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最强争锋
字体: 16 + -

第242章 周瑜归降

    刘瑁听到刘云回报,赫然醒来,还有点不敢相信。

    虽说那许贡的三个家奴已然送进城中,然只有三个人,能不能得手并不好说。

    昨日那于吉道长来去匆匆,丢下那一堆浑话,他实在有些将信将疑。

    虽说三国之中,这于吉的出现的确加速了孙策的死亡,然于吉出现是昨天的事儿,怎么可能今天早上便得到了孙策死亡的消息?

    莫不是那于吉能够梦中杀人,趁着昨夜月黑风高,将孙策杀了?

    这简直不可能。

    刘瑁整衣起身,问过情形,方知孙策真的死了,消息正是那道人于吉亲自前来告知的。

    当刘瑁问起于吉所在,军士回答,于吉已经离去了。

    虽说刘瑁已有七八分相信,然毕竟只是老道于吉的一面之词。

    刘瑁聚集众将谋士商议,令张绣带领一对军士,阵前挑战。

    果然大半日过去,竟不见孙策出来应战。

    刘瑁修书一封,着人绑在箭上,射入城中。

    书信之中,正是言说他已知孙策亡故,劝说孙权、周瑜、张昭、张纮、鲁肃等人,快快投降,不然撑破之日,玉石俱焚。

    刘瑁并未寄希望这孙权会投降,毕竟历史之上,孙权可不是一般人。

    曹操曾说“有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亦是人中龙凤。

    只是孙策亡故,以张昭、张纮为首的江东士族,并不想和孙氏玉石俱焚,自然想投降。

    而周瑜碍于和孙策的故交情义,极力劝说孙权,莫要头像。

    倒是那孙策之母,念及儿子已忘,小儿孙权又年幼,且刘瑁打着王师旗号,她却是赞成归顺朝廷。

    有孙夫人一言而决,周瑜、鲁肃、程普、黄盖、韩当、凌统、吕范等人至死不从,竟然发动政变,挟持着孙权,要进行最后的抵抗。

    没想到张昭、张纮等人竟然背着周瑜,打开城门,迎接刘瑁大军入城。

    刘瑁大军潮水般涌入城中,周瑜见大势已去,无法抵挡,只得挟持着孙权,带领诸般武将,朝着东南方向逃去。

    刘瑁早想到,此时从西门进城,那城中周瑜必然从其它三门逃走,而且最可能就是东门或者南门。

    刘瑁不会给他这个机会,赵云、杨任大军攻进西城门时,早派出张绣带领两万人马守住南门,派遣张任引领两万大军守住东门,派遣严颜大军守住北门。

    周瑜担心一起出城,万一落入刘瑁圈套,势必为刘瑁所擒,故而他自领鲁肃、程普、黄盖,挟持孙权出东城门,令韩当、凌统、吕范等自领大军出南城,分路出城,随后向南在嘉兴会合。

    只是周郎妙计安天下,千算万算,怎么也没算到,他帐下将士和刘瑁想必,实力悬殊,刘瑁早已经十面埋伏,单等捉他。

    没有任何意外,周瑜、韩当两路兵马多半被捉。

    最后关头,周瑜欲杀孙权而后自刎,被黄盖用手抓住宝剑,方才停止。

    程普挺起铁戟蛇矛,直攻张绣。

    两人杀得昏天黑地。

    刘瑁带兵穿城而过,追上周瑜大军,赵云挺枪攻上。

    黄盖舞动双鞭相迎,不出十合,被赵云横扫一枪,打落马下,令军士捆了。

    程普也早被张绣生擒活捉。

    周瑜再不忍杀孙权,舞枪杀向刘瑁,只想让刘瑁大手一挥,万箭齐发,将其射杀,去地下陪同孙策。

    刘瑁自然不会如此做,单等周瑜上来,舞动手中龙吟霸王枪,不消三招,早将周瑜打落马下,着人捆了。

    刘瑁回到城中,收拾残局,出榜安民,不准士卒丝毫祸害百姓。

    张任一路兵马到来,吕范被杀,韩当、凌统二人也战败被捉。

    如此以来,在刘瑁大帐之外,孙权、周瑜、鲁肃、程普、黄盖、韩当、凌统再次见面了。

    不仅如此,刘瑁还将那孙策之母、张昭、张纮等请进大帐,请其坐在一旁。

    那孙策之母与诸位江东人士,不敢就坐,只是跪在地上请罪。

    刘瑁道:“老夫人和诸位不必忧虑,我乃是朝廷大将军,并非杀人魔王。既然老夫人与诸位如此深明大义,意欲劝孙权归顺朝廷,此情我十分感激。今翻不得已妄动刀兵,如今尘埃落定,只是想烦劳夫人与诸位,劝仲谋贤弟与江东诸位英雄豪杰,归顺朝廷也。若不如此,天子震怒,必将流血也。”

    那孙策之母自然知晓这其中厉害,当即答应,劝谏诸位投靠朝廷。

    刘瑁遂令孙权进来,母子相见,已为阶下囚,抱头痛哭。

    果然,其母劝孙权投降。

    孙权是个明白人,眼前对抗,只有一死。

    这在破城之前,孙权已然明了,故而一直想奉母亲之意。

    实在是周瑜等人强行胁迫,非要拼死到底,方才有如此下场。

    既然孙权同意投降,余下便好说很多,刘瑁立即答应,表奏朝廷,赐封孙权为归德将军、吴侯,令孙权就于旁边落座。

    张昭、张纮上来拜见,孙权竟不敢答应,只说以后都是大将军麾下,只拜大将军便是。

    张昭、张纮方才直起腰板,道一声“是”。

    周瑜、鲁肃、程普、黄盖等人被带进大帐。

    那鲁肃看到孙权母子坐在一旁,依然知晓一二。

    刘瑁见诸位被带进来,走下台阶,竟然亲自将鲁肃身上的绳索解开,拉着他的手,走到孙权身边,道:“子敬是个好人长着,我早听说他的名声,十分欣赏他,大家也都信任他。如今孙仲谋已经是朝廷的归德将军、吴侯,当有人扶持。我想拜鲁肃为吴国相,扶住吴侯,如何?”

    鲁肃听到此言,感动得热泪盈眶,立即答应。

    刘瑁扫了一眼周瑜和程普等一帮武将,又道:“你们还有谁愿意为朝廷效力的么?”

    程普、黄盖等见孙权已经成了刘瑁座上客,又见鲁肃也成了朝廷赐封的吴国相,他们又在为谁而战呢?

    显然程普等人也想投降了。

    只是周瑜并未开口,他们不敢多言。

    众人都望着他。

    那周瑜自然也明白,良久,问:“刘瑁,你果真封仲谋为吴侯?”

    “大将军一眼,驷马难追,岂能有假?”刘瑁道。

    “既如此,我愿意归顺大将军!”周瑜扑通跪倒在地。

    听到此言,刘瑁忽然哈哈大笑着,跳起来,走向周瑜道:“公瑾,我等你这句话等了很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