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二十帝
字体: 16 + -

第21章 唐高宗李治(小公主死了)

    当一切的一切都那么正常的时候,武则天此时也装作很正常的样子,但其内心是多么的百感交集谁也不会晓得,她不敢靠近自己的女儿,因为自己刚刚结束了她的生命,一个给予女儿生命却又很快非法剥夺她生命的母亲(母性都去哪儿了?)。

    果然,没过多久,下班后的李治兴冲冲的来到武则天的寝宫来看自己的小女儿,就在他来到女儿的摇篮边上时,一切都那么寂静。

    当李治双眼注视到这个小女孩脸上时,这个小公主仿佛睡着了一般,非常安详,安详的让人有些害怕,李治也许发现了什么异样,作为父亲的他不由的小心翼翼的用手去拍了拍女儿。

    ‘也许是女儿睡得太死了吧!’李治的内心闪现过这样一个念头。对于父亲的召唤,这个小女孩没有丝毫反应,李治又迅速的将女儿抱起,各种打探、呼喊,但这小女孩还是无动于衷的紧闭双眼。

    李治很惊恐,他的手指缓缓地靠近女儿的鼻孔下……一个令他惊愕的讯息从手指的感官细胞划过:没有呼吸!是的,没有了呼吸……

    作为一个人,没有了呼吸,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个是憋气,有这方面特长的人可以憋好长时间呢,这个我们都知道,然而作为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她是不会掌握这项缺氧性运动的,所以她的无呼吸属于第二种情况———死亡。

    不错,小公主死了,还没来得及好好看一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呢就悄然离去了。

    当李治缓过神来的时候,他大叫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公主怎么了?我的女儿啊!”紧随在其后的武则天此刻也惶恐不安的从李治手中接过孩子,打量一番(这个时候总得装装样子嘛),没有了呼吸,是的,真的没有了呼吸。

    在这个时候,武则天也不需要多么好的演技,因为这个死去的小女孩就是自己的骨肉,虽然死于自己手下,但与生俱来的母爱因素还是让她哭得稀里哗啦,悲伤之情无需饰演,而且那哭的也叫一个撕心裂肺呐!

    也许此时的武则天后悔了,后悔不该为了自己的前途而葬送了自己女儿的性命,后悔归后悔,但,这些都已不重要了,事已至此,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李治与他心爱的媚娘同学相拥痛哭了一阵后,李治安抚好武则天,作为皇帝大人的李治同志就要追查这件事的缘由了,因为小公主不会这样糊里糊涂的丢掉性命,也不能就这样糊里糊涂的丢掉性命。

    那怕是平常百姓家的孩子,无缘无故的突然死掉,也是得究其原因的,更何况是皇帝的孩子。总之,总得有个说法才行,毕竟是人命,不同于阿猫阿狗,死就死了。

    在李治看来,公主之死肯定是有凶手的,而这个凶手应该是近期来过的这里的外人。

    其实这件事说好查也好查,说难办还真很难取证,因为当时也没有现在我们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没有监控器,指纹啥的大家也都不会去考虑。

    在小公主之死这件刑事案件上,唯一可以用来破案的也只有人证了。那些在武则天宫中服侍武则天的宫女太监们,这些人都是长着眼睛的(这不废话吗),虽然见到主人或是皇后贵妃等人也不敢抬头直视,屁也都不敢放出声来,但仅凭着眼睛的余光和偷偷瞄看的那几眼,也是能够断定谁来过与否。

    所以李治叫来那些宫女太监们,很愤怒的问道:“谁来过这里?”

    对于皇帝大人的提问,这些小宫女小太监们自然是很忐忑,像这种情况,被伺候的小主人无故死掉了,要是找不到元凶,他们弄不好也很可能跟着殉葬了,这个全凭皇帝他老人家的脾气好坏,皇帝脾气不好的直接吼一嗓子,让禁卫军把这些小角色统统咔嚓了。

    所以此时的这群宫女太监们赶紧向皇帝透漏了一个有利于破案的消息:“回陛下,皇后来过。”

    “谁?皇后?真是她吗?”李治很疑惑的追问道。

    “真是皇后!而且皇后娘娘还和小公主玩了好一会儿呢。”

    难道真是皇后干的!李治心中思忖着,而且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就是皇后杀死了小公主!因为事实很明显,当皇后没来时,小公主很完好,而当她来与小公主有了肢体接触之后,小公主就失去了呼吸,这不是她还能是谁?

    皇帝凭借着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得出了这样一个无懈可击的结论。当然了,这种判断我们也是无从反驳的,因为皇帝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不会去想到作为孩子母亲的武则天会有这一作案动机和可能,所以也就自然的排除掉这一因素,或许压根儿就没往武则天身上联系。

    因此接下来的事情就可以预料了,皇帝肯定会问罪于皇后的,而此时蒙在鼓里的皇后王同学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一会儿事,只等到手下的随从们将消息打探回来告知她老人家之后,她这才幡然醒悟,没想到这姓武的娘们儿如此奸诈恶毒,因为自己是无辜的,但…唉……

    此时的皇后娘娘那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皇后娘娘后悔自己不该去招惹武则天,不该和小公主有接触,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了,等待皇帝的责罚,等待着命运的摆布。

    不过毕竟是唐帝国的国母,虽然皇帝怀疑她杀害了小公主,但也仅仅是皇帝一个人的主观判断,虽然这个判断很具有说服力,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了。

    在这件事情上的的当局者自然是皇帝李治同学,而这旁观者则是李治同学的那些爱卿大臣们,不用说,对于皇帝一人的判断,大臣们不以为然,因为重臣的立场还是很坚定的,他们本来对于武则天的二进宫就很反感,加上这次武同学还要和皇后作对,这就更加的让大臣们明白了自己的立场了。

    群臣在这个时候都是力挺皇后的,因为皇后是名门贵族,而武则天出身很低微,但从这阶级立场上看,武则天就不会得到支持,再加之小公主之死这确实是个很显而易见的阴谋。

    大家想想,皇后能有这么傻吗?如果她真想弄死这个小公主,她会亲自动手吗?这不明摆着惹祸上身吗?难道皇后脑子犯抽了吗?

    她完全可以用另外的办法,犯不着这么冒险,再者说,小公主的死对于皇后有啥好处?一丁点儿都没有。所以认为皇后杀死小公主的这种判断是不合理的。

    在大臣们极力的给皇帝讲着这些显浅易懂的道理后,李治对于皇后的怀疑也慢慢地减少。大臣们心里可能有点儿明白了,这小公主是不是就是她的亲生母亲给弄死的?这些念头闪现在大臣们心里,尤其是柳奭心中,这种疑惑更加的浓重,因为他是皇后的舅舅,一切都要为皇后着想。

    难道武则天想当皇后不成?柳奭心中一惊,但也不好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这件事不是小事,因为此时的武则天倍受皇帝的宠爱,贸然的去指责武则天害死自己女儿却嫁祸给皇后,这要冒很大风险的。

    所以,柳奭和诸位大臣们在洗清了皇后的冤屈后,就都戛然而止,都不在往下追查下去,至于这小公主到底是谁害死的,也没必要查下去了,因为大臣们知道,这是徒劳的,只要皇帝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对皇后重视一些,对太子李忠严格教育一些,能够让整个帝国有个稳定的现在和美好的未来,也就足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公主之死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但更大故事,马上就要开演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