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声烛影传
字体: 16 + -

第21章 第一次大朝

    话说在斧声烛影之夜太祖突然去逝,晋王赵光义的经过多年经营与谋划,终于在临事之时,把握住了机会,牢牢占了先手,把掌住了局势,威逼宋皇后接受了所谓“金匮预盟”的遗诏。他在第二天主持临时的大臣会议,宣布亡母杜太后的遗诏中兄终弟及的旨意,在实际上是继承了皇帝之位。

    可是赵光义多年的韬光养晦使他明白,现在先皇尸骨未寒,满朝文武不安的情况之下,他还是保持着非常的低调。他在谋士了凡和尚的建议之下,力排众议,否定了在先皇灵前宣布继位称帝的提议。他在表面上是一心一意,战战兢兢地为先皇操办大行丧事,暗地里派出各路心腹与使节,外抚各军州镇府的官长,内交朝中各部院的大臣。

    现在为先皇冶丧已满八十一天,乃是九九至尊之意。次日,整个皇城乃至整个汴京之内全部撤下缟素,换上吉色了。这一日,赵光义也是焕然一新,他头带黄金平天冲,前后各挂九条白玉珠帘,身穿九蟒滚龙黄袍,腹下束着一根镶金嵌玉带,腰间悬着天子剑,上嵌七宝闪闪发光,脚踩玉底升平靴。他一步三摇,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之下,向着大庆殿之中那张金光闪闪的龙椅迈去。

    赵光义坐上龙椅,底下一片山呼“万岁”之声。他望着大殿之上,绵绵延向殿外的院中,一片杏黄,紫,朱各色的后背无数,均跪趴在下,以额头顿地,嘴呼万岁的众大臣。赵光义道一声“众爱卿平升”之后,他心花怒放,豪气冲天。从今往后,自己就是名符其实,高高在上,手中掌握着亿万生灵的皇帝了。

    这是赵光义掌权以来的第一次大朝,大庆殿内外排满了王公贵族,元老勋爵,以及在京四品正堂以上的官员。他们在内侍的引领之下,分批上殿向新皇赵光义行大礼,表示臣服与祝贺。赵光义不同意为自己专门操办一个登基大典,也许是他的内心还在惧怕着那已升天而去的皇兄赵匡胤,不敢在先师祖宗,皇天厚土之前昭然宣告吧。

    大朝之后,皇帝启驾移步至万岁殿,一众王公贵族,元老勋爵相继离去,其余三师,丞相,太尉,六部九卿,开封府尹前往万岁殿继续日朝议事。

    “各位爱卿,上午大朝之后,请各位来这万岁殿中所谓何事呢?”赵光义高坐在上,兴致勃勃地望着殿中的各位大臣,他居然没有发现太师凌普的身影。哼!赵光义心中重重地冷笑了一下,心里非常地不舒服。他表面却没有丝毫的不快,手中举起几封臣下的奏文,说道:“这几封是参知政事杨朔,光禄寺卿冯敬,礼部侍郎李继丰等奏请新皇登基大典,新的年号改定,以及先皇的皇弟,诸皇子,后宫诸后的封号等事项。”

    赵光义略一转身,将手中的奏本交给边上的内侍,说道:“众臣们也看一看,议一下。”

    丞相卢多逊接过奏本细览一遍,他被上面极尽阿腴奉承的话语激起了浑身的鸡皮疙瘩,他偷眼瞄了一下端坐在龙案之后的新皇帝,一幅兴高采烈的样子。他心想看来皇帝是非常认可这一套,这几个人的马屁拍到了实处,挠到了皇帝的心痒之地。卢多逊恨得牙痒痒,这些我怎么会没有抢先想观察家呢?可不能被他们事事占发先机了。

    “启奏吾皇,以臣下看来杨大人等在奏本中所言极是。吾皇身负先太后与先皇兄重托,奉金匮之盟遗诏,继承大统,仿效上古之风,行尧舜之事,乃是我大宋之福,万民之福。”卢多逊往前一步,站出班列,双手抱着笏板,抑扬顿挫地说道。

    众臣见丞相大人如此赞美,纷纷在一旁附和,“对,真是大宋之福,万民之福,也是我等臣下之幸啊。”

    “启奏万岁。”参知政事杨朔也走出班中,比肩站在卢多逊右边,他心想自己乃是副相,这个本是自已凝思苦想出来的主意,可不能让卢多逊捡个便宜。他朗声说道:“皇上乃是先皇所倚,众望所归,顺继大统,乃是江山社稷之福。微臣建议理应操行大典,祭告天地,诏告四方,以播我大宋之名,扬我新皇之威。”

    “杨相所言极是。”众臣随着附和道。

    接下来又有几位重臣出列表明态度,他们是殿帅府太尉秦球,枢密副使潘美,吏部侍郎陆为安,兵部侍郎高进等,(注宋朝各部以侍郎为最高长官。)众臣众口一致,纷纷要求举办隆重的登基大典。

    赵光义如同饮了蜜酒一样,心中如痴如醉,脸上神采飞扬,光亮如镜。他扫视一下群臣,说道:“众臣之内,朕心领了。只是先皇在世,时常教导皇族内宫,以节俭持家,以万民为念。朕只怕这次要扫了众臣之幸了。”

    “皇上,请再行斟酌啊!”

    “万岁,请顺承众意啊!”

    赵光义看到众臣纷纷下跪,嘴中一片哀求之声,他要的就是这种场面,要有就是这种意境。他心想:皇兄,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人心,这就是天意!正当他得意忘形之际,天边隐隐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一声接着一声,由远及近,响声振天。

    赵光义心中恐慌不已,而臣下们却还在地下不停地劝进,难道他们一点也没听到吗?赵光义心想,一群混账的臣下,只知溜须拍马,却不知君王心中之隐忧。赵光义在一念之中改变了主意,他说道:“朕心意已定,不再举行登基之典,以免劳民伤财,损伤国力财力。等除夕之夜在大庆殿举办大宴,朕要犒赏群臣,与尔等同乐。”

    众臣无奈,只得称谢就班。

    接下来的诸事商讨得非常顺利,草诏了几份,等侍中润笔之后加盖国玺,便可诏行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先皇之后宋皇后氏德才兼备,聪慧双全,特进为国之太后,迁居庆阳宫,奉养天年,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晋王妃符氏,乃太尉符彦卿之女,祥钟华胄,秀毓名门,温慧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备,久昭淑德,允合母仪于天,特立尔为皇后,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先皇之弟赵庭美才智出众,忠肝义胆,特加封为齐王,中书令,令其职掌开封府尹。

    接下来,皇帝又下诏加封先皇之子赵德昭为封武功郡王,任侍中;赵德芳为怀义郡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