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弩
字体: 16 + -

第18章 兄弟相见

    李靖用手扶在城墙上,慢慢蹲下身子,坐在一根木头上休息。他今年已经六十岁,已是花甲之年,头上的头发已经灰白,虽然身体还健康,但是毕竟年纪已大,有时不服老不行,如果是一般的平头百姓,活到自己这个年龄,早已经在家颐养天年了,这时听范兴再三劝说自己休息,自己也真的有点累了,坐了下来休息,看着范兴指挥人手加固城防。

    范兴让卫兵到城里把自己从笼火城带来的士兵都叫到城上来,这些士兵经过长途奔袭和激烈战斗,精疲力尽,进入潞县后李靖没让他们马上投入战斗,而是先让他们好好休息,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息,这些士兵又恢复了力气,加入到守城队伍中。李靖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因为范兴他们经过了长途行军和激烈战斗,体力已经快到极限,如果让他们上城参加防守,虽然人数变多了,但是战斗力不一定增强,二是城里有一只部队正在养精蓄锐,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随时让他们投入战斗,这样会安心得多。城上的守军得到补充后,大家干劲更足,范兴命人把伤员抬下城墙进行救治,把倒塌的城墙补上,从城内搬来石头木材等物充实城防。

    这时城下鼓声咚咚咚地响起,范兴从城垛口往城下望去,只见敌兵结成方阵,正在往城墙攻过来,在每个方阵的前面,都有敌兵的盾牌严密防护,而在每个方阵的背后,都有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手拿令旗催促他们前进,虽然一上到城上就可能被杀死,但是这年头生命本来就不值钱,想要在战斗中存活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打败敌人,而想要升官发财,就只有不怕死,勇往直前的冲过去。范兴看见敌人攻过来,命令士兵等敌人进入弓箭射程范围后再放箭,等敌人到了城下,就用石头砸,敌人爬上城墙就用刀砍,用矛刺,这场战斗,双方为了争夺潞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人人数众多,而范兴他们则是利用城墙的优势,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这时斥候来报,南城危急,需要增援。李靖命范兴带领手下前去增援,范兴得令,带着从笼火城带来的士兵前去增援南城,李靖则留在正门和敌人继续战斗。当范兴他们赶到南城时,城墙上已经有几处被敌人攻破,敌兵正在不断从缺口爬上城墙,跟城上的守军展开厮杀,城上的的守军人数越来越少,被敌兵杀得步步后退。范兴看到城墙危急,如果再不上去帮忙,城墙将被敌人彻底占领,敌人从南墙进入城内,那时潞县就危险了,率领手下士兵冲上城墙,城墙的守军得到增援,精神大振,把敌人的攻势遏制住,然后一步一步压缩缺口,直到把敌人全部打下城墙。

    范兴率军夺回城墙后,让手下士兵迅速补充到兵力薄弱的地方,自己从城墙上往下查看敌人情况,这时城下一个将军正在指挥士兵攻城,范兴看着敌将,心情激动,大声喊道:“二哥!”

    城下那将军听到有人大喊二哥,抬头往城墙上望,大喊道:“三弟!”声音发抖。

    原来城下的敌将正是范兴的异性兄弟杨岌,范兴和赵慈皓、杨岌是异姓兄弟,赵慈皓被杀,范兴出逃,杨岌留在罗艺军,本来以为此生难以再见,这时两人战场相见,已是敌人,但一声二哥,一声三弟,已经包含了千言万语。

    范兴两眼盯着杨岌,杨岌也望着自己。过一会儿,杨岌走上高台,摇动大旗,城下的敌兵方阵随即改变行军方向,一步步返回本阵,接着城下锣声大响,敌人慢慢退去。这时李靖这边的战斗还在继续,敌人一波一波攻过来,李靖指挥士兵把敌人打退,城上城下留下一地尸体,过了一会儿,正门也响起锣声,敌人慢慢退走。

    这时天已经快黑下来了,敌营陆续点起火把。范兴在城墙上呆呆的看着敌营,想起二哥杨岌,杨岌现在是敌方主将,负责攻打潞县,但是他一看到自己就命令士兵们退去,放弃攻城,这事如果被罗艺知道,那就是通敌之罪,是要被处死的,他不惜冒着被杀的危险,也不愿见到兄弟在战场残杀,而且他一声“三弟”叫得是那么真诚,是发自内心的,显然他并没有忘记自己,也没有忘记两人之间的兄弟之情,当初自己听到杨岌杀死了赵慈皓,虽然想到这一定是出于无奈,但是自己心里曾把他当成卖友求荣的小人了,现在想来自己是错怪他了。

    这时天已经全黑,范兴看着敌营灯火通明,心中感觉似乎哪里不对劲,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只见敌营被火把照得通明,但是军营中却无士兵走动,整个军营异常安静,似乎士兵们都已经在睡觉了,范兴觉得很奇怪,默默观察着。这时伙食兵把饭菜送上城墙,正在给士兵们分发,范兴看着士兵们几个几个围在一起吃饭,恍然大悟,这时候正好是吃饭时间,而敌营一点炊烟也没有,静悄悄的,那肯定是一座空营,敌人之所以点燃火把,是给城上的人看得,他们显然已经悄悄撤走了。

    范兴想通了这点,跑下城墙骑马跑到正门找到李靖,把看到的情况和自己的判断跟李靖说了,李靖微微一笑,说道:“范将军,看来杜将军已经得手了。”

    范兴也笑道:“是啊,杜将军此时估计正在攻打幽州,罗艺一定如热锅上的蚂蚁,催着杨岌赶快回军救援呢。”

    李靖道:“这都是范将军运筹精妙,现在敌人粮草被烧,后路被断,而幽州又被攻打,罗艺这小子的末路要到了。话说杨岌还真是个人物,竟然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偷偷地把军队撤走了,而我们现在才知道,可惜了。”

    范兴道:“多谢大将军夸奖,不瞒大将军,杨岌和我是异姓兄弟,此人颇有莫略,这次如果不是他带兵,我们将可以按照事前的部署,在潞县把敌人拖住,但是现在敌兵已经撤走,我们只能另行想出对策了,末将有一个请求,请大将军答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