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二十帝
字体: 16 + -

第27章 唐高宗李治(频繁更迭的太子)

    我们以前提到,李弘是李治朝的第二位太子,但却不是最后一任太子,根据史料我们发现,在这个唐高宗时期啊,太子更换了好几任,他的八个儿子中有五人都当过太子,太子就任率占到儿子总数的60%以上,也是个很不一般的状况。

    话说这第二位太子,李弘,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子,也是李治的第五个儿子,自幼就非常受宠,他本身的思想素质也是很不错的,但就是身体素质太差了。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唐高宗李治的老病又犯了,风疾病,用现代医学名词来说就是心脑血管类的疾病。这病使得李治头晕目眩,无法处理政务,而此时的太子李弘已经16岁了,应经可以尝试着帮助父亲李治处理一些国事了,于是乎,唐高宗李治命太子李弘监国。

    但李弘的身体状况比起他老爸来讲,那是一个不如一个,李治的心脑血管疾病史成年后才患上的,而李弘从小就疾病缠身,身体非常虚弱,他患有瘵病,这个病翻译过来就是肺结核的意思,肺结核在现在看来那不是什么要命的病,因为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但对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讲,尽管皇家贵族拥有着全国最好的医疗手段和专家,但对于像肺结核这种疾病,还是束手无策。

    因此呢,虽然太子李弘开始监国,替李治处理国政,但由于身体原因,大多数政务还是由一些个大臣来做决定,不过李弘多多少少也能给自己树立一些亲信官员什么的,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登基后总会让许多老干部退休的。

    此时的武则天也在审视着自己的这位儿子,也希望他能够担当大任。与此同时呢,武则天也在继续的为自己增加无尚的荣誉光环,674年,李治和武则天被称为“天皇”、“天后”。(倭国的天皇称谓是不是就从这儿学的呢?)

    公元675年,今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此时的太子李弘24岁,是的,我们前边儿说过,他就是24岁没的,24岁?本命年吗?不不不!我们在这里都是按虚岁算的,李弘的本命年在虚岁25岁。古代人们的年龄都是按虚岁算的,包括前边写的后边写的的人,我也都是都是按虚岁算的。不管怎么算,李弘就是这年月里给挂掉了。

    史书上说的是太子李弘陪爸爸妈妈巡视洛阳的时候暴毙于合璧宫的绮云殿,说是病死的,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呢,说是被自己母亲武则天害死的。

    对于这两种说法呢,它们各有各的依据,而且都是挺靠谱儿的依据,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分析分析这两种说法的可信性。

    其一,按史书记载的,病逝。说在这年里,身体本来就不好而且患有肺结核的太子李弘陪同自己的父母天皇、天后到洛阳巡视,不久后就猝死在那里。从李弘的身体条件来讲,我们是完全可以相信他是自然病死的,但恰恰他的母亲是武则天,一位在政治上颇具野心的女强人,所以令世人不由的联想到了是武则天担心儿子李弘会阻碍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下毒手害死自己儿子的。但我们从另一个度来讲,她又具备没有必要出此下策的理论依据。

    大家都知道,唐高宗李治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他的皇储,太子李弘的身体那更是一个糟糕,武则天如果是害怕当高宗李治千古之后,儿子李弘会登上帝位,从而将自己的政治前途断送,那就有点儿可笑了,要知道,当时李弘的病比他老爸的病要严重,活不活得过他爹都不好说,就算走****运捱到了李治之后,但估计也没几天活头,而自己除过李弘这个儿子,还有其他三个嫡子,没有必要担心局势。

    所以武则天没有必要害怕大权旁落而杀死自己的亲儿子,诚然她已经弄死过自己的一个孩子了。

    以上是病死说,我们再来分析分析被杀说。我们知道武则天是一个具有很强手腕的政治家,为了达到目的,她几乎可以不择手段的。虽然自己现在贵为天后,自己的儿子还是皇太子,看起来这人生已经非常顺意了,但武则天同学是一个女汉子,一个想打破常规的女政治家,她不满足于现状,她要向更高的地方奋斗!

    所以对于每一个挡道的绊脚石,都要毫不吝啬的踢开,那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在这之前,就在李弘去世之前的几个月,李治都有过让武后摄政的想法,不过被大臣们给否决了而已,理由是皇帝陛下是有皇储的,要是不想干了不是还有太子吗?而且太子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了,积累了一定的威望和人气,干嘛要让一个女的来摄政,这不是开玩笑嘛。

    眼看自己距离目标又要近了一步,但还是因为众多保守思想的左右而作罢,武则天此时心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太子,而且是当太子好多年,对于政务都有一定经验的太子,才使得自己的道路出现了坎坷。而如果新立一位太子,由于是新的,所以经验就会不足,因此也不会立马受予大任,还得几年的历练才行,这正是武则天所期望的结果,因为她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孕育自己的理想。

    所以呢,武则天又一次的狠下心来,扼杀了自己的骨肉。而且在这之前,太子李弘还和他妈武则天闹过矛盾,是什么事呢,原来啊,是李弘的两个姐姐,都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嫁出去,这是怎么回事?不至于啊,皇帝的闺女,公主呐!还愁嫁吗?

    原来这两位公主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情敌萧淑妃的女儿,这就不难想象了,这二位公主由于自己母亲的罪责而被祸及,而且是当今天后的死对头,谁敢娶这俩公主呢?那不是找死吗。

    但善良的太子李弘却没有想得那么多,他只知道自己的这两位姐姐都那么年纪了还没出嫁,这样不好,所以他就上书皇帝老爸让这俩姐姐赶紧嫁人,李治呢也很欣慰,看到自己的弘儿这么懂事,所以呢也就答应了。

    但此事被武则天知道后,她可是非常的恼火,这怎么能行?这不是明摆着和自己对着干吗?哪有这样不听话的熊孩子。但皇帝已经同意了,身为皇后的武则天也不好否定,因此这俩公主,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要出嫁那是没问题了,但作为仇家的武皇后,是不会轻易的放过这俩可怜的公主的。

    不是要嫁人吗?那好吧,就嫁给门外站岗的那俩禁卫兵吧!所以堂堂公主就下嫁给了普通的士兵,这对于当时来说是很没面子的事,古时搞对象嫁娶什么的都要讲个门当户对,身为公主,怎么的也要嫁给某个高官的公子才对呀,但,命运如此,就这样了,能嫁出去都不错了。

    我们好像扯得远了,但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太子李弘的思想是完全不受其母亲武则天的影响的,也就是说站在武皇后的立场来看,太子李弘不是和她一个阶级的,因此,就要想法子来解决此事了。所以,太子李弘的死和他的母后武则天有着直接的关联也不为过了。

    以上就是李弘的两种死因,至于我们到底要相信哪一种呢?也许这个并不重要,我们也无需知道真正的原因,因为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谜团,历史才变得如此有味道,不是吗?

    当太子李弘早早的告别了人世,身为父亲的李治非常的心痛,李治还给大臣们念叨本来就要将大位传给李弘的,没想到他却英年早逝,为了表达对逝去儿子的喜爱和怀念,李治还破例将李弘追封为皇帝,是为孝敬皇帝。

    白发生送黑发人,实在是人们所不忍看到的,但生活还要继续,国家各个部门还要继续运行,太子一职也不能空缺着。所以,就在李弘去世后不久,武后与李治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唐高宗的第六个儿子,李贤当选为新的皇太子,李贤也是李治朝的第三位太子。

    而这个李贤呐!那也不是个安安分分的主儿,在当了几年太子后,竟然想到了谋反,也可能是他看到自己母亲武则天的那种政治野心,担心自己按正常的状态发展下去根本就当不了皇帝,甚至还可能像他的哥哥李弘一样死在太子位上,那可就太不幸了。加之有些个也不安分的大臣们的一鼓动,这就走上了不归路,结果自然是很明显的,参与谋反的大臣被诛全家,太子李贤被废,几年后被武后逼迫自缢。这一年,是公元680年。

    同年,武则天第三子,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李显被册立为皇太子。这当太子的人可谓前赴后继呐,不过这李治朝的第四位太子,他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