吃粮,这浅显道理传承数千年。
父亲张成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接近两米的个头,壮的像头牛,别看他外表憨厚,实则大智若愚。每回船队出去,张成不光干力气活,还负责护卫。在汉末民不聊生的社会里,盗匪横行,外出做买卖没有武力护卫是不成的,否则在路上会被劫全部赔光,还有可能搭上性命。
眼下是冬季,村里男人们每日到村里做事,父亲也不例外。每到冬天,村里的男人都要一起搓麻绳、修里船舶、锄头等。妇女们负责家里的事务,女主内,男主外,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张旭醒过来后,父亲非常开心,特地赊了一斤肉给张旭吃,让张旭心里难受的要命。穷人家的日子就是如此。
改善生活迫在眉睫。
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火塘旁,天还没黑。
张旭忙着削箭杆,弟妹也在一旁帮忙。张旭的箭术非常好,这各他是知道,箭袋里的箭才几枝,出去打猎肯定不够用。家里尚有不少铁箭头,他得为它们全部装上箭杆,配上羽翼,以便将来用的时候不至于没箭可用。
削好了几十枝箭杆,找羽毛的时候发现家里墙角竟然堆了不少鸡鸭毛,不过绝大部分是绒毛。张旭对母亲喊道:“娘,这么多绒毛,是我们家的吗?”
“傻孩子,不是我们家的,堆在那里干吗?硬的羽毛大都被你们用来做箭羽了,剩下的大都是些没什么用的绒毛,暂时用不着,又怕将来什么时候能用到,舍不得扔,就一直搁那儿了。”娘回答道。
见到这些绒毛,张旭突然想起后世的羽绒服来,羽绒服是后世流行的服饰,比起皮革,羽绒服要便宜许多,保暖又轻便,实在是居家旅行的必备神器。
这大雪天,怪冷的,何不教娘做羽绒服穿?有了羽绒服穿在身上,外出打猎也就不怕冷了。这是苍天要送自己过来,提前让母亲给自己留着的吧。屋里的鸡毛估计可以做两三套羽绒服,要想全家每人都穿上还是不够。想到这,张旭又问道:“娘,是不是每家都堆了不少这样没用的绒毛?”
“嗯。”娘答道。
家家有这没用的绒毛那就好办了,到时候花钱买回来就可以了,反正没人知道他的价值,张旭可以用非常小的代价买回来,让娘加工成羽绒服,这样全家就都有保暖的羽绒服了。
绒毛非常柔软的绒毛,摸在手里怪暖和的。
弟妹三个在张旭的指挥下一根一根地整理绒毛,每整理一小把就用细麻绳捆起来。后来母亲也加入整理绒毛的队伍。
绒毛不多,可也整理了许久才整理完。
弟妹几个睡了,父亲也睡了。等只剩下娘儿两个了,张旭这才在火塘旁教母亲如何利用绒毛缝制羽绒服。
母亲读过书,本身就非常聪明,一点就通。刚开始还以为儿子又要犯病了,这时才明白张旭为什么要整理绒毛了。
绒毛摸在手里非常舒服,真要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肯定暖和得不得了。一件这样的保暖衣少说也可以卖几千钱。就那么一些绒毛竟然可以创造出这么高的价值,这是母亲过去不曾想过的。
李氏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守着财富,只是不知道怎么利用罢了,要是早知道这么简单,也不用白白挨冻这么多年了。儿子醒来后变聪明了,从他醒过来到现在也就一天时间,带给了自己太多的惊喜。
张旭让母亲替自己缝一件马甲和齐膝盖的短裤。要出去打猎,穿简易一点的就可以了,就算简易的羽绒服也比那件掉毛的皮衣暖和数倍。只是出去打猎的是不敢说,说了母亲绝对不样他出去,前几天就是出去打猎时出的事。
“娘,您千万别说出去,我准备把全村的绒毛都换回来,然后麻烦您给做成保暖的衣服,我们拿到街上去卖了,到时候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张旭唠唠叨叨。
张旭坐在火塘旁陪母亲说了好久的话,睡了数天,身体很虚,实在受不了,这才去睡了。
第二天清晨起床这才发现母亲给他做好了上衣,张旭将衣服穿在身上,整个身子顿时暖和起来。
家里没有高热量的食物,除了粟米还是粟米,餐餐都是粟米粥,一大碗粟米粥喝下去,几泡尿就没了。十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食物的需求很旺盛,弟弟张东十四,也是长身体的时候,一米六几的个头,和张旭一样整个人瘦瘦的,每天粟米粥哪能提供的了身体的需求?要想身体好,必须吃得好。要想吃好,就得出去打猎,不然哪里有肉?
吃完早餐,中午还没到就饿了,没方法,只好喝水,硬是熬到晚上再喝粟米粥。青菜更不可能有的,物质缺乏的汉末,能有粥喝也是很幸福的事,多少人家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这大雪天,到处都是冰,出去稍不留意就摔大跟头,想要打猎,还得有防滑装置。后世的钉鞋那样就能很好地防滑,自己动手费了老大的劲做了一双木钉鞋,钉刺用的坚硬的木材嵌入跟靴子一般大小的木板上,楔入竹楔,防止木钉脱落,做好后将其绑在牛皮靴下。雪地行走没有问题,冰上也抓得住,就是底板太硬,没办法和后世的塑料鞋相比,刚穿上很不适应。
半夜饿醒了,起床开门,母亲还在昏暗的火塘旁缝制羽绒裤子,张旭陪在一旁说了一会儿话。屋外是呼呼的北风,夜深了,希望明天地里的雪不是很厚。
早晨起来,羽绒裤摆在火塘边上,还有一顶能包裹整个头部的风帽,外面是防雨雪的猪皮,软软的,里面是塞了绒毛的羽绒帽,猪皮和羽绒帽是可以分离的。张旭将风帽戴在头上,一直到脖子都能捂得严严实实,系上垂在下方的布条,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可怜天下父母心!想必母亲又忙了一夜吧。
塞了鸡毛的羽绒衣穿在身上十分暖和,加上外面套的那件皮衣,即使到了屋外也丝毫不觉得冷。
(本章完)
山鸡肉和汤张旭被他娘逼着吃完了,看着弟妹他们那馋样,张旭心里十分难受,平日里吃肉不多,偶尔张旭出去打一些猎物回来,不过都不大,也就是山鸡野兔什么的,家里这么多人,三个正在长身体,对食物的需求十分旺盛,没有一些油水,光靠粟米粥根本就不够营养。要想在这汉末生存,就得有吃得,有了吃的,才会有人凝聚在身边。当兵为吃粮,这浅显道理传承数千年。
父亲张成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接近两米的个头,壮的像头牛,别看他外表憨厚,实则大智若愚。每回船队出去,张成不光干力气活,还负责护卫。在汉末民不聊生的社会里,盗匪横行,外出做买卖没有武力护卫是不成的,否则在路上会被劫全部赔光,还有可能搭上性命。
眼下是冬季,村里男人们每日到村里做事,父亲也不例外。每到冬天,村里的男人都要一起搓麻绳、修里船舶、锄头等。妇女们负责家里的事务,女主内,男主外,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张旭醒过来后,父亲非常开心,特地赊了一斤肉给张旭吃,让张旭心里难受的要命。穷人家的日子就是如此。
改善生活迫在眉睫。
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火塘旁,天还没黑。
张旭忙着削箭杆,弟妹也在一旁帮忙。张旭的箭术非常好,这各他是知道,箭袋里的箭才几枝,出去打猎肯定不够用。家里尚有不少铁箭头,他得为它们全部装上箭杆,配上羽翼,以便将来用的时候不至于没箭可用。
削好了几十枝箭杆,找羽毛的时候发现家里墙角竟然堆了不少鸡鸭毛,不过绝大部分是绒毛。张旭对母亲喊道:“娘,这么多绒毛,是我们家的吗?”
“傻孩子,不是我们家的,堆在那里干吗?硬的羽毛大都被你们用来做箭羽了,剩下的大都是些没什么用的绒毛,暂时用不着,又怕将来什么时候能用到,舍不得扔,就一直搁那儿了。”娘回答道。
见到这些绒毛,张旭突然想起后世的羽绒服来,羽绒服是后世流行的服饰,比起皮革,羽绒服要便宜许多,保暖又轻便,实在是居家旅行的必备神器。
这大雪天,怪冷的,何不教娘做羽绒服穿?有了羽绒服穿在身上,外出打猎也就不怕冷了。这是苍天要送自己过来,提前让母亲给自己留着的吧。屋里的鸡毛估计可以做两三套羽绒服,要想全家每人都穿上还是不够。想到这,张旭又问道:“娘,是不是每家都堆了不少这样没用的绒毛?”
“嗯。”娘答道。
家家有这没用的绒毛那就好办了,到时候花钱买回来就可以了,反正没人知道他的价值,张旭可以用非常小的代价买回来,让娘加工成羽绒服,这样全家就都有保暖的羽绒服了。
绒毛非常柔软的绒毛,摸在手里怪暖和的。
弟妹三个在张旭的指挥下一根一根地整理绒毛,每整理一小把就用细麻绳捆起来。后来母亲也加入整理绒毛的队伍。
绒毛不多,可也整理了许久才整理完。
弟妹几个睡了,父亲也睡了。等只剩下娘儿两个了,张旭这才在火塘旁教母亲如何利用绒毛缝制羽绒服。
母亲读过书,本身就非常聪明,一点就通。刚开始还以为儿子又要犯病了,这时才明白张旭为什么要整理绒毛了。
绒毛摸在手里非常舒服,真要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肯定暖和得不得了。一件这样的保暖衣少说也可以卖几千钱。就那么一些绒毛竟然可以创造出这么高的价值,这是母亲过去不曾想过的。
李氏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守着财富,只是不知道怎么利用罢了,要是早知道这么简单,也不用白白挨冻这么多年了。儿子醒来后变聪明了,从他醒过来到现在也就一天时间,带给了自己太多的惊喜。
张旭让母亲替自己缝一件马甲和齐膝盖的短裤。要出去打猎,穿简易一点的就可以了,就算简易的羽绒服也比那件掉毛的皮衣暖和数倍。只是出去打猎的是不敢说,说了母亲绝对不样他出去,前几天就是出去打猎时出的事。
“娘,您千万别说出去,我准备把全村的绒毛都换回来,然后麻烦您给做成保暖的衣服,我们拿到街上去卖了,到时候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张旭唠唠叨叨。
张旭坐在火塘旁陪母亲说了好久的话,睡了数天,身体很虚,实在受不了,这才去睡了。
第二天清晨起床这才发现母亲给他做好了上衣,张旭将衣服穿在身上,整个身子顿时暖和起来。
家里没有高热量的食物,除了粟米还是粟米,餐餐都是粟米粥,一大碗粟米粥喝下去,几泡尿就没了。十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食物的需求很旺盛,弟弟张东十四,也是长身体的时候,一米六几的个头,和张旭一样整个人瘦瘦的,每天粟米粥哪能提供的了身体的需求?要想身体好,必须吃得好。要想吃好,就得出去打猎,不然哪里有肉?
吃完早餐,中午还没到就饿了,没方法,只好喝水,硬是熬到晚上再喝粟米粥。青菜更不可能有的,物质缺乏的汉末,能有粥喝也是很幸福的事,多少人家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这大雪天,到处都是冰,出去稍不留意就摔大跟头,想要打猎,还得有防滑装置。后世的钉鞋那样就能很好地防滑,自己动手费了老大的劲做了一双木钉鞋,钉刺用的坚硬的木材嵌入跟靴子一般大小的木板上,楔入竹楔,防止木钉脱落,做好后将其绑在牛皮靴下。雪地行走没有问题,冰上也抓得住,就是底板太硬,没办法和后世的塑料鞋相比,刚穿上很不适应。
半夜饿醒了,起床开门,母亲还在昏暗的火塘旁缝制羽绒裤子,张旭陪在一旁说了一会儿话。屋外是呼呼的北风,夜深了,希望明天地里的雪不是很厚。
早晨起来,羽绒裤摆在火塘边上,还有一顶能包裹整个头部的风帽,外面是防雨雪的猪皮,软软的,里面是塞了绒毛的羽绒帽,猪皮和羽绒帽是可以分离的。张旭将风帽戴在头上,一直到脖子都能捂得严严实实,系上垂在下方的布条,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可怜天下父母心!想必母亲又忙了一夜吧。
塞了鸡毛的羽绒衣穿在身上十分暖和,加上外面套的那件皮衣,即使到了屋外也丝毫不觉得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