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长安城下
字体: 16 + -

第386章 反叛心起

    正月二十四日,高仙芝入朝献捷。

    他带着俘虏的突骑施可汗移拨、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进入京师;刚到开远门时,那俱车鼻施就被别将段秀实杀害。

    段秀实是个少有的正直人,他如果知道那俱车鼻施是被冤枉的话,肯定不会杀死他。

    因为高仙芝一直在边儿上怂恿,再加上那俱车鼻施被毒打了一顿;那俱车鼻施受不了肯定会有所反抗。

    这才被段秀实杀掉,他也一直以为那俱车鼻施是因为造反、被捕之后又意图逃跑被杀的。

    突骑施移拨可汗在到达长安之后,没怎么经过审问也被处斩;朝堂之上已经乌烟瘴气。

    玄宗觉得高仙芝接连俘虏了两个国的酋长;功勋卓着,加授他开府仪同三司。

    结果第二天,玄宗就收到了线人的消息,他们把高仙芝西征的目的捅了出来;说他根本就不是为了平定叛乱、就是为了聚敛钱财。

    玄宗听到之后气得不行,虽然生气,但是迁就了高仙芝、并没有治他的罪;高仙芝、段秀实及其部下虽有灭国之功,但却没得到重赏。

    正月二十七日,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武威太守,并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欲将其调离西域。

    安思顺其实是个好人,最起码他没有背叛大唐;而且,他也多次和玄宗暗示安禄山必反,可是玄宗现在“两耳不闻窗外事”,完全没有机会。

    安思顺委婉地表达了群胡“割耳捴面”苦苦相留他的意思;割耳捴面据说是胡人们为了表示极度不舍时,会割掉自己的耳朵和面部的皮肤送给即将远游的朋友。

    监察御史裴周南也表示,说涉事人太广、到时候将士们都成了残疾人;所以请求安思顺留任。

    玄宗同意了,这条诏书未能实行;只好改任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

    高仙芝为了一己私利而攻打石国,俘虏并残害了那俱车鼻施一家人——只有他儿子王子远恩逃走;这一系列的错误行为,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下降。

    西域各地都发生了反抗唐朝暴政的暴乱,整个安西都护府都护都忙得鸡飞狗跳的。

    远恩一路逃亡、最终逃回了诸胡部落,将高仙芝欺诱贪暴之事遍告诸胡昭武;昭武九姓部落大怒,暗中联合大食国,准备组成联军攻打安西四镇。

    大食当然欣然同意,他们原本就想把势力往东亚扩张。正好打着这个旗号实施他们对东方的扩张计划;这就是怛罗斯之战的导火索。

    与此同时,安禄山已经开始着手预谋叛乱。

    一月底的时候,安禄山请求兼任河东节度使,玄宗同意了;二月初二,玄宗任命河东节度使韩休珉为左羽林将军,由安禄山代任河东节度使。

    户部郎中吉温见安禄山受到玄宗的宠信,就又倒戈依附于安禄山,与他结拜为兄弟。

    并跟安禄山说:“李右丞相现在虽然与你亲善,但是一定不会推荐你为宰相;我虽然为他效力、受他驱使,但好久都得不到提拔。”

    “靠人不如靠己,你我二人何不联手、为自己谋一份仕途?”

    “李相现在把持着朝政,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当务之急,是我们联合起来排斥他出朝。”

    “你如果能够向皇上推荐我,我就向皇上上奏说你能够担当大任,我们联合起来,你就一定能够当宰相。”

    安禄山当然不稀罕当宰相,他只是想把李林甫挤兑走;于是两人达成了共识,共同挤兑李林甫。

    所以安禄山多次在玄宗面前说吉温有才能;吉温也多次在玄宗面前夸赞安禄山是千古难遇的将帅之才。

    两人一唱一和,玄宗渐渐的就相信了。

    这时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就上奏吉温为节度副使、知留后事。

    玄宗同意了,并任命大理司直张通儒为留后判官,把河东镇的政事全权委托给他和安禄山。

    这时杨国忠为御史中丞,正受到玄宗的重用;可是,安禄山上下殿前的台阶时,杨国忠却得曲尊降贵扶着他。

    安禄山在朝堂之上、目中无人,对于其他公卿朝士都十分傲慢,有时还侮辱他们,但唯独惧怕李林甫;每当见到李林甫时,虽然是寒冬季节,也汗流沾衣。

    因为李林甫精通心理学,和安禄山谈话时,总是揣摸他的心意;不等他先说、就提前说了出来,这让安禄山惊讶叹服。

    今年冬天,安禄山看到李林甫照例出了一身冷汗。

    李林甫把安禄山引进中书省办事的厅中坐下,好言相慰问,并解下自己的披袍给安禄山穿上。

    安禄山十分感激,跟李林甫无话不谈,并亲切地称呼李林甫为十郎。

    安禄山回到范阳后,刘骆谷每次从长安回来,安禄山一定要问他:“十郎说什么了吗?”

    如果听到李林甫赞扬他,就十分高兴,甚至会拍手起舞;如果听到李林甫警告他、让他好自为之之类的话,他心里就忧愁惧怕得不行。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安禄山虽然早就有反心,可是他迟迟不敢有具体的动作就是害怕被李林甫看出来。

    因为对他来说,李林甫简直就是一个神人;他可以透过皮囊看到人心。

    他甚至都怀疑李林甫对他要谋反的事情心知肚明,就是一直没有拆穿他而已。

    不过,李林甫年事已高,身体也不怎么好;今年冬天得了很严重的风寒,差点儿一命呜呼。

    只有我知道,他其实明年这时候的差不多了。

    安禄山当然也觉得他命不久矣,觉得自己有机会。

    他现在身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大权;对待下属的赏罚全凭自己开心,日益骄横。

    而且,他自认为过去对太子一直不怎么恭敬、恐怕会让太子怀恨在心;如今玄宗年事已高,指不定哪天就会驾崩,到时候太子继位,他肯定会被狠狠地整一顿。

    必须想一个对策。

    他看到唐朝的武备松弛,于是更加坚定了反叛的心思。

    孔目官严庄和掌书记高尚俩人借机为他讲解预卜吉凶祸福的图谶;严庄和高尚早就看出来他想谋反,故意做了一副顺应天势的假象。

    劝他起兵叛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