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称皇
字体: 16 + -

第180章 李耳成圣剑开天门

    晴儿此刻与春兰回返房中,相对静坐。

    “你真要把大王的情况告知华阳太后吗。”春兰问道。

    晴儿伏案而坐,正欲下笔。听言抬头看了看春兰:“为何不写呢。”

    “如今前线战事紧急,大王在函谷关失踪之事,若是禀报咸阳方面的话,势必会对这里造成影响,到时候华阳太后若是施压下来。那函谷关岂不是腹背受敌,这关中的情况必将更加糟糕。”春兰说道。

    晴儿摇头一笑:“这你不必担心,我搬出华阳太后只是为了恐吓尹道一。而我真正要禀报的人是赵太后。华阳太后掌控着嬴家的资源。动用她的头衔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不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大王所遇只是可能更加的耐人寻味。这漫天的紫气很有可能是大王搞出来的大动作。”晴儿猜测道。

    “不过你放心,我只是为赵太后述职,让宫中做好准备,我想大王应该没事。这个密信,我会酌情下笔的。”

    春兰点了点头。不再就此事过多言语。转而说道:“方才我出去看了一圈,发现这里原有的居民已经搬空了。大部分的士兵都在磨刀擦枪。有一种比较严肃的气息。”

    晴儿此刻正在低头斟酌述写,边写边说道:“这是自然,这函谷关设计之初,就是作为军事堡垒来建造的。平时在这里的估计都是些商贾,他们从关内运来这里没有的东西,换取将士们的军饷,战争时候便撤离出去,等待和平在于这里通商。你看这里大多数的民居都是商铺样子的。这里主要居住的人口便是秦兵。”

    “嗯。”春兰点了点头。静静的坐着。不再打扰晴儿。

    此时天色阴沉,函谷关外,八百米处山林之中的一片空地之上,则是凭空建立起了一个军事堡垒,军事堡垒周围方圆五十米已被竖壁清野。此举就是为了防备秦国函谷关方面派军火攻。而这占地不小的临时军事堡垒则是泥土石块堆砌而成,虽说简陋但是却也极大的起到了防护的作用。

    木头搭建的瞭望台上则有士族持枪驻守,外围堡垒城墙之上,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卫兵在认真防守着,每片区域都有不同铠甲颜色的士卒们守着。防卫极其的严密。

    这一夜却是极其的平静,尹道一并没有派人偷袭,两者如此之大的人数差距,使得尹道一不会轻易派人出来送死,现在的函谷关,就像一条小战船。面对一艘航母的感觉。稍有不慎便会死无葬身之地。现阶段,尹道一只求稳。拖时间来增加自己的力量。

    同样的,大概是感觉自己人多势众,六国的统帅都安稳的在各自的营帐之中休息。当然睡的最安稳的莫过于韩、齐、赵、燕、魏五国将领。

    而辗转反侧,神经紧张的则是盟军统帅楚国的大将军黄歇,作为盟军统帅,也就意味着担负更大的责任,战后的荣耀与战时所要承担的责任,往往是呈正比状态。君不见,死刑多与领头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了,若是不怕失败,身负闯劲,往往能获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功,好处与风险并存。

    今夜无眠的不止是黄歇,还有那函谷关中孤室之中,面容苦涩端坐于桌前的尹道一。本来他是打算召人一起来连夜开个会的。一是商量战略,二人多可以排遣内心深处的担忧,不过此想法一出就被否决了。

    通过分析,尹道一自是明白。明天便会发生战争。这个时候他自己睡不着可以,但是绝对不能让整个函谷关中的决策层因为自己的这个错误决定,使得明天战役受到影响。

    此刻的尹道一,静静地坐在桌子之上,手中拿着一个样貌破旧的竹简,这上面记录着函谷关历次战役记载。以史为镜,可以少走写弯路,多学些战术。用古代战役推演现在战役的走向和战役进行时所能发生的问题。这是大多数的军事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书籍更多的时候所带给人们的是智慧的启迪。

    尹道一的桌子上,还有一个细小的白帛布条。上面赫然写着:“两日后,关内秦兵达。望君固守。切莫行冲动之事。”这张白条正是王翦连夜派来的密信。

    灯火跳动,匆匆半夜过去,天光乍亮,不过天空却是阴云密布,不见阳光。齐国军队按时抵达。

    辰时没多久,燕国军队亦是抵达。六国齐聚。炊烟冲天,双方营地都在做饭。而此刻中原九州之地,天下所有的目光都齐聚在函谷关周围。

    晴儿和春兰则是早早就起床收拾了,虽然嬴政并不在,但是作为宫女,日积月累之下,她们早已习惯了宫中的作息的习惯。照例收拾好了嬴政所需的东西。虽然或许不用,但是仍是要准备好。

    整个函谷关中的气氛如同阴云密布的天气一样沉闷。所有将士严阵以待。如临大敌。城墙之上,油缸、火把已然备好。公输家族提供的劲弩也都置备在城墙之上。所有军士手中的长刀,长枪散发着阵阵寒光。同时一扫之前****上身,头发披散的邋遢形象,各个都身穿黑色铠甲,头带兵士帽。驻守在城墙之上。

    城墙下同样是密密麻麻的秦军驻守在城门之前,一是城破之后可以较快的抵挡,二是作为城墙上作战部队的替补。

    城墙之下。除了秦兵队伍外。还有各类战争工具。整齐排列在城内。投石车则是距离城门比较远,这样方便投石到城外,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位于投石车方阵之前的还有弩车,战车,冲车等各类防守器械。各类方阵依次驻守。若是嬴政在此。一定会非常的震惊。这战国时期虽然没有后世那样威力强大的热武器。但是这些木头金属制成的战争杀气。所造成的杀伤力也是极为巨大的。

    人类从古至今,针对战争所发明的东西,可谓是极尽人类的智慧。所有的军事装备较之民用装备那是不知高了几个档次。

    函谷关城,百米之外,此刻六国联军黑压压的人群驻扎在百米开外,一眼望不到尽头。阵列分明。六国领主銮驾则是在各国的方阵前,极其的具有威势。各种大型设备则是隐藏在方阵中间。人数过万,无边无际。这二十多万的人。更是绵延无尽。

    城墙之上的尹道一,还有函谷关中八大长老,立于城墙之上,头皮发麻的看着前方如同六国联军汇聚而成的人海。函谷关就像是一个孤岛一般。

    尹道一此刻虽然心中惊异于六国联军的人数之多,但是口上仍是说道:“我函谷关百年雄关,近千年来从未被外敌攻破了,除非我们亲自打开关门。不然纵是千万人都难攻克,何况这区区二十多万人。”同时面上则是透漏着一种极度的自信。无敌的信念便是尹道一心中强大自信的来缘。当然同样可以说,善于朝着好的方向自欺欺人的人心中都会有强大的自信。

    而此刻站在尹道一周围的士卒们听言,面上的紧张果然少了几分。眉宇间多了一丝自豪。

    六国联军在城外驻扎,尹道一等人也同样在城墙上候着。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尹道一看着城外。仅仅是威慑,却丝毫不动弹的六国联军,有些奇怪。不过瞬间他就明白了敌军的想法,这是心理战!

    这六国联军,估计进攻时间还未到,只是在关前驻扎给关中军士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这在士气上便是一种无形的打击。

    随后尹道一轻松的说道:“卫兵传令后备人员,准备肉食和酒。发放给关中驻守的弟兄们,让守关的弟兄们好吃好喝的。”

    “诺。”尹道一旁边的传令兵大步的跑下城墙。自去传令。

    六国联军中间,一个黄色的銮驾内,黄歇则是坐于坐垫上,喝着小酒,吃着小菜,旁有侍女捏肩捶腿。神情好是享受的对着身后捏肩的侍女说道:“你说说,本将军这种威慑之法怎么样?哈哈,我估计啊,那秦国的士兵们此刻正在心中惧怕呢。”

    侍女此刻面露笑容,迎合着黄歇柔声说道:“将军才智过人,我想那暴秦守关将领此刻正心中惧怕呢。”

    “哈哈哈哈。”楚国大将黄歇此刻畅快大笑,他也是第一次指挥人数如此之多的队伍。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的时候。心中也是不免有些紧张。推己及人之后,黄歇用了这个战术。当然这也是绝对优势之下,他才会用的方法。

    原本的决定就是午时一过便进攻。虽然现在城外的六国士兵看似密密麻麻,其实这人数也才是总人数的一半,还有一半人马正在领地之中,等待着后勤饭菜做好。午时之前会大批人马会朝着前线运送伙食,这样可以保证,士卒们进攻时体力的充足。

    似是上天所感,天气并不晴朗,阴云密布但却不下雨。只是空气中更加的沉闷,让人感觉到烦闷与枯燥。

    嬴政此刻依旧在密室之中保持着原有的姿势一动不动的接受着周身紫气疯狂的灌输,小腹丹田之处持续不断的疼痛,血管虽然仍在爆裂,恢复。但是嬴政却感觉到,身体之中的经脉强度越来越强。爆裂的速度同样越来越慢。

    表面皮肤都是干枯和新鲜流出的血液,原本白色的长袍被染的一片血红。不过在狂暴能量不断的补充元气的情况下,使得嬴政一直处于精神抖擞,不渴不饿的状态。仿佛更深层次的洗髓伐骨铸筋脉。持续了一天一夜之久。

    突然此刻嬴政只觉得脑中刺痛。原本少年嬴政幼年的记忆,加上后世的记忆不断的迸发出来,似是特定条件下二人的记忆发生了融合,随着脑中刺痛变成剧痛之后,一段苍老的声音响起。“太古之处,人类刚立,为妖仙奴役。智慧出,反叛起,二族争。人仙之战爆发。万族林立,人族式微。遂我李耳感悟天地,超脱于道。立身成圣。自成一统,万古逍遥。道德二经启灵识,演习易理明大道。吾欲把一生所感之道,特赠有缘人。今后若是人仙之战再爆发,希望可以留一线生机。切莫赶尽杀绝。万物有灵,万物当生。宇外之地,仍有强敌。”

    紧接着一篇晦涩难懂的经文持续灌入嬴政神识之内,伴随着经文的,还有一些画面。画面上记载的是李耳悟道的过程。

    只见画面之中,一个身穿长袍,神情自信近乎狂妄的年轻人盘坐于一座孤山峰顶之上的一个巨石之上。面对初阳。背对群山。手捏剑诀,周身紫气升腾起,遍布周身十丈范围,随后,十丈之内紫气凝成密密麻麻数之不清的紫色气剑,悬浮半空。

    随后年轻人朝天一指:“破!”但见密密麻麻的剑化为流光冲天而去,年轻人周身紫气不绝,气剑不绝。但见剑雨流光冲天去,直至半空不知几万里之处,半空现出了结界挡住了气剑去路。

    年轻人见之朝天呼啸道:“常言人力无法胜天,今者吾李耳欲成人族圣贤,定要破你天门,将我李耳之名传于万世,名震万族。”一声大喝,震动周围万里山河。

    随后原本不断冲击天门的剑雨再度化为紫气凝聚李耳周身。

    随后紫气继续凝成一把长约三十三丈之大剑。在少年李耳的不断加持之下,大剑虚影不断的凝结欲成实体化。

    终于年轻李耳周身再无半点紫气,但见李耳大声喝道:“剑来!”但见方圆千里之内所有佩剑人士腰间佩剑纷纷出鞘,各类长剑遮天蔽日朝着紫色气剑剑身汇聚。良久,一把大剑成型,悬于李耳头上。

    “开天门!”一声巨喝。李耳剑诀一掐,身前巨剑硕大剑身,化为流光冲天起,触碰天门封印之时。只听轰鸣一声。天门破碎!

    一道柔和的接引之光围绕李耳周身。李耳盘坐于地,良久周围柔光散去。紫色大剑又化为紫气回于身中。

    随后李耳起身站立,双手背于身手,仰天啸道:“你们仙族手伸的太长!以前人族无圣,受你们摆布!今后人族有我李耳,若你们再临凡间扰我社稷。他日我人族定破天门,攻你妖族仙庭!”

    但见万丈高空被击碎之处缓缓修补,一个身穿黄袍,头戴皇冠,两眼混沌的人正在天门破碎之处,脚踏虚空,冷眼旁观,默不作声。身后站立一群半人半妖,衣着华丽的“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