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商帝国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节 龙山试验点

    “这锅下是何物在烧?”

    沈国模靠近那个陶瓷灶台,伸手过去,马上感觉到热气逼人。这证实了他看到的火焰并非错觉,而是实实在在的火焰,不由得开口向章旻青询问道。

    “这烧的是气,嗯,沼气。怎么说呢,对了,先生乘过船,行船时,竹篙撑向河底时,常常能看到河底有水泡翻起来对吧?那些水泡就是沼气。”

    章旻青斟酌着,试着用沈国模能够理解的话向他做解释。

    “少爷,那些水泡要是能烧着,那在河面上点把火,不是整条河都要烧起来了?”

    一旁的七斤快嘴插口道,这其实也是沈国模想问的。

    “河底那点太少了,烧不着,要很多才行。”

    章旻青又有点头疼了,这个原理还真是不太好解释清楚。和眼前这些人解释什么发酵,解释什么厌氧菌,无疑是对牛弹琴,只会越解释越乱。

    “明白了,后院那个‘大坛子’就象河底那样,你把他封住,这气就汇聚起来了。但这些气能烧多久?”

    沈国模到底是饱学之士,很快就想明白了过来。虽然他搞不清这是为什么,但这个装置的原理还是看明白了点。

    “大约能供一家人三餐之用吧。”

    能用多久,章旻青说不上来,以他的经验,大概烧家里的一日三餐应该够用。

    “那以后呢?”

    沈国模追问道。

    “这事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一是每天这些家畜便溺、柴草之类时刻添加进去,其次,底下的一些残渣要及时清理出来,这些残渣可以用来喂鱼肥田,三是里面的沼液多了,可以舀出来,用来搅拌喂猪。总而言之,这是个循环往复综合利用,自给自足的法子。”

    章旻青的这个解释,沈国模听得似懂非懂。比如章旻青说得喂鱼,在沈国模的理解,就是倒河里去。这个时代,可没人开塘养鱼,渔民捕鱼就是在自然形成的江河湖海。至于“循环往复综合利用”这种新词也只能参详个大概。而把猪的便溺弄进去,回头再从里面舀出水来喂猪,更是让他感到匪夷所思。

    “这个法子是那里得来的?可有典籍记载?”

    沈国模不认为这会是章旻青自己想出来的,小小年纪,这怎么可能?一定是在什么书上看来的。既然听不太懂,还是把他看的那本书拿来,自己边看边琢磨吧。

    “是从书上看来的,是什么书却不记得了。学生前些时候生病期间,梦中得授数卷书,却没有名字……。”

    没办法,章旻青只好再次搬出天书大法,不这样忽悠,他实在是没办法再解释下去了。

    “梦中得授?”

    沈国模再次愕然,呆立片刻,木然的转身回房去了。

    实验既然成功了,章旻青就开始琢磨他的下一步计划养猪养鱼。

    当晚,他亲自去拜访了所里的千户黄文东,请黄千户到他家里来实地观看,商量着先在龙山所推广这个沼气设施。

    早就风闻章旻青得授天书的黄文东来看过之后,倒是没太过惊奇。只是在他心里,觉得这章旻青将来必定是个刘伯温之类的人物,稍作犹豫,就答应了章旻青的要求。

    毕竟这事对所里来说,有利无弊。按照章旻青给他算的帐,建造沼气设施,投入并不大,所需的瓷板和瓷管这些,他们可以请个匠人来自己搭窑烧制,无非耗费些人力。

    对所里来说,那么多的军户,就是现成的免费人力。建成的沼气设施,每年就算为所里省下一半的柴薪钱,这点投入就全回来了。

    而按照章旻青所说,这个沼气池额外产生的大量的沼渣可以肥田和养鱼,这个沼液可以养猪的话,且不说这肥田能增加多少田地产出,就以后养鱼和养猪这两项,获得的猪皮,猪肉和鱼产,也能卖不少的钱。

    这对所里来说,在这些收益里分润一块,可都是额外的收益,他有什么理由去反对?没人会嫌钱多咬手不是。

    有了黄千户的支持,章旻青在龙山就可以放手大干了。

    他让章财生去负责这块事务,并没有去挨家挨户的修小型沼气,而是在龙山所的下风处选了个地方,修建一个大型的沼气设施。

    沼气管道免费铺设到所里的每家每户,需要的烧沼气的灶台也由他免费提供。作为回报,在供气之后,原本所里下发的柴薪钱都划归章旻青。

    另外,在沼气池边上,修建了一片猪圈,又挖了几个鱼塘。养猪养鱼需要的人手,由所里按需调派,调派的人手,章旻青给他们计发工钱。

    要养的小猪,章旻青从划归他的柴薪钱里垫付,鱼塘所需的鱼苗,则去向附近的渔民收购,钱也从柴薪钱里支付。

    在将来的收益分配上,章旻青上交所里两成,给黄千户个人一成,其它的收益归章家。至于章旻青给所里其它出力的人是不是分润,分多少,这些龙山所就都不管了。

    其实,整个项目,在初期,章旻青是要往里贴钱的。在饲养家畜形成规模效应之前,这个大型沼气池里原料提供是不足的,需要章旻青雇人去割柴草补充。

    好在章新甲运去钱塘和仁和的香料陆续出手,这点小投入,倒也不是问题。

    前后只用了半个月,沼气池就建成投入了营运,一些变化也悄然的产生。卫所附近的田间地头,过去臭气熏人的军户沤肥的土坑没有了。

    他们所有的沤肥原料都被章财生派人收走,作为交换,以后他们需要的肥料会由章家按照一比二的比例提供。他们没交给章家一担沤肥原料,章家为他们提供两担沼渣。

    原先所里的一些老弱残军的生计也有了保障,他们可以到章家的猪场和鱼塘做工,章旻青要求章财生优先招收这些人。

    对章旻青的这个举动最欣赏的,无疑是黄千户。这些老弱残军,以往所里不但要支出一份优养米,还要想方设法的找些补贴给他们,毕竟仅靠优养米还无法养活他们。现在,章旻青的这个举动,让他的这个麻烦没有了。省下的钱,那就是他的。

    目睹这些变化的所有的人,包括沈国模在内,谁也没看出来,章旻青这么搞的背后,还有另一层深意。

    龙山所只是他的第一个试验点,以沼气应用为核心形成的产业模式,在将来,会逐步变成一种农庄经济模式,把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转变成雇工制的集体农业,将大量的人口从土地的禁锢上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