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二十帝
字体: 16 + -

第4章 唐高祖李渊(平定四方)

    武德二年末(619年),天下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西北方的李轨已经被自己的亲信安修仁逮捕到长安被杀,河西被唐朝平定。

    宇文化及兵败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降服唐朝;军阀刘六儿遣使降唐;罗士信降唐;杜伏威降唐,等等,唐朝的实力越来越大。

    而在洛阳的王世充也借唐朝与刘武周对战的契机,加紧壮大自己的势力,等到刘武周被唐打败后,李渊就命李世民南下攻打王世充,由于当时好多个军事力量相继降服唐朝,大唐的军力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虽然王世充的兵力比李世民要多,但迫于种种原因,王世充也只好一步步退守洛阳。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高祖下诏令秦王征讨王世充,此时王世充已经称帝,国号为郑,此时他与hb称帝的窦建德(建立夏国,称夏帝)遥相相望,只见也有往来,但此二人都认为无论如何,他们总会在争霸的路途上相遇的。

    所以唐高祖李渊一面派李世民征讨王世充,一面又派人去与窦建德交涉,希望窦建德能够保持中立,第三方面,李渊又派太子李建成率军进驻蒲坂,以防突厥南犯。

    在唐军一步步的蚕食下,王世充只好退守到洛阳,唐军逐个将洛阳周围的城镇攻破,也慢慢的将通往洛阳的粮道切断(又用这招),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作为支撑,想要打胜一场战争是不可能的。

    被围困在洛阳城内的王世充也不能坐以待毙啊,他遂遣使者与窦建德求援,这窦建德倒是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也就派兵前来援助。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唐军包围洛阳,这时,窦建德率大军十万前来援助窦建德,一路西进,势如破竹。

    李世民见状,令李元吉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率军驻扎于虎牢关,按兵不动,与窦建德相持月余。窦建德也没辙,想到了好多条解救王世充的计策,但均被部下否定。

    不知怎的,窦建德也想出了等到唐军粮草耗尽时再攻打,可他们低估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李世民也得知此消息后,故意将部队调走,设下圈套,这窦建德果然中计,带大军前来,但窦建德不知道的是,李世民晚上又偷偷将部队调回。

    窦建德的大军前来,排开阵势,准备开打,但李世民却按兵不动,仅以少量的人马与其对峙。等到中午时分,窦建德的大军疲劳饥饿,纷纷坐在地上,而且还为了喝水而秩序大乱。

    唐军此刻把握住了时机,以三千铁骑直冲敌营,此时的窦建德正和部下们在营中开会,哪能知道唐军竟敢直接攻打进来,顿时乱了阵脚,其大军也乱作一团,争相逃跑。

    唐军追击三十里,斩杀敌军三千多人,俘虏五万,并且俘获了受伤的窦建德。

    至此,唐军主力重返被围困的洛阳城,并押来窦建德与王世充对话,王世充见窦建德大军已被歼灭,自己也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了,与其拼死守城,不如与李世民讲讲条件,保条命再说。

    在李世民答应不杀王世充后,王世充出城投降,一把手的命可以不要,但其手下还有好多实力不凡的勇将谋士,这些人无论如何是不能留活口的,他们也很无奈,谁让自己是跟班呢,这王世充也没办法,自己的命都险些丢掉,其他人的死活他也管不了了,任由唐军处置吧。

    就这样,王世充手下的文官武将如薛德音、段达、杨汪、单雄信等十余人被唐军斩首。

    王世充和窦建德被李世民押解到长安,李渊细细地将其二人的罪过一一道来,窦建德肯定是被砍头了,因为他是被唐军擒服的,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本,而王世充就不同了,他是主动献城投降的,而且李世民也答应不杀他。

    所以当高祖李渊在历数他的罪行时,他却说:“是啊,我的罪行杀一万次都足够了,但是之前您的儿子答应过不杀我的。”

    唐唐一个国家的王子,总不能说话不算数吧?李渊虽然也很想杀掉王世充,但为了维护自己大唐帝国诚信的颜面,所以就没杀王世充。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于是李渊下令将其流放到蜀地,当时的sc不像我们现在的这样富庶豪华,人们都不愿意去,像这些身有罪责的人才会被流放到此处。

    可王世充还没来得急被押解出发,还关在长安大狱中时,有个唐官,假借李渊圣旨的名义,来到王世充被关押的监狱中,乱刀将其砍死,这个人是独孤修德,他之所以冒着假传圣旨的罪行将王世充杀死,不为别的,只为为父报仇(够孝顺),因为其父在王世充部下任职时,被残忍地杀掉。

    真是天算不如人算,王世充本人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以如此的方法结束自己的一生。后来李渊知道这件事后,也只是免去了独孤修德官职而已。

    而窦建德之前没有得到什么承诺,自然就难免一死。不过他这颗大树是倒了,但其树上的猢狲尚在,李世民在俘获窦建德时,也俘虏了他五万士兵,不过李世民将这五万士兵都遣返回各自的故乡,还有一些将领,大多也都随着遣散大军消失在各个地方,这也为以后窦建德旧部反叛埋下了祸根。

    这不,没过多久,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就又树起反唐的大旗。不甘心的还有王世充的旧部,当王世充降唐后,王世充的部下徐圆朗也被迫投降,但也没过多久,当刘黑闼反唐之时,徐圆朗也随之响应,中原地区又陷入了大****。

    不过现在唐朝已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平定各处的叛乱,也只是时间问题。

    武德四年(621年),李渊派李孝恭与李靖率领军队从sc一带顺流而下,派庐江王李瑗从襄阳出发,派黔州刺史田世康从辰州出发,合兵攻打萧铣。

    这萧铣说起来也是个没有什么大能耐的人,他虽然在江南称帝,拥兵数十万,但他害怕在自己周围的守卫部队太多会导致兵变,遂将大军都分散到所统辖各处。然而这一举措最后导致当唐军来袭时,萧铣才急忙集结部队,只召集了近处的一些部队,那些远处的压根就没来得及赶到。

    再加之萧铣本人虽然宽仁大度,但毕竟能力有限,不会有什么大作为,所以他的员工们有不少也选择在合适的时机辞职跳槽了,如此一支军队,结局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萧铣投降时,对受降的唐将道:“罪该万死的只有我萧铣一人,请你们不要乱杀百姓。”从此句话看来,萧铣本人的人品还是很不错的。

    当萧铣被押至长安后,李渊就斥责他的罪行,当然了,这所谓的罪行都是莫须有的,谁失败了谁就有罪,在这个年代,成王败寇,胜利才是硬道理。

    当李渊训斥萧铣的时候,萧铣竟然和李渊顶嘴,本来李渊有可能不杀萧铣的,毕竟萧铣是个老好人,也没有什么大的能耐。可偏偏你萧铣敢与李渊顶嘴,这下可好,将李渊彻底的激怒了,自己也一命归西了。

    平顶南方后,接下来又要对付刘黑闼,这刘黑闼也算勇猛,与唐军前前后后打了几十次,或胜或输,但就是不投降,堪称不死的小强。不过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天下大局已定。最后刘黑闼被太子李建成斩杀。

    武德七年(624年),至此,除了朔方的梁师都外,唐朝已经统一了中国。依附于突厥的梁帝梁师都也于贞观二年(628年)被唐将柴绍击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