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长安城下
字体: 16 + -

第334章 振武之军

    把吐蕃驱逐出境之后,玄宗开始改革长征兵番役制。

    “长征兵无有还期,人情难堪。宜分五番,岁遣一番还家洗沐,五年酬勋五转。”

    很多长征的士兵,一但入伍,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家了。

    常年的军旅生涯让很多常年难以回家的人怨声载道。

    这两年战乱四起,逃兵比往年多了好几倍;与其任由士兵逃跑,还不如改革兵役制度。

    从此长征兵五年可以轮休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话,每年都可以申请回家一次;如果当年都没有请过假的话,当年可以得酬勋一转。

    如果五年都没有请过假的话,可以得五转。

    “转”是授予勋官时用来衡量功绩的单位,南北朝、包括隋唐时期,凡是有军功在身的,会授以勋官。

    勋官最高一阶称为“上柱国”,正二品,需要经“十二转”才能达到。

    《木兰辞》里“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十二转”就是这个十二转——就是说花木兰位居正二品。

    最低一阶为“武骑尉”,等于从七品,只需一转。

    凡以军功授勋的,战场上或战后由随军的书记员记录战前的情况,战争的过程和胜负的结果,同时要记录每个官、兵杀死或俘虏敌人的数字,上报到尚书省吏部。

    吏部的司勋郎中反复审查,验证为实,然后拟定官阶,奏上皇帝,等待授官。

    以战前的条件分:以少击多为“上阵”;兵数(包括战士人数和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按战争的结果分: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四十,为“上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二十,为“中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十,为“下获”。

    按照战前的条件和战争的结果,综合起来,拟定“转”数。上阵、上获为五转;上阵、中获为四转;上阵下获为三转,以下递减类推。

    但是,勋官没有职务,不管事,仅仅加官而已;勋官要入仕参政,则依照门资、出身的规定。

    今年年底,新罗王金兴光——老金家自古以来就是半岛的统治者——派遣他弟弟嗣宗带着宝物来唐朝觐见。

    金兴光表示,唐朝的经学太厉害了,他们整个国家都喜欢,能不能让他们国家的人来天朝学习经学?

    同时他还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嗣们能进去国子学学习,玄宗同意了。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二月,今年是开元十七年。

    杜暹拜相后,与李元纮不和,俩个人常在政事上产生分歧,以致纷争不断。

    一月刚过,两个人又因为边疆地区驻军的问题意见相驳,两个人在朝堂之上就争论了起来。

    唐玄宗一气之下,将二人一同罢相,杜暹被贬为荆州长史。

    二月份的天还挺凉的,这几个月吐蕃倒是很消停,不过南方的西南蛮又出了幺蛾子。

    盐城——实际上是昆明县、并不是江苏的盐城,有盐有铁,而且常年都有人派兵把手,是一个军事重地。

    结果,西南蛮夷直接率兵想要抢占这个地方。

    云南地区唐朝时是六诏的统治地区,六诏后来在开元末被南诏统一。

    盐和铁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重要的物资,一般都是有国家开采和销售的。

    但是官盐价格高,私盐纯度又根本上。

    这才促使西南蛮夷想要抢占盐矿和铁矿。

    嶲州(今四川西昌地区)都督张审素奉旨前去平定,杀死和被俘虏的人大约有一万。

    刚觉得吐蕃挺消停的,他们接着就出幺蛾子了。

    三月初一,报纸上就刊登了吐蕃再次进犯瓜州的消息;报纸一直都是在京兆地区发售,到安西之后,都已经是一个月之前的消息了。

    这个时候的最新战况是,张守珪和贾师顺已经合力击败了吐蕃来犯。

    吐蕃这一次并不单单进攻了瓜州。

    进攻瓜州同时,他们还攻陷了石堡城(今青海省湟源西南赤岭附近)。

    把石堡城洗劫一空以后,他们扬长而去的同时,还留下了一些兵驻守。

    这些人时不时就去侵扰旁边的河右道,严重威胁了河右道居民们的人身安全。

    玄宗都快被这一群小强似的吐蕃人气死了,派遣信安王李祎(太宗子吴王恪之孙)与河西、陇右二节度使同议攻取。

    萧嵩和张忠亮一直认为,石堡城地形险要,而且路途太远;一但进攻失利肯定会全军覆没。

    应该从长计议,好好观察一下周围环境再制定战略方针。

    但是“道理我都懂、我就是不想听”,李祎无视了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的建议,亲自带兵深入敌后。

    三月二十四日,直接发起了猛烈进攻。

    在此之前,他已经派人占据了要塞地区,吐蕃人被拦在了外面,根本无法前进。

    这时,萧嵩、张忠亮分别带领河、陇诸军两面夹击,两军“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吐蕃军的阴谋又一次被粉碎。

    玄宗得到了他们大败敌军、凯旋归来的消息,高兴的不得了,当场大笔一挥,给石堡城写了“振武军”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后来被做成了一块石碑,立在了城门口。

    四起的战乱算是平息了一些。

    —

    骨子里就爱浪漫的唐朝人,最喜欢过的就是过节。

    今年八月癸亥——也就是8月初五,是玄宗四十四周岁的生日。

    玄宗每年生日,都会在花萼楼下宴请群臣。

    左丞相源乾曜和右丞相张代表文武百官跟玄宗上表说。

    每年八月五日是玄宗的生日,如此盛大的日子,怎么能只有文武百官一起庆祝呢?

    应该把这一天定成一个节日,让全国的百姓一起庆祝。

    这样才对得起玄宗的尊号——开元圣文神武。

    玄宗一听,让全国的人陪他一起过生日,这个提议好像还不错的样子。

    于是点了点头。

    这时,源乾曜又说,既然是在八月份、距离仲秋还有十日,再加上大唐必将千秋万代,提议把这一天定为“千秋节”。

    这马屁拍得玄宗很喜欢,于是欣然应允,同时下诏告知天下的黎明百姓。

    于是,农历的八月初五就变成了千秋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