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最强争锋
字体: 16 + -

第170章 孔明第一

    刘瑁着即将张燕部曲上万人进行改编,分为五曲,每曲两千人。

    第一曲黄忠为主将,魏延为副将,孙轻、王当为军侯。

    第二曲许褚为主将,张辽为副将,郝萌、成廉为军侯。

    第三曲甘宁为主将,蒋钦为副将,任夔、何曼为军侯。

    第四曲太史慈为主将,四营屠各为副将,徐和、张横为军侯。

    第五曲张燕为主将,周泰为副将,雁门乌桓、杜长为军侯。

    赵云独领青龙卫两百骑为中军护军,官衔暂为校尉。

    刘云、吴凤与众位谋士随侍左右。

    众将安排已定,刘瑁发布“三斩”禁令:

    第一,不遵号令者,斩。

    第二,祸害百姓者,斩。

    第三,临阵退缩者,斩。

    “三斩”禁令一下,三军肃然,皆不敢僭越分毫。

    如此,黑山军军容军威为之一变。

    刘瑁催动大军,朝着河内进发,沿途有祸害百姓者,当即斩首,传示三军,据此三军无不动容。

    如此行军,百姓秋毫无犯,只是平定贼寇,劫掠恶霸富户,以为军资。

    如此行了八九日,到达河内,与河内怀县三十里处扎下营寨。

    刘瑁因为有一万大军,随军军粮紧张,着石韬前往河内张杨处借粮。

    张杨以天下大汗,城中实无粮草为由,拒绝借粮。

    刘瑁大怒,欲带兵攻击河内。

    便在此时,甘宁来报,言说任夔部捉到一位先生,样貌不凡,问问刘瑁是否愿意相见。

    刘瑁正在气头上,叱道:“什么人?便让我来见?”

    甘宁被顶了一句,一脸黑线,转身拱手,意欲告退。

    徐庶道:“启禀公子,天下奇士多矣,送到门口,如何不见?公子纵横万里,不辞劳苦,所为何也?千里之行,一贤士尚不可得,如此贤士上门,公子却不见,不知其可也。”

    戏志才和郭嘉立在一旁,皆含笑点头,并未说话。

    刘瑁心知,他们两个定时和这徐庶一个意思。

    郭嘉笑道:“公子,河内张杨,何足道哉?我等要取,不管文取武取,皆非其可以抵挡也。公子何必嗔怒?”

    听郭嘉一言,刘瑁释然道:“奉孝所言是也。兴霸回来,快快有请。”

    甘宁拱手领命而去。

    不多时,甘宁、任夔两个,引着一位文士,来到刘瑁帐中。

    刘瑁见此人穿衣朴素,相貌清奇,目光敏锐,颇有涵养,起身下阶相迎,深施一礼,道:“在下刘瑁,字如意,祖籍江夏竟陵人,先父名讳刘焉者也。不敢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满脸急切之意,亦深施一礼,道:“拜见将军!在下胡昭,字空明,颍川人也。”

    “孔明第二?”刘瑁惊奇他这字竟和诸葛亮一样。

    不过看年纪,此人少说也有三十五六岁,比诸葛亮大了将近二十岁,怕他不是孔明第二,诸葛亮才是第二。

    刘瑁正自惊奇,戏忠、郭嘉、徐庶、石韬等人皆惊异不已,异口同声惊叹道:“你真是胡孔明?”

    胡昭道:“正是在下。”

    戏志才上前施礼道:“久闻先生大才,博览经史,智谋超群,书法洒脱,自成一派,早有拜见之意,然则先生久居冀州,无缘拜见耳。今日相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郭嘉、徐庶等诸位先生,也都拱手称是。

    刘瑁见戏志才等众人都对他如此毕恭毕敬,知此人必有大才,遂请其上座。

    然那胡昭满面焦急,道:“将军,诸位高贤,请恕孔明无礼之罪,恳求将军早些放我离去,不然,我学生性命休矣。”

    听胡昭有难,当即询问情况。

    原来这胡昭为避祸,隐居陆浑山中。

    尝见乡民不知道理,为琐事争斗不休。

    胡昭遂开学授课,教授乡民道理,开智启昧,减少相互争斗。

    近两年,名声渐远,多有跋山涉水,前来求学者。

    他的一位学生,少有奇节,聪明知礼,做事果断,英姿不凡。

    然因恃才傲物,与陆浑山中周姓少年结下仇怨。

    今日,他为躲避公府征辟,欲逃回颍川乡里,不想半路闻得弟子为仇人追杀,故而紧急回还,欲追赶上去,解救弟子也。

    刘瑁听他讲完,忽然想起一个人来,遂问:“孔明先生,不知你的弟子是不是河内温县人,复姓司马,名懿,字仲达?乃为‘司马八达’排行第二者?”

    胡昭一听,立即言道:“正是。”

    刘瑁道:“嘿,司马仲达虽然年少,然我闻名久矣。先生莫急,先用些饭食,这事儿我为先生出面,保管将仲达救回。”

    胡昭将信将疑,问:“将军如何知晓我弟子仲达?”

    刘瑁笑道:“河内‘司马八达’,谁人不知?”

    司马懿,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人。

    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

    后,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刘瑁熟读三国,博览群史,如何会不知“司马八达”之称号。

    胡昭值得点头称是。

    刘瑁便令众将就地安营扎寨,他自领了胡昭,让赵云及二百青龙卫保护,渡过大河,飞马奔向洛阳方向。

    刘瑁记得史书记载,这司马懿被周生一帮人追杀,胡昭曾在渑池崤山之间寻着周生,救下司马懿。

    他渡河前往洛阳,顺便扫一眼洛阳境况,然后可一路向西,直奔渑池可也。

    那胡昭不知刘瑁所为,一直追问。

    刘瑁道:“不瞒先生,我曾于峨眉山中得先生传授,懂得些推演之术,试过多次,极为灵便。今我已算过,仲达定被周生一行人追杀到了渑池一带。我等前往,正是为救仲达也。”

    胡昭虽然不信,见刘瑁言辞凿凿,又无他法,只得相随。

    两人过洛阳旧京,专门前往皇宫察看。

    皇宫已是一片瓦砾,草场莺飞,狐起兔落,断壁残垣,树木摧折。

    董卓迁都前,一把大火,将汉宫付之一炬。

    很多大树都烧得只剩下半截树桩。

    树桩上还残留着些许黑色的碳灰痕迹。

    只是那创伤之上,又发出根根新芽指条,随风摇摆,显得那般孱弱不堪。

    刘瑁带着胡昭看罢,感叹一回,不禁泪落如雨。

    胡昭惊奇,问:“将军何至于此?”

    刘瑁道:“先生久居深山,莫非心中真无我大汉江山耶?……”

    (本章完)