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最强争锋
字体: 16 + -

第259章 天纵奇才

    在刘瑁看来,这第一个问题并不成为问题。

    黄承彦这三个条件,对于诸葛亮来说,恐怕还要废一翻脑筋。

    然对于刘瑁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因为不骑马、不坐轿,不乘船,她可以坐车嘛。

    他早听过关于黄月英这样的流行传说了,说诸葛亮娶亲时,黄月英曾经给诸葛亮出了这样一道题。

    不过那时节硬是收麦或者收秋的季节,诸葛亮因为看到了石磙滚动,而发明了轱辘车。

    据说这黄月英心思巧妙,发明过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什么木狗、木虎、木马等。

    诸葛亮就用木马和木轱辘车结合起来,做成了“木牛流马”,以此来娶黄月英。

    现在可能诸葛亮还没有这个思路,况且现在又是冬天,根本不会有什么石磙滚动,没有事物激发诸葛亮的脑子,就算他听说过黄月英制造的木马,相信他未必能够制造出“木牛流马”来。

    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大大有利。

    刘瑁能够制造木轱辘车,又不能用马,总不能自己拉吧?

    那的确有点笨,这跟猪八戒娶媳妇儿有什么分别?

    身为大汉朝的大将军,在这些山野村夫面前,亲自拉车娶娘子,总是不雅。

    正在苦恼处,徐庶来报,言说黄祖之子黄射求见。

    黄射这个人,刘瑁曾经记得,也记得黄祖被杀之后,黄射投靠他麾下。

    后因孙策要诛杀他,被他救下。

    黄射感恩戴德,宁肯做刘瑁身边一马夫。

    刘瑁自然不会让他作为马夫,遂封其为驸马都尉,随侍左右。

    毕竟这黄射脑袋灵活,文采飞扬,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说起黄射此人,可是有来头的。

    黄射出生于江夏安陆的黄氏家族。

    说起安陆黄氏,那可是天下闻名的,先祖黄香,便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

    他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

    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在东汉末年,黄家出了不少名人。

    如效命刘表,镇守江夏的黄祖;隐居襄阳的沔南名士黄承彦,就是堂兄弟。

    江东的武将黄盖便是安陆黄氏之后,上述几代,便是黄香后代。

    黄祖和黄承彦虽然一个在江夏,一个在襄阳,毕竟都在荆州地界,多有交往。

    少时,黄射和黄月英曾经一起游学过,二人皆是才华出众,黄射曾经极度佩服黄月英这个堂妹。

    《后汉书·祢衡传》中有一个小故事,单道这黄射的记忆力强和才华之好:

    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

    可见,黄射记忆力之强和才华之好。

    此时黄射来见,定有妙策。

    刘瑁叫快请。

    黄射进来,言道:“主公,不知是否在为今日我家黄叔叔所出之题烦恼?”

    刘瑁道:“正是,汝可有良策?”

    黄射道:“主公勿忧,我少时曾于堂妹月英游学,曾不止一次目睹堂妹制造木虎、木马,在下可替主公制作。”

    “需要多少时日?”刘瑁忙问。

    “不消多时,找此地能工巧匠制作,一日变成。”黄射道。

    刘瑁听了极为高兴,当即命黄射负责,在当地招募数名能工巧匠,前来相助制作木马。

    果然,第一日,便将木马制作完毕。

    这木马虽然会动,然马背之上只能乘坐一人。

    若是他也能乘坐上去,在众目睽睽之下,和新娘一起回到下榻之处,那该多拉风啊?

    刘瑁想好,当即亲自画图,划出后世的板车来。

    当然,两个轮子也是用木轱辘作的。

    几个工匠还算心灵手巧,他一说,这些人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大家动手,这第二日便将木轱辘板车做好了。

    刘瑁还令人在木轱辘车上扎了一个顶,顶上盖上红布,四周扎成五彩缤纷的布制花朵,便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婚车。

    然就在这第二日晚上,一场大雪飘飘扬扬,下了起来。

    一下便是几个时辰。

    天亮的时候,地上已经下了厚厚的一层,完全有人的脚脖那么深。

    第三日早上,一切准备已定,刘瑁驾驶者他的“木牛流马”,浩浩荡荡,来到了黄承彦的家里。

    这下可是轰动了黄家湾全村啊。

    村里的人都来看热闹,便是庞德公和庞统也来看热闹。

    中间见了,都对刘瑁这辆拉风的车竖起大拇指。

    黄承彦看过这种巧思妙想,也无话可说。

    只不过看到黄射帮助驾车,黑着脸道:“大将军,别怪我有意见,你这车算是创造,可你这木马多半是剽窃了小女的发明吧?”

    黄承彦说得没错,的确如此。

    然刘瑁可不能让他判做不算数,遂道:“虽然如此,然这木轱辘车却是创造,先生只是有个‘三不’要求,中间可曾有要求不让借鉴谁的发明么?”

    黄承彦无言以对,只得认可。

    眼看天色中午,众人在路口翘首望着,想着这诸葛亮怕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不敢来了。

    就在此时,忽听得前方路口处一阵汪汪狗叫之声。

    众人都觉得奇怪,忍不住冲出门去看。

    就连刘瑁也忍不住跑到门口。

    “驾!驾!……吆喝!……”

    忽然,从大路口厚厚的雪地上穿出四五只狗来,每只狗的脖子上都套着套圈,狗身子两边帮着两个绳索。

    那十根绳索后边拉着的,竟然是一个平滑的竹竿扎成的没有轱辘的平地板!

    “狗拉雪橇!”刘瑁不禁震惊了。

    这丫的诸葛孔明果真是个奇才!

    这种时代的人,竟然能够有这种奇思妙想!

    在刘瑁看来,这狗拉雪橇应该更适合他这种武功高强的人才对。

    然则他一开始便有了要制作“木牛流马”的心思,反而思维受到了局限。

    再加上黄射相助,自然而然就做到了。

    诸葛亮没有“木牛流马”的概念,或许看到天降大雪,又不知道看到什么,受到启发,竟然搞出了“狗拉雪橇”的拉风之举!

    果然是天纵奇才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