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称皇
字体: 16 + -

第68章 一阴一阳谓之道

    嬴政用手拍了拍侯生的肩膀。意外发觉,眼前这个年纪尚小的孩子,身体还是非常硬朗的。

    这个时候太后对着身边太监说道:“你去通知一下内务府,宫中要举行一场宴会,来接待一下远道而来的大师们。”

    太监自然听言而去。

    就这样一行人在太后的带领下,走到了洗尘殿,路上有引路的宦官,边走边向这些术士介绍沿途的风景和宫殿的名称。

    嬴政听着也啧啧赞叹,不得不感叹,这咸阳宫面积之大,宫殿之多。而且宫殿的名字也起的极其有韵味。

    临近午时太阳高悬,温度也攀升到了一定的热度

    很快一行人走进了一个极其巨大的宫殿之中,嬴政只觉周身一凉,目测这个房间与上朝的那个房间一样的大。只不过,中间是一个椭圆形的舞池,舞池的周围有一些乐器。外围则是一圈餐桌和坐垫。主座则是九层阶梯。依旧是等级森严。

    支撑房间的则是六个巨大的红色的柱子,上面纹有金龙。甚是壮观威严。

    嬴政与太后、王后坐在主座之上,术士九人则在太监的陪同下依次落座。座上太后说道:“来人!”

    这个时候,门外跑进来一个身穿红色服饰,头戴礼官,年龄约莫二十上下的礼官,慌忙跪拜,口中说道:“卑职在。”

    太后威严说道:“宴请所有在京群臣!把所有王公大臣都请过来吧。”

    “诺。”礼官领命行礼离去。

    嬴政见状,心中疑惑问道:“母后,为何要宴请群臣?这不是一般的家宴以酬谢大师们的吗?”

    太后笑道:“方才这王宫充斥妖邪之气,虽又复清明。但是谁知外界如何谣传?正所谓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啊。”

    嬴政听言,心中了然,这人心之术。嬴政当是比不上太后心思缜密。

    就在礼官去请群臣之时,太后对着顾长生说道:“大师请耐心稍等,内务府举办节目会很慢一些。”

    顾长生端坐于位置之上,口中平淡说道:“无妨。”神情不动,收敛心神。嬴政观察他的三个年长稍大的弟子也同样如此。而几个年龄稍小的,则是在自己的位置上,东张西望,神情中充满了惊奇之感。

    太后依旧保持微笑,高人总是有些脾气禀性的。太后也是晓得这种奇人能者之事,所以也丝毫没有觉得被扶了面子。

    嬴政则是看着顾长生,心中暗暗称奇,这才是高人啊。内心丝毫不为外物所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人风范。还有这入定养气的功夫,也是高深莫测。

    嬴政问道:“敢问顾大师诸子百家之中,是何家何派。”

    “阴阳家分支。”顾长生淡淡说道。

    “原是阴阳家高人。”嬴政起敬。藏书阁中,书中记载。阴阳家是也是从上古蛮荒之时,流传至今的学派。一阴一阳谓之道。神秘莫测。

    “荡除天下妖邪,扫平一切不平。责任而已。”顾长生说道。言语淡淡,一腔正气。

    嬴政听言,肃然起敬,毕竟嬴政看见这几位术士,身上衣服并非华服。而且神情之中都有阵阵沧桑感。定是四处奔波,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这天下正是有这等心有正气,匡扶正义的人存在,才能让许多普通人过上安稳的生活。

    只不过嬴政心中有一事不解。:“顾大师,为何这深宫之中,秦国都城,会有如此巨大的妖邪怨气。”嬴政心中也不是没有怀疑,这深宫之中有一些被杀害的可怜人,但是但凡可怜之人之死也必有其因。绝对不会有如此滔天的怨气。

    这个时候顾长生沉默了。长久的沉默,嬴政也不催促,整个洗尘殿内。除了一些太监宫女在布置着。没有一个人在说话,都在坐着看向顾长生,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徒弟们。

    良久。顾长生说道:“大王所说的是,这深宫之中确实有一些被杀害之人的怨气。也确实不会有如此之大的怨气。”

    “这浓厚的妖邪之怨气,草民斗胆妄言,请大王切莫怪罪。”顾长生说道。趋吉避凶是得道者普遍所信奉的法则,虽然修道者已经不必从外物来获得自在快乐。而是内心自发产生的大快乐。但是一言一语皆有因果。顾长生也不想惹上祸事。

    嬴政自然说道:“顾大师,你放心。无论你说了什么。寡人都不会怪罪于你。君子一言。九鼎不移。”嬴政也是太想知道其中原因了。心中的好奇心已经被勾起。

    太后也出言说道:“大师,以后秦国上下,无论先生所到何处,地方的秦国各级官员,定当对先生以礼相待。见先生,如见本宫本人。”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太后也是看在顾长生帮助这深宫荡平了妖邪之气。见其谈吐也是一个有德行的高人。

    自古以来,有德者天地助之,万物居之。此等荣幸,嬴政也是觉得理所当然的。就是后世之中,身居高位的也大多是有德之人。无德的人身居高位者,哪怕一时拥有无上荣耀,凡俗之人羡慕。最后的结局莫逃脱不了牢狱之灾。而且最后也是一身病痛染身。无德者必定作息不时,饮酒竭精,以足其欲,以至百病缠身,天自收之。

    顾长生听言,面目微动。又归于平静。口中依旧淡淡的说道:“太后,不可!吾等乃修道之人。你降如此大的荣幸。即便我道心稳固,不为所动,但是我的徒弟若是道心不稳,秦国各地官员碍我的名号,以诱惑我的徒弟,让我的徒弟不安修道。岂不是毁了修道的好苗子。这是祸非福啊。请太后不可轻言此事。亦不可在天下宣扬我。平淡之中悟真道,技艺在手也断然不会缺了吃喝,但是这名确是能耗损人的斗志。”

    “大师,果然是真人,本宫思虑不周。还望大师莫怪。”太后思索,面目露出敬重的神情。

    嬴政也是满怀敬意的看着顾长生。这种不慕名利的得道高人,竟然可以做到从一件事的开始便看到事物后面的发展。不为眼前名利所迷惑。当他的徒弟者,当真的是有福,毕竟万法易得,名师难寻啊。看他的几个徒弟,一个个的面容饱满,即使最小的那个小徒弟也是精神饱满,心中无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