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二十帝
字体: 16 + -

第10章 唐太宗李世民(老李同志的孤独)

    在平定内外叛乱与侵扰后,大唐帝国进入一个稳定的时期,期间政治开明,经济富庶,但美好的日子总是太短暂,悲伤总是不期而至。

    贞观九年(635),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驾崩,享年70岁。

    纵观李渊的一生,那是坎坷而又沧桑的一生,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他这历经了70年的一生:

    他,生于南北朝,长于大隋代,起兵于太原,寿终于长安。

    他,从出生就注定了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帝王的出生嘛,总要和一些不平常事件联系起来,这李渊也不例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史书中说他出生时竟然有三个***仨吖?一个大男人,是不是?长了仨!这确实与常人不同,但到底长了几个,谁也不清楚。

    李渊算的上大器晚成之人,因为他五十多岁才登基为帝,李渊是一个宽厚仁慈的男人,但也忍不住去找人看看面相,算算卦什么的。

    有个叫史世良的人,就曾给李渊看过面相,看看倒无所谓,封建社会嘛,阴阳之学还是挺受追捧的,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相面先生对李渊小声的说道:“您的骨骼不同于常人,日后必为一国之主,请您珍重,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

    李渊怎么能架得住这种诱惑呢,所以心中就萌发了远大的目标。

    其实在我看来,这算命的看起来算的很准,因为李渊后来真的当上一国之主。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家伙对多少人说过此类话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吖,毕竟为了混口饭吃嘛!夸夸别人也是无妨的,把别人夸高兴了,自己得到的劳务费能少吗。

    不管怎么的,李渊在种种条件的作用下,成就了一番霸业。但紧接着而来的就是一大堆麻烦的家务事儿,按照礼法自己的嫡长子李建成是要在自己千古之后接班的,但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却是为自己的帝国立下过大功的人,这可怎么是好?

    就在自己为此事愁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自己的这几个宝贝儿子也在私底下闹腾的不可开交,后来干脆动起了刀子,这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自己的二儿子在这场争储大战中拔得头筹,干掉了竞争者。其实在这种政治博弈中,无论对错,只有成败!

    作为父亲的李渊也无可奈何,儿子大了不由爹管,痛苦丧子的他索性让出帝位(好像是被逼的),自己位居太上皇,安度晚年了。

    后人议论唐朝开国最大的功劳是该给李渊呢还是李世民呢?在我看来,既然难分伯仲,就并列第一呗(好办法)!

    李渊有正妻一人——窦皇后,有名分的妃子美人有一二十个,没有被史书记录的大概有多少呢?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也不重要,总之很多就是了。这些丰满的美女们(唐朝以胖为美)也为李渊生育了22个儿子,19个女儿,其中乖的都封王了,不乖的就很惨,命都没了。(我是个乖孩子)

    由于大多数皇帝在生前就已经开始修建自己的万年之地(陵寝),封建社会视死如生,所以有的帝王刚刚即位就着手开始修陵,有的身体好的就缓几年,反正总得修(除过那些亡国的君主),也是很隆重的事情。

    但这李渊早早的就交出大权,当了八九年的太上皇,等自己意识到该修陵时,却也是无能为力,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权利了,但这修陵墓得花钱啊!而且不是小钱(玄宗为自己爹修桥陵时就动用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力),可自己又没有,也不好意思向儿子开口,所以就只能顺其自然了。

    可能李渊也不太在乎这个(只是不太在乎,说明还是在乎的),因为李渊本身就是一个节俭的人,等到他意识到自己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也嘱咐身边的人给自己弄的葬礼不要太炫,要从简,陵墓修建也要朴素。

    孝顺的李世民自然就一切从简了,不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想落个不孝的名声啊,但当时唐朝的国力并不是很强,不允许大兴土木,不得不简,所以就不整那么大的排场了,大家也能理解,节约型的社会才是正道!

    李渊的陵寝只用了几个月就兴建而成,是为唐献陵,位于今sx省sy县境内,陵墓垒土而成,与其他以山为陵的唐帝陵有所不同,但其规制却是后来所有唐陵都基本遵循的。

    送走了自己的老爹,这也算是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作为儿子的时光也就随之结束了,此时的李世民37岁,正直盛年,此时的长孙皇后35(古代年龄都按虚岁算),但是好景不长,时隔一年后,她也不幸的离逝了。

    贞观十年(636),唐太宗的结发之妻——长孙皇后因病抢救无效,于当年夏天与世长辞,李世民和她的夫妻感情是很深的,当她就这么离开李世民时,一国之君的李世民非常悲痛,老伤心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了解与李世民感情非常深厚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性别——女,民族——鲜卑,贵族后代,13岁(太小了)时嫁于李世民为妻,不过当时李世民也才15岁,这在今天也就是初中生,这绝对属于早恋的范畴。

    也难怪今天我们这些孩子们早早就萌发了那方面的思想,这都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啊!(悲催的我都二十多了,还是光棍……大家为我默哀吧)

    长孙皇后共为李世民生育了三儿四女(伟大的母亲),而且还收养了因难产而死去妃子的一个女儿,从此可见长孙皇后的心确实善良,向好人致敬!

    长孙皇后之所以倍受李世民的宠爱就是因为她的善良、温柔,因为李世民早年东征西战,性格是刚硬的,而这种刚硬的性格就需要柔软来中和,所以在李世民众多的妃子美人中,性格内敛温和的肯定受宠爱。

    后来的一些事情也证实了这一点,武则天,大家都知道吧,她本想受到太宗李世民的宠幸继而获得更好的养老保障,因为在唐代,后宫等级低的皇帝的小媳妇儿们,若是没能给皇帝生个一儿半女,待到皇帝去世后就得去庙里当尼姑(好可怜)。

    而武则天恰好满足这两个要求,所以在李世民归天后就只好乖乖的去念经了,但后来又受到高宗同志的青睐,才得以名垂青史,这都是后边要说的。

    我们刚谈到哪了呢?哦!对!正在探讨李世民的择偶标准问题,不过还得继续上面的话题,知道武则天为什么长得漂亮而没能受到李世民的长久宠爱吗?就是因为她的性格与太宗所喜欢的性格类型不同,而且是截然不同,李世民喜欢的是淑女,而武则天就是一个女汉子,啥事都好强,所以也注定了她不能在李世民这一辈发达。

    还有一件事也就证明了李世民是吃软不吃硬的,就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竟然萌发了立自己的妃子杨珪媚为皇后。大家可能认为皇帝立自己心爱的女人为皇后是理所应当的,但大家知道这杨氏是谁吗?

    在玄武门之变后她是李世民的,但在之前她是齐王李元吉的,好家伙!大家不禁被李世民折服了吧,其实这也没什么,兄终弟及嘛!不!这个应该是弟终兄及。

    史书中说这杨氏也是一位非常文静、温柔的女子,所以才会受到李世民的破格爱抚。

    总之,从以上这俩事例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是喜欢温柔型的,所以对于温柔的长孙皇后的离逝,李世民是非常非常难过的。

    长孙皇后不仅性格温顺,她也有着一颗非常睿智头脑,她不干涉朝政,却给李世民许多好的建议,她经常以古喻今,还劝诫李世民重用有才华的大臣,尽管这些有才华的大臣中不乏有爱与皇帝顶嘴的。

    但是这美貌与善心共存的长孙皇后还是早早的离李世民而去了,老李同志的孤独生活也开始了,但他们的真挚爱情故事却流传千古。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