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称皇
字体: 16 + -

第71章 镇国重器

    顾长生右手捏须,面目凝重,如是说道:“若论这股妖邪怨气,只要是不兴战事,天地间再无杀戮,那么怨气便不会产生,也就不会汇聚在这咸阳宫中。从此天地间定然正本清源。”

    “按理说,至尊者一位就够了。就像上古夏周二朝,千年以来的主宰,天下再无战事。人们各司其职,倒是过的太平。”顾长生神色追忆。忽然顾长生面色一变,似是感叹,似是悲伤。

    “但是,自从周朝的气运散尽。这天地间的沃土之上,便陡然又分裂成数百个小的诸侯国,各各称尊!几百年了,年年征战,年年死人,这天地间无数的枯骨怨灵。家破人亡,皆是因为各大主宰要争鼎。”顾长生声音逐渐升高,神情有些激动。随即又陷入追忆。

    只见顾长生这个时候神色有些开心,有些追忆的说道“我年少曾随先师游历各国,当时已然是七国争鼎之态。那个时候,先师也年年都为各国都城,净化这妖邪怨气,其实这哪是怨气,而是战死他国之人的念想啊,多少人埋骨他乡,死前带着对家乡的深刻怀念,多少孩子嗷嗷待哺的等着父亲回去,多少妻子牵肠挂肚的等着夫君归来啊。人死了这深深的思念,再加上怨气。这天下各国都城怎么能太平?”

    顾长生说完,端起酒杯,深深的喝了一口酒。此刻的洗尘殿内,悄然无声,嬴政沉思,可是却也无可奈何,如果自己不是在这个位置上,大概自己也不会当这个恶人。可是已经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已然没有了回头路。只有走下去。

    嬴政起身,对着顾长生一拜,以示对上面那段话的认同:“先生,如今天下已然纷乱许久,数百年的征伐战乱,也该结束了。寡人也不想放着好日子不过,劳心困苦的去以举国之力征伐,还被这天下人骂作暴君暴秦,可是寡人若是不做这恶人!不崩坏了万恶的现状,何来新生啊!”

    嬴政面目苦涩,天下人都想做王称皇,自己后世也是个普通人,也曾做过一朝有钱了有权了,怎么怎么的,但是真的做了这个位置之上,才发现真的是太难了,堕落的生活,良知上不允许,那么只有做点实事,统一了这天下,又被后世唾骂万载。无人理解。

    顾长生抬头,看着嬴政,只见嬴政小脸上的沧桑。心中一叹。换位思考,人活着都是不易。只要活着谁比谁活的轻松。

    顾长生动容说道:“大王,化解这个怨气的方法不是没有,就是挑选一个镇国之器。而这个镇国之器,我当年随我师傅曾游历过秦国,当时我的师傅就让当时的秦王秦昭襄王以和氏璧作为镇国之器,此玉乃天产凶玉。不过放置在王宫之中则可以用天下气运以镇压。”

    嬴政听言惊奇说道:“凶玉?此等凶玉岂不是会带来祸患?”

    顾长生听言,笑着说道:“哈哈,凡一国重器莫不是大凶之物。只有它才能以凶止凶。而且当作一国的传承之物,若非绝世凶器,也注定不长久,毕竟王道就是一条极其凶险之路,凶至极致便是吉。而各国某不是拥有自己的镇国之宝。夏商周三国均为九鼎,镇压九洲莫不是以大凶之物镇压。”

    嬴政听言,虽然不懂,但是觉得也很有道理,就像后世的核弹,同样是大凶之物,但是若是大国没有,那国家的处境真的是凶险啊,而有了这个大凶之物的国家,那真的是如鱼得水。做啥都充满了底气。再也不用怕某些大国的核讹诈了。

    嬴政问道:“那和氏璧呢?”当时既然自己的祖父秦昭襄王听了顾长生师傅的话,为何现在并没有和氏璧。这让嬴政有点好奇。

    这个时候,嬴政觉得自己小腿一痛。嬴政不用猜,自然是高柳青搞的鬼,这个时候嬴政觉得自己肯定哪里说错话了。

    顾长生听言,果然面露异色。似是奇怪嬴政竟然不知道。而嬴政此刻倒是真的不知道,没办法嬴政历史考试都没及格过。谁知道呢。

    这个时候太后出言解释:“大师莫惊怪,大王年幼,尚且不知这往事。接下来就让本宫来说吧”嬴政坐了下来。安静的听着太后的讲述。

    只见太后声音平淡的说道:“当年赵惠文王获得了和氏璧,我秦国先祖秦昭襄王,得知此事,曾经写信给赵惠文王愿以我大秦十五座城池,换那和氏璧。赵国就派蔺相如当使者拿着和氏璧来我大秦。”

    “昭襄王在章台(秦宫名),接见了赵国的使者蔺相如,当时蔺相如双手捧着玉璧,献给了昭襄王,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昭襄王把包裹和氏璧的锦袱打开之后,只见宝玉纯洁无暇,宝光闪烁,雕镂之处,天衣无缝,真不愧为稀世珍宝。”

    “天气本来晴朗,但是宝玉一现,便立刻天昏地暗,只有宝玉闪着红光,昭襄王又把玉递给了当时的嫔妃和文武大臣,众人也都啧啧称奇,山呼“万岁”,以示祝贺。”

    “当时的我大秦的先祖,心喜便留了蔺相如在我大秦天天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当时昭襄王专门为此玉斋戒了五天,随后上朝以九宾之礼。两遍文武大臣并立,要蔺相如献出和氏璧。”

    “蔺相如上朝也对昭襄王行了一个礼,不过口中却说我大秦历代国君都不讲信用。说怕他担心受到我大秦的欺骗,先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随即又让秦昭襄王先献出十五座城池,然后才把宝玉送回来。”

    嬴政听言,大怒:“如此竖子小人!我秦国岂会贪图玉璧而不守信用!一国之君,这点信用都没有?他赵国怎么找了这么一个栽赃嫁祸,不守信用的小人!”

    太后听言笑道:“大王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当时的秦昭襄王也似大王你这般愤怒!当时他斋戒五日只为玉璧,临门一脚,却遭如此变故,当时你的祖父气愤难当,正要下令处死蔺相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